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921 天 连续签到: 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难忘的旧时光,这些民间老行当正在消失,你一定知道或经历过几个
“磨剪子来,戗菜刀......”
“补胶盆胶桶......”
“换锅底喽......”
是否还记得从悠长的旧巷中,传来的一声声吆喝,
这些久别而又熟悉的叫卖声,
伴着清晨朦胧的睡意或黄昏的暖阳,总能勾起我们的回忆。
随着高楼大厦代替宽窄小院儿,
那些与老百姓生活点滴相关的老行当正在被新科技替代,
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很多手艺已经难得一见,也许不久之后,就只能在冰冷的资料中回忆了。活在怀念里,有一天,或许要在博物馆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如今这些还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是最平凡最伟大的艺术家。
“时代不同了”,这是不少老行当传承者们的感慨,同时,更多人却在感慨“传承者在哪里”这件事。在老行当这个宝库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有着许多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当那一声吆喝或召唤响起,唤起的是熟悉的味道。
下面这几个老行当,00后几乎没见过,有属于你的童年印记吗?
1、钉秤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
2、接生婆
接生婆这个行当,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说过,在九十年代以前,农村妇女生孩子的都会找接生婆接生,当时农村人都是在家里生孩子,当时受经济条件影响很少去医院生孩子。所以在农村就产生了接生婆这个行当。
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都会去医院生孩子了,去医院生孩子才能落户,所以接生婆这个行当已经消失了.....
3、捏面人
面粉,刮子,竹篓,梳子,剪刀是捏面人的基本行当,灵巧的手捏出了一辆五彩疯癫的世界,这个神奇的记忆着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
4、锔盆碗
这是一门破镜重圆的艺术,也是一项登峰造极的手艺。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瓷碗瓷器类如有损坏,就拿去锔碗师傅那里修,师傅会把打碎的瓷器用类似订书钉状的金属的“锔子”,把破损的瓷器给修复起来。
在江南,有句俗语与锔碗有关,“没得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做这项活计最重要的是无坚不摧的金刚石做的钻头,
将不小心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将瓷器修复起来。
锔碗之前得先钻眼,像拉二胡一样,弦线上绕一根10厘米长,
下面装有金刚钻头的细圆轴,来回拉动弦弓,
钻头不停地旋转,溢出细细的瓷末,迸发出“兹古兹古”的声音。
5、吹糖人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
一个炉具、一把铁勺、一小块热糖,经过吹糖艺人的巧手一吹一捏,分分钟,一个惟妙惟肖的小东西就浮现在眼前。
吹糖人这个古老的行当,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关于它的起源,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传,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于是就造了一个”功臣阁”火烧开国功臣。
刘伯温侥幸活命,后被一个卖糖的老人救走,之后便一直跟着老人四处奔忙。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用空心麦秸吹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煞是有趣。
经常引得路过的孩童争相购买。
路上遇到向他请教吹糖工艺的路人,刘伯温也会倾囊相授,一直传承至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些地方的吹糖艺人为了生意好做,几个牙膏皮便可以换一个大公鸡或是其他小糖人。
可现如今经济发展了,可供孩童娱乐的玩物变得多样,糖人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融化成100°C高温的麦芽糖,经吹糖艺人收口并用,五颜六色的糖料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这是一个神奇的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艺术,也是一个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为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应该留住她,保护她。
6、修鞋匠
鞋匠修鞋匠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每个修鞋匠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满了应有尽有的修鞋工具,再配上一架用得油光发亮的老式补鞋机,几个方凳,就是修鞋匠的全部。
正是这些平凡而又朴实的手艺人,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坏掉的鞋子又重获“新生”,为顾客缝补一个个小欢喜。
7、铜匠
从水上的铜匠船,到走街串巷的铜匠担,修铜锁,配铜把手,制铜酒壶等;这些业务始终不变,而改变的只是不断精湛的技艺。锤敲、炉熔、锉平、雕刻、下钻,人们见到了铜香炉和铜酒壶上的龙、凤、寿星和神仙就这样来到你的眼前。
8、蒲编工艺
还记得活佛济公手上的那把破扇吗?它采用的便是蒲编工艺,一些小姑娘还喜欢将蒲草编织成漂亮的小包背在身上用来装东西,既实用还美观。
蒲编相较于其他的编制工艺,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一点。
9、绞脸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
男子修面,女子绞脸。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俗称开脸。
起初形成是由于农妇整天背朝黄土劳作,脸上会出现黑斑一类的瑕疵。
尤其是到了女子出嫁之前,更需要绞脸,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婚姻美满幸福。
那时,能担任”绞面师”这个重任的,多半是女子的左邻右舍,或稍微沾点儿亲的姨、姑、婶子。
而新娘作为回报,还要为绞面者准备红包。
但随着现如今美容产品和设备的普及,年轻人已经不再钟情于这种古老的行当。
10、戗菜刀、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惊街”,一声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