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4-2-27 10:08:3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清末民国初年夏日的一天上午,古镇黄桥狭窄的南巷中,一个身披袈裟,口诵佛号的高个和尚,魁梧的身材,粗壮有力的大腿引来街人惊奇的眼光。这个外来的武僧,应是刚从南坝桥的船码头下来。其时,在当年尚没有公路运输的情况下,南坝桥下的季(家市)黄(桥)河是通往外界的一条水上通道。但这人是谁,来这里又为何事?待到他向路人询问去米巷的路怎么走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去那里是去找义侠何武的。
黄桥,有着千多年历史的这个古镇,何姓作为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数百年来一直是耕读传家。到何武手中,为何弃文习武,原因恐在那国贫民弱,军阀混战年代,人们不得不以习练一点武术用以防身的原因。
而这个何武,坊间的传说是,虽说家族以读书为荣,但他在刻苦学习外,为习练武术,曾四处拜师,经过勤学苦练,除练就一身好武艺,还能飞檐走壁。腿上的功夫更厉害,一脚踢去,碗口粗的大树齐腰就断,由此被人唤之何铁腿。因家境丰裕,他除日常拿出钱财接济穷人外,一年中还总要外出一两次,凭着自己的好身手,到邻近的如皋、海安等地,找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做上一两票,盗来的金银首饰变卖后再分给贫民。这一行为,外界虽有议论,但因有世家子弟这个光环罩着,大多数人皆心知肚明,内心里更尊其为义侠。
由南巷经布巷,过米巷桥,东行百多来,经路人介绍,和尚终于来到东首一片水汪地处的何武家。抬眼望去,这处垛子上的一排三间茅草棚子前,大门敞开。偌大的院落里,一个身穿对襟白短衫,三十左右的汉子正蹲在地上劈柴。举步进门,经询问后方知,此人为这家的帮佣,主人何武因有要事外出现不在家。见来了远道客人,这个仆人便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招呼他在院中的石凳上落座,旋即又敬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和尚见此,便自我介绍说是来自少林寺。今日回访,主要是想以武会友,欲与他主人切磋一番武艺。
其实,眼前突如其来的这一幕,自这个和尚在南巷问路时,早有好心者抄近路前来报知。这一天迟早会出现,何武早就有准备。事已至此,往事仍让他懊恼不已。
那是春天时,他远赴河南少林寺,想见识一下这里和尚的武艺。这天清晨,他赶赴山门途中,山道中出现了一座独木桥。迈上桥才五六步,见对面桥头就来了一个肩担粪桶的小和尚。独木桥本本就只能容一人通行。摇摇晃晃中,虽见有游客,但这个小和尚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嘴上虽是喊着施主小心,意思却要客人让道。见口喊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如此蛮横无理,年轻气盛的他那里看得下去。刹那间,对方已大踏步来到面前,粪桶里污浊之气又直冲鼻端,令人作呕。由此再也忍耐不住,道了声得罪,抬起右腿便踢向那粪桶。但让他没有料到的,面对他这突如其来的一脚,对方双手合掌,喊了声施主小心,身不动,腿不晃,肩上的扁担轻轻一转,前后粪桶便又换个了位置。面对来到前面的后桶,他再次踢去,但情景仍如刚才那样,前后桶再次倒换过来。这一来,何武方知少林寺和尚武艺高强,天下第一名不虚传。当下便只好转身返回,到住宿的旅社将账结清,便又急匆匆赶回黄桥来了。和尚此番上门,想必是从旅社的登记薄获知他的地址。
茶水续了二次,和尚见主人尚未归,询问中又不知何时回来。而眼前的这个小厮,对自己又是恭敬有加。纵而心中不满,也不好当他的面发作。品茶间,见这个仆人所劈之柴,原来竟是粗如胳膊的毛竹根。但令他更为吃惊是,此人看来是个会家子,劈柴竟不用柴刀,而是将竹筒竖好后,挥起右掌,如刀切豆腐一样,一下又一下,瞬间就劈成条状。仆人尚如此,主人的武艺当也可想而知。自己若真正与其交手,输赢恐也难以预料。
见时间已不早,想到这,他告了声讨饶,起身行礼,直往大门处走去。仆人紧随其后,送至大门。和尚转身作揖,说了声施主得罪了,大踏步离去。见和尚的身影渐行渐远,仆人低头一看,门前的青石板上,其回首作礼伫足处,上面竟留有两个深深的脚印。
看到这,这个仆人这才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和尚的武功果真是功力深厚,高不可测,坚硬的石板,尚能烙上两只鞋印,真正交手,自己恐难是他对手。这个仆人,原来就是何武。他之所以这么做,是自己在先得罪了人家,责任在己。以武会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出此下策,假扮成佣人,实为以德报怨,化解前隙。
此事传开后,何武这个义侠的名头越传越响。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