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8 1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邓小平“重”彭德怀而“轻”林彪、粟裕的原因浅析
首先申明,写此文只是为了和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探讨热点议题,讨论所谈及的人物均是为新中国建立卓越功勋的元老,只是个人一点见解,绝无诽谤之意。
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历史定位早已举世公认,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居然被一些无知小人抵毁。网上流行一种言论说:邓小平因为曾经参与过反教条主义和想把淮海战役的功劳据为己有而一直不给粟裕平反。这种说法简直就是典型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即使邓没打过一天仗,仅凭他能当上一把手带领中国走上改革之路就足以傲视中华历史,又岂会贪淮海战役如此小功?
很多人只知道华国锋“让位”于邓小平,却不知毛主席早曾想把位置传给邓小平的事。邓小平面对接班人的巨大诱惑最终坚持自己了的信念,可以说是主动放弃了接班人之位。毛主席在打倒刘少奇时一直是区别对待邓小平的,毛主席曾说邓小平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说他文如刘少奇、周恩来,武如林彪、彭德怀,这种评价是相当高的。 1971年爆发的“林彪叛国事件”,很使毛泽东失望,他不得不第三次选择接班人。毛泽东曾一度打算以王洪文为接班人,但毛泽东很快发现,王洪文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 。毛泽东头一次慌了阵脚,自己年岁日高,这大好河山应当托付给谁呢?还是与自己一起打江山、一同经历过腥风血雨考验过的老战友们靠得住啊!虽然他们对自己发动文化大**多持反对立场,又虽然他们大多已在这场运动中受到敲打并考边站了。毛泽东把目光转向了能文能武的邓小平,开始考虑以邓小平为接班人。于是邓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但他老人家也开出了一个重要条件,即邓必需认同文革,亲自并公开主持肯定毛泽东和文化大**的会议以示忠诚。而否定“文革”是邓小平从始至终的坚定立场,决不会为了权力而出卖信仰,再说林彪的教训就在眼前,面对毛远新等人的拉拢诱惑他几乎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地拒绝了。毛主席最怕的就是在自己百年之后有人否定自己,斯大林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于是毛泽东无法接受,只得再次将邓打入冷宫。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先后有三个大事件,分别是朝鲜战争、庐山会议和文化大**。其中的每一个大事件都对我国影响非常深远,它们同时又是三块意义非凡的试金石,真假英雄、正义邪恶、善恶忠奸甚至于人鬼蛇神皆一目了然,盖莫能逃。几乎所有的中共高层都经历了至少其中两块试金石的考验。
让林彪和粟裕自渐形秽的第一块试金石---朝鲜战争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选帅时林彪称病推辞,那么与林彪同样年龄、同样在内战中大显身手的粟裕大将呢?毛主席最初考虑拜粟裕为帅,他在面临国家危难时的表现怎样?很可惜,粟裕和林彪不能出征的理由竟然也一模一样,也是身体有病。是巧合还是另有蹊跷?林彪的病是假已尽人皆知,粟大将的病也生的不是时候。虽然粟一直患有神经衰弱(火化时发现头颅内有弹片),老诉头痛,但在解放战争中可以豪气冲天,在毛主席要其负担攻台任务时没有影响工作,在后来做总参谋长时也平安无事,偏偏就在毛点将要其上朝鲜与美国人打仗时病倒了,好几个月都恢复不了。而且象神经衰弱这一类的病只有患者的主观症状,从化验、心电图、血压、拍片等检查上也找不到明显的异常,难道病的不蹊跷吗?不管是真是假,我想粟大将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实际上人们对粟大将称病的疑问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最近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中利用和依据了许多新解密的珍贵档案及其它文献资料,其中有一段关于“由谁挂帅出征朝鲜”这一细节,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就明确指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初考虑挂帅出兵人选时,首先考虑的是粟裕或林彪,并非只是林彪一个,而后来改为彭德怀,也不是因为他们害怕不肯去,而是因为“林彪和粟裕均有病在身,不能挂帅出征”。由此看来绝非我等普通百姓有此疑问,那么作同一时代的邓小平会不会也有此疑问呢?不过作为军事科学院编著的著作要是认定我国居然有两名自认为是顶级的统帅患恐美症不敢出战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们的正史中也不乏美化自己而贬低国民党的记载。所以对于这类著作也不能照单全收。粟裕大将未上朝鲜错过了一次更上一层楼的历史机遇,他的历史地位也必将受到影响,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的军衔评定。可以肯定的是,粟大将若是作为中朝联军统帅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他想不评元帅也是不行的,而且还得靠前排。55年评定军衔时,粟裕再次辞帅除了是其谦虚的美德之外,作为一个诚实的人,会不会也有对自己在朝鲜战争时怯战的心灵反省的成份在里面?
朝鲜战争的军事价值、意义及其对战争统帅的技战术要求都是要远远高于国共内战的。国共内战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战争,大致相当于冷兵器与热兵器的过渡期,其军事借鉴意义也不大。网上观于林和粟谁是中国第一武将的论点很多,但我不认同。引用我在铁血论坛发表的观点:“林、粟在内战中的表现是他们真实实力的体现吗?”假如林彪与粟裕他们是国民党的将领的话会怎样?以他们“中国第一”的战术,他们是会帮助蒋介石彻底铲除共匪呢?还是会如同杜聿明、陈诚、张灵甫一样被历史潮流所淹没?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会认可后面的结局。因为林、粟在解放战争中的辉煌乃是在共产党得民心者必得天下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共产党的胜利乃大势所趋,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既使没有林彪粟裕共产党也一样会最终夺取政权。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共产党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长征的最艰难时刻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经过八年抗战后早已发展壮大为一支规模庞大、纪律严明、战斗素质极其顽强的队伍。就如电视剧《亮剑》所描述的,共产党八路军一个团完全可以打败国军三个团。在长征的最艰难时刻,只剩3万的工农红军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发展壮大,而在三大战役结束时国民党在江南还有一两百万军队,都没进行过象样地抵抗,就以集团军为单位地起义了,真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就在不久前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可是在与日本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形下坚持了八年,并且愈战愈勇,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在八年抗战结束时,共产党的正规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已有近百万,地方民兵有多少?在东北,林彪虽只带出去十三四万,但苏联几乎把能给的武器、地盘都尽给了中共,可以说林彪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淮海战役,说起来是60万打80万,有多少民兵和地方武装参战?又有多少老百姓推着独轮车帮助运送给养提供后勤保障?更重要的还有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因素。等等这些不都是林彪、粟裕取得辉煌战绩的原因吗?林、粟二人的战术高超虽也是重要因素,但我们就可以把成绩全算到他们二人身上吗?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林彪与粟裕他们是国民党的将领的话仍然逃脱不掉如杜聿明、陈诚、张灵甫他们同样的命运。
说到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还是综合实力。如果主要是依靠指挥官的高超战术就可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的话,南宋就不会为蒙古所灭,晚清也不可能签那么多丧权辱国条约了,因为我中华乃孙子兵法的故乡,岂会选不出几个精通战法的统帅吗?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啊!难不成他们都不如林彪粟裕将军懂兵法吗?再举个例,比战术高有人比得过三国的诸葛孔明吗?诸葛亮神机妙算最终也挽救不了蜀汉被曹魏灭亡的命运。所以我从不认为有哪一个人可以被吹捧成中国第一。
再引用一个网友的论点“朝鲜战争不仅是人们说的中国的“立国之战”,它还是我们每一个愿意当中国人东方人的个体的重新定义之战。这不仅仅指在西方人的眼里、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中国人曾经也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能力,自己认同那种先天判断的中国人曾经不是少数。没有朝鲜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被广泛认为是由愚民所组成的三流国家,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资格是没有证明的。日本根本上是被美国和苏联击败的,中共49年的胜利只是以国民党军队为坐标,这在美国人那里是不算数的。只有通过世界的,当代最严厉的考验,中国人的武装力量--那中国男人的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才能让我们在世界的席位上安然入座。”中国公认的最能打的三员大将彭德怀、林彪、粟裕 之中只有彭一人通过了世界的,当代最严厉的考验。可以这么说,无论对日对美,中共对外作战中最有名的战役都是彭德怀指挥的。不管你愿意不愿,中共战将排第一把轿椅非彭德怀莫属。经过朝鲜战争这块试金石,真假英雄一目了然。毛主席、邓小平更看重彭德怀就再自然不过了。
足以让彭德怀流芳百世的第二块试金石---庐山会议 有些人提出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写那封信是个偶然事件,非但不能说明彭是为民请命,反而是彭德怀打乱了中央的会议部署,使得党中央分裂,党中央本来已准备纠错了。例如:“彭德怀同志在那封信上所指责的一些事情,是党中央早就讲过的,而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以前,却一直不讲。两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上海会议,他都是参加的,他都不讲。甚至庐山会议的初期,他也不讲”。事实上彭在庐山会议之前的一两年中是进行了多次考查的。有一次彭到西北考查一个军事学校,沿途一派大炼钢铁的壮观景象,而好多稻田的谷子已烂在了田地里没人收割,小时候要过饭的彭德怀心痛极了。来到军事学校,见不到几个学员,因为学员们早已停课去参加轰轰隆隆的大炼钢铁去了。学校领导见彭总来了十分兴奋,把彭请到炼钢工地参观他们的成绩,并早已准备好相机想要来个彭总与学校领导以大炼钢铁为背景的合影,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彭德怀看着那一堆一堆简直如同废铁的铁疙瘩,心里不是滋味。〈由于技术不合规格,炼出的只是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彭总一脸严肃,很不高兴得埋怨到:“军事学校不学军事知识,整天让学员去炼钢炼铁,这样下去不待敌人来打,我们自己就先玩了,成何体统”?说完拂袖而去。彭德怀开始关注大跃进、人民公社以来对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又先后多次到湖南、江西等地实地考察。考察所见令他痛心疾首,好多地方老百姓连锅都揭不开了,但向上面反映的却是连年丰收,人民正跨步迈向共产主义。各地为了向上邀功,争先恐后大放卫星,甚至亩产十万斤都出来了。湖南一老农偷偷塞给彭德怀一个字条:“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在武昌会议上彭的建议没有引起毛的重视,在之后的上海会议上,彭德怀再次提请中央重视,但毛对彭很不满意地说:“你一个国防部长,老管经济的事干什么?”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左的却被开成了个“神仙会”,眼看会议就要结束了,对国家一直以来左的问题只是进行了轻描淡写的反省,行成的新方针较以往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这时彭德怀才着了急,于是折翼庐山。当然彭是个粗人,有时甚至口无遮栏。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于是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如是说:“林彪死后很多人心里不服,为林感到惋惜。而彭被打倒时众人拍手称快,没几个人替他说话。”其实此言差亦,在毛主席提请大会讨论那封信的初期,由于人们并不知道毛的真实意图,绝大多数对彭德怀信中的实事求是表示赞同,在毛批彭的导向已十分明显时纷纷转向,加入对彭德怀进行围攻。黄克诚、张闻天及周小舟就顶住了几乎是天大的压力,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他们的坚持才是我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金子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稀有啊!
同时期,粟大将因为没参加庐山会议,等同于没参加考试,成绩无从谈起。但林彪却是被逼参加考试的,他的表现正好与彭德怀相反。他是心甘情愿赶来充当棋子和打手的,因为朝鲜战争的原故,毛主席本来已经抛弃他了,但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作为毛之嫡系的林彪得以复出。这次上山正好是其绝好的表现机会,林彪自然是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于是卖力的演出了其人生的一幕丑剧。从此之后,林彪迅速地进入了角色,再也没有从他的角色中出来,正是从庐山会议开始,他的丑陋的灵魂引导他一步步走向毁灭,不能自已。林彪的后半身是个悲剧,正是庐山会议让林彪逐渐走进了其人生的死胡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坚守自己的人格和年轻时的信仰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他是不甘寂默的。而一旦出卖自己的人格,自己又走上了另一条不归之路,他走的是一盘永远也下不赢的死棋。从朝鲜战争选帅开始,与彭德怀相反,林彪一切言行均不是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他的下场不直得同情。也许林的悲剧从朝鲜战争选帅时就已经注定了。
人性与良知的大炼炉---文化大**[第三块试金石] 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一场近似疯狂的文化大**运动开始了,你无处可逃,你必须再一次在良知、道德与生存之中作出痛苦地选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是在新陈代谢似的内斗中前进的,却没有一次象文化大**一样是在和平年代进行的,而且其形式也旷古未有,那是一场以思想为主要武器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没有任何游戏规则的大混战。那是一场以折磨人的意志、扭曲人类良知为特点而有没有尽头的大煎熬。 引用一网友对文革的描述:“还有一段十年的空白,没有任何自由的声音。我敢向历史作证,我的同龄人和父辈都可以站出来向历史作证,这场罪恶浩劫是两千年来最酷烈、最疯狂、最大规模的迫害公民事件。时间是,公元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 无论政府官员还是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教师,纷纷被打倒,被践踏,被驱逐去集体劳改,被剥夺掉了一切人身自由。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在劫难逃,整个民族都淹没在血泊中。一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第一次遭遇到这样彻底的颠覆。没有声音。在那个十年中,不仅自由吟诗被禁止,自由信仰被禁止,自由出版被禁止,甚至于自由说话、自由行动、自由唱戏、自由跳舞、自由穿戴、自由吃饭也被完全禁止,几乎一切出于人类天性的声音都被扼杀。 谁也不应该忘记,谁也没有权利忘记。在那个默片时代,有多少知识分子含恨自尽,多少政府官员被批斗凌辱,多少家庭被活活拆散,多少书籍被焚毁,多少文物被砸烂,多少古迹被破坏,多少佛寺被关闭。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人们都不再愿意提起那一段恐怖年代,不再愿意追问究竟谁该下地狱。好象它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好象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谁也没有受到伤害过。 我们怎么了?我无法理解。这样规模的罪恶乱世,应该被千人诅咒,万人诅咒,应该有一千个杜甫来作最悲伤的哭泣,应该有一万个司马迁来作最详细的记载。它值得我们的子孙用千百年的时间,来咀嚼回味。 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为红卫兵暴行作辩护,还有人津津乐道地回味着知青岁月的别样幸福,许多娱乐休闲场所为了吸引顾客,大唱文化大**歌曲,大跳忠字舞。文革时代的像章、语录、画像变得炙手可热,人们争相把那些乱世的狂言疯语当作有趣的记忆来欣赏”。
历史就是那么捉弄人,林彪挖空心思地讨好毛泽东,处心积虑地打击异己,他离宝座曾经那样的近,可宝座却还是那么遥不可及,林彪最终死无全尸、身败名裂。邓小平拒绝接班人诱惑,历史却最终将他扶上宝座。我看到过林彪文革时期的照片,穿着旧巴巴的绿军装,头发剃到几乎没有,一脸皱纹。手拿一本红宝书,紧跟着毛主席,满脸是谄媚的笑。我还曾在凤凰网上看到过好几段林彪在文革中的视频,林彪每次讲话发言都手持一本红宝书高高举起以示自己是毛最忠实的拥护者。在第二次庐山会议上毛主席问周总理有什么要讲,林彪自己想当国家主席于是抢着主动发言,他还是一如既往得大肆吹捧毛主席,红宝书时不时得高高在手中挥舞,就连一个外国人都能看得出林彪为了权力连脸皮都不要了,他几乎是在出卖自己的人格,早已没有一点信仰可言。而毛主席在一旁眉头紧锁,一脸的不耐烦。曾经投其所好帮他树立绝对权威的林彪对自己的赞颂没有丝毫真情可言,甚至与讽刺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就象一条哈巴狗一样对自己摇头摆尾的人是值得自己信赖的人吗?也或许很早很早,毛就已经准备抛弃林彪了。在我看来,自林彪称病推辞领兵入朝的时侯开始,毛主席的内心里就已经对林能否堪当重任产生了怀疑。虽然之后毛再次给了林彪机会,又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使林彪再次进入中国权力的核心,并许诺让林有机会接班。但林彪面对权力的诱惑而表现出的是极尽卑鄙无耻和不择手段,对于一路上一直提拔他知遇他的毛主席所展现的是毫无真情可言的虚假吹捧,当他向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们举起屠刀之时,他将要被历史抛弃的命运已不可避免了。陈毅早就说过:“林彪不当叛徒我不信陈”,邓小平曾说过:“林彪不死,天理难容”。毛主席怎么会把这一片大好河山交给一个人品低下、人格扭曲的人呢?于是林彪感觉上当受骗最终狗急跳墙。可以设想一下,若是林彪叛逃成功,他会怎样向他的新主人邀功请赏?会不会出卖国家机密?必是极尽摸黑我中国,把党中央和毛主席贬得一钱不值,那不就是当了汉奸了吗?林彪在邓小平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彭、林、粟在这场考验中的成绩优劣再次泾渭分明。彭德怀从来不唱〈〈东方红〉〉,不准挂自己的像,他还骂肖华搞的中南海文工团是在搞选妃,公开批评各地方大肆修建所谓的“行宫”。彭德怀是真金不怕火炼,从始至终保持了英雄本色,在此不必多说了。爱好历史的一部分网友老是在争论这样一些议题:“在文革中,粟大将究竟有没有发表过批驳〈〈海瑞罢官〉〉的文章?”“为何持立场对立的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均未给其平反?”“粟大将在文革中究竟做了些什么?”虽然手里没有现成了资料,但合理地推理可以作为我的武器。我说过,在文革年代你必须在良知、道德与生存之中作出痛苦地选择,与文革持反对意见的高层人物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刘少奇、彭德怀、陶铸等大批元勋含冤而死,邓小平、陈云、陈毅和彭真等几乎所有反对文革的高级官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批斗或迫害。可以这样说,那些没有在文化大**传命中受到过批斗或迫害的高级干部,他们与林彪或四人帮不是同党就是同志,你必许在敌和友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当时没有第三条道路。那么,这里就有个疑问,粟大将是如何在混乱的文革之中得以保全的呢?我辈们不得而知,邓小平应该不会不知吧?前些日子在凤凰网上看过一粟大将原声讲话视频,粟大将在70年代末的一次军事学员报告会上向学员们讲解时说:“我虽然在战争年代单独指挥过好几十万军队作过战... ...”他用“单独”这个词是想把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的战功都据为己有吗?邓小平应该会怎么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