★〓柳家庄的变迁〓★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提到黄桥镇内有个柳家庄,并不知情。其实,原黄桥镇人民政府北侧就是柳家庄。据说,很早很早以前,黄桥镇东北角住了一户人家,名叫柳百万。柳百万门前有一棵老大老大的银杏树,曾经有一农夫看见一条大蛇,蛇头伏在东寺庙屋脊上,蛇尾搁在柳百万家银杏树头上。柳百万家大业大,家产百万,雇佣数十人……而柳百万却生了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儿子的后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号称百万大户,若干年后就自然“灭绝”。后来,人们只是听说,早年间柳家庄有个柳百万。可是柳家庄至今没有一户姓柳的,如今仅有珊瑚岱湾一个姓柳的姑娘出嫁于此。
从前,柳家庄是个出了名的花子庄、杂姓庄。,它分东柳家庄、西柳家庄。东柳家庄主要有倪家、吴家、朱家、叶家、孙家、王家、丁家,还有夏家、肖家;西柳家庄主要有姓叶、丁、胡、刘、孙、柯的,还有姓余、马、王、徐的。昔日柳家庄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常听老人讲,大部分人家是逃荒在此落脚,繁衍后代,延续至今。 儿时,记得柳家庄,庄不象庄。小溪河环绕着十几小垛子,小垛子上住着一户户人家。一般一个垛子住的人家多数同姓(一家族)。全庄无一条象样的路,路生成在半腰沟坎上,弯弯扭扭,一个垛子接连一个垛子。这个垛子的人要想到另一个垛子,必经一道坝桩或浮桥。如若碰到大雨,坝桩一倒或浮桥被水冲走,就要撑着小木船摆渡。 柳家庄有一道较出名的坝桩,叫:龙坝桩。龙坝桩又长又细,象条龙似的。坝桩两旁都是小河,一般小孩子人不敢走,到了夜里,胆儿小的更不敢走,生怕有“河老鬼”,特别是逢阴天下雨,更是不能行走,曾经不知有多少人滑掉河里。要办事非要走的人,总要带着小木棍,撑着寸步慢行,甚至还有人爬行而过。有人说,一次有两个年轻人骑脚踏车,为了显本事,一个向南骑、一个向北骑,互不相让,结果人仰车翻,一个跌入东河塘,另一个跌入西河塘。 柳家庄靠街虽近,但要想上街,必须要绕几道弯弯曲曲的小路,过几道坝桩才能到街。进街有三道口子,一道从东口子(致富桥)进;一道从老华桥(现文明桥西、直来桥东)进;还有一道从浮桥进。东柳家庄人走东口子;西柳家庄河北人走老华桥;西柳家庄河南人走东口子或浮桥。浮桥建在张家垛子河道上(现工具厂宿舍东北角、大剧院广场西南角),当时主要是便于肉联厂(工具厂宿舍)工人上下班。 柳家庄小河多。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曾经在此办了一家水产养殖场,利用柳家庄的大大小小的河塘飘鱼花(小鱼苗)、养成鱼,鱼花长成小鱼(1-1.5寸)时,卖给周边生产队放养,年终提网收获成鱼,分给社员过春节。 昔日的柳家庄还有一大特色,户不象户。据说,解放前,除街上大地主丁小波有一幢四关箱瓦屋及韩家小四娘几间七架梁瓦房,其他人家不是草更棚,就是三架梁、五架梁草屋,有瓦盖的了了无几。到了夜里,乌灯熄火,没有几户人家能点得起煤油灯(过去称洋油灯,小瓶子里放上洋油,在瓶盖上钻孔用粗棉线穿上点燃)。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丁家房屋早已不见踪影;韩家留下的三间七架梁,用于大队部、卫生室,至1979年挑直来河又被拆除。昔日的柳家庄真是一穷二白。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黄桥镇曾划为黄桥县,城内有团结镇、红星镇、解放镇、胜利镇。团结镇包括东柳家庄、西柳家庄、三里簖、东场、赵场、花元,也就是现在的东场村。 六十年代初,划小公社。东柳家庄、西柳家庄、三里簖划为团结大队,团结、朱庄、何庄三个大队为何庄公社。 六十年代末,划大公社。团结大队回到黄桥镇。黄桥镇由八大居委会、六个大队组成。团结大队分六个生产队,三里簖为一队(殡仪馆东);东柳家庄为二队(银杏二区西、北);西柳家庄河北东边为三队(东小西)、西边为四队(黄桥初中东、黄桥中心幼儿园北);西柳家庄河南西边为五队(黄桥宾馆、大剧院广场东)、东边为六队(东菜场路北、供电所西)。 至八十年代初改为三柳桥大队,乡镇**改革时又改为三柳桥村。二十一世初,三柳桥村、致富桥村合并为东场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整田平地。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挖团结中沟贯穿柳庄南北,开挖直来河横穿柳庄东西;一个垛子、一个垛子遍地开挖,高田变低田、沟坎变平田,弯曲小道变笔直大路。经过几年的奋战,男女老少齐上阵,大打人海战役,多少年遗留下来的沟沟坎坎、小溪河塘、一块又一块大大小小的高低不平的垛子,变成了一马平川。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机械化,种田科学化,小杂粮改种水稻,一跃成了吨粮田。农民从靠上级拨统销粮、救济粮转向自给,甚至年年也有余粮。农民的生活也发生根本变化,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到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建瓦房,一般都是又高又宽的七架梁瓦房;现代化家具、家电也开始进入家家户户。柳家庄人出门再也不穿补钉驮补钉的衣裳,八十年代中山装,九十年代穿西装
…… 进入二十一世纪,平房拆除造起更高、更大、更宽的楼房。人们对生活又有新的追求,从物质享受,开始向精神享受方面拓展。如今,柳家庄是新型小城市---黄桥镇区一角亮点。在这块地域有银杏路、东岳路、致富路、姜八路、中沟路、教工路、小区路、菜场路、三柳路,四横五竖;有银杏广场、大戏院、宾馆、休闲中心、农贸市场、商店;还有三柳小区、银杏二区、黄中教工小区、教育小区、柳南新邨、柳北新邨、东街小学、中心幼儿园、休闲浴场四所;还有黄桥、银杏桥、三柳桥、文明桥、团结桥和在建跨越东姜(堰)黄(桥)河大桥,黄桥最高的楼房(20层)将在此耸立……白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沿路门面房经商、农贸市场摆摊设点做生意,里巷人家租房也赚钱;晚上,灯火辉煌,只见大人携着小孩儿漫步向银杏广场,大戏院门前有唱有跳的,也有小摊吸引小孩的,此地是黄桥人休闲的娱乐场。 昔日的南山头是黄桥街上人家的祖先葬身地、文革破除东寺庙菩萨的泥土堆放地;如今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楼内住着众多文人雅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昔日的乱坟场,如今也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耸立,还有繁荣的菜市场…… 今昔对比两重天,柳家庄旧貌变新颜。昔日花子庄,今日四横五竖街成行,百姓生活正在全面奔小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柳家庄如此多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