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吴建明:传承厚重民俗文化,助力黄桥古镇旅游  

60816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3-3-3 17:13:1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吴建明,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泰兴市黄桥镇溪桥社区野向村农民,17岁初中辍学当白铁工,后来做过建筑工人,几年后回家办起小型五金厂。不管做什么,他收集民俗藏品的爱好始终没有丢,曾在自家庭院免费展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后来,他将收藏的1300多物件捐赠给国家,镇政府择址成立了“黄桥民俗文化展示馆”对外开放。现在,他已收藏了36间古民居老物件,聘有民间能工巧匠30多人,在国裕集团民俗休闲中心,已经原样恢复“毛宅”等古建筑24间;抢救性保护了珍贵濒危“老树”30多种。他先后成为泰兴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会员、泰州市花木协会理事、泰兴市花木盆景协会会长,2013年荣获溪桥镇“文化旅游贡献奖”;2016年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第八届“薪火相传——传统村落守护者”优秀人物,成为江苏唯一获此殊荣者;2017年在第九届“薪火相传”评选活动中,荣获“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个人”称号。
微信图片_20230303170231.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70226.jpg
  “农耕文化”薪火相传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摇篮,农耕文化辉煌灿烂。作为传承者看重的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文化价值。吴建明说,文化资源是“潜力股”,是黄桥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时代在变迁,但不能让体现祖先农耕文化的器件,不加以保护就消失掉,后人也无法直观地认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化,无从真切地认识当今高科技带来的幸福与便利。他凭着对农耕文明敬畏的一腔热血,无怨无悔地收集着能代表各种门类的古旧农耕器件。
  留住乡愁、传承记忆成为他的自觉行动。纺棉花的车子、手工织布的木头架子等生产工具,打谷场上扬麦子的风车、打场的滚子等农器具,都成了他把玩研究的“宝贝”。每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具、木器、石磙、台柱等,融入的却是手艺人精湛的艺术和智慧。在黄桥民俗文化展示馆里,最显眼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农耕器件,展出的有他心疼地捡拾起母亲曾经使用过的簸箕、石磨等生活用品。游客来参观,特别是学生们犹如回归田野,体味、感恩耕作莫不是一种精神陶冶。
  “古宅老树”演绎厚重的民俗文化
  历史的车轮可以碾碎我们如梭的岁月,但不能碾碎我们心灵回家的路。吴建明说,收藏古民居是他藏品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民居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教科书;其中“毛氏住宅”是清代建筑,前后三进,院内长达20米的回廊上,用楠木雕刻了一系列三国人物故事,雕工十分精美。“我做的是抢救性的工作,并不是纯粹为了收藏。”吴建民介绍,随着黄桥古镇旅游开发进程加快,我们正加紧建设具有古色古香的“毛宅”风格特色的休闲中心,旨在挖掘其背后的人文故事,进一步丰富古镇旅游内涵,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独特魅力。
  在收集古旧民俗物件的过程中,他先后抢救了柞针树、皂角树、银杏树、五谷树、梓树、楷树、金钩子树、黄杨树等数十种珍稀树种,其中楷树曾被当地人信奉为“神树”,令人叹为观止。吴建明爱好非常广泛,而最早出名能体现他聪慧才智的还是扬派盆景的制作艺术。2010年,他选取本地珍贵而濒危的络石为素材,又遴选一块太湖石作陪衬,创作了名为《共享自然》的盆景,首次参赛就取得全省银奖的好成绩。此后,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县比赛大奖,被当地人誉为民间文化“活化石”。
  黄桥决战闻名遐迩,古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吴建明表示,自己将不遗余力配合政府和社会各界贤达,把黄桥这座古城独特自然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全面完整地保护下来,用活的文脉,让广大游客亲身触摸传统、体验传统,并实实在在留住不能忘却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3-3-3 17: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3-4 09: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记得曾经帮他整理过申报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