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桥名人》戴若云(作者:永生)

33594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2-7 09:00:3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humb_2012112072032929.jpg  

  戴若云,1938年9月出生于本镇孙家巷,扬州市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戏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声乐、戏剧表演类国家二级演员,被誉为“扬州郭兰英”、“江苏郭兰英”。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员会委员兼扬州市歌舞团民进支部书记,扬州市广陵区政协委员,扬州大学物理系第二课堂教师、艺术顾问,扬州市老干部艺术团、扬州金燕艺术团顾问等职。

  戴若云从1958年进入扬州专区文工团(现扬州市歌舞团)以后,就走上了五十余年从事专业声乐演唱的漫长道路。她从此将民歌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为音乐、为舞台而生,视观众为亲人、为上帝,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歌声和艺术形象奉献给人民大众。她一生中参与各种民歌的演出达四千多场次。数十年中,她一直是扬州歌舞团的“台柱子”,是“唱不倒的金嗓子”。她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足迹遍及五湖四海,她亮丽、圆润的歌喉和光彩照人、韵姿翩翩的艺术形象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所到之处,人们尽情地欣赏她的歌声,每当有她的演出,观众们总是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如果没有反复多次的加唱,几乎无法最终谢幕。凡是熟悉她或跟她同台演出过的著名艺术家们亦对她赞不绝口:郭兰英表扬她,凌子风夸奖她,李光羲赞赏她,于淑珍、邓玉华、陈爱莲等则纷纷在艺术上真诚地给她以种种指导和帮助。
  在戴若云的艺术生涯中,演唱过的曲目不计其数,凡飘香乐坛的女高音精典作品,都少不了她的份。特别是演唱郭兰英的原唱歌曲,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而戴若云对扬州民歌的特别钟爱,则是她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永远割舍不了的第二生命,人们因此总称她为“扬州民歌之后”。
  扬州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龙虬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的积淀无比丰厚,古龙虬时期的劳动号子就是扬州民歌的源头。该古城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侧,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扬州民歌凭借着这些优势,在数千年的沧桑岁月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中,逐渐形成了既有江南委婉缠绵又具北方高亢嘹亮的艺术特性,烩炙人口,久传不衰。
  扬州民歌是江淮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主要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结合而成,曲调优美,结构严谨,在中国民歌中当数佼佼者。其现代代表作有:《扬州小调》、《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四季歌》、《数鸭蛋》、《沙趟子撂在外》等。这些作品不仅民众喜爱,而且受到众多音乐家的青睐,若干现代歌舞影视作品中均可寻觅到其音乐元素的足迹。其中的《茉莉花》已成为扬州市的市歌,而《沙趟子撂在外》则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为“亚洲民歌”。
  戴若云在演唱扬州民歌中,始终深刻把握作品的内涵,创造出“适合展现自己的嗓音条件,完美体现民歌风味,恰当表现地方特色”的民歌演唱发声方法,注重柔而不“嗲”,刚而不“侉”,并一直坚持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形成自己豪放而委婉、朗爽而含蓄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迈向艺术生涯的颠峰。她演唱的扬州民歌代表作有:《拔根芦柴花》、《沙趟子撂在外》、《茉莉花》、《扬柳青》、《高邮西北乡》等等。
  戴若云的民歌独唱,不仅在省内,而且在全国亦颇有影响。1988年,她随团赴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巡回演出一百多场;1989年随团赴日本厚木市访问演出;1990年参加“雷锋之光”歌舞演唱百余场;1991年参加“故国重游”表演唱、“城市之光”歌舞演出百余场;1992年,由她组织、主持参加的徐州矿务局歌舞演出十四场;同年,她出面邀请李光羲、陈爱莲、邓玉华等共同组台演出“报春花”歌舞十多场。
  2004年,江泽民同志来扬州视察,点名要听《拔根芦柴花》,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如愿。事后,市文联特别邀请戴若云在瘦西湖熙春台专题演唱此歌,拍成MTV送往北京,江泽民等中央首长听了以后齐声称赞。
  戴若云在从事专业演唱的同时,还醉心于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将它们由“零册”带入神圣的音乐殿堂。在扬、泰地区演出,她经常深入到农村的田头和工厂的车间,采集民间音乐,研究探索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这些快要被尘封淹没、优秀而淳朴的民间音乐得以继续传承,而且也使自己汲取到其中的艺术精华,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年的许多民间艺人,象农民歌手袁明金、管兰芳、董学志等均接受过她的专程拜访。她参与搜集整理的扬州民歌《小刘姐姐》、《打豆号子》、《沙趟子撂在外》以及泰兴民歌《花生号子》、《拔麦号子》等,均曾被成功地搬上舞台,受到一致好评。
  近十年前,戴若云还将民歌演唱的气息运用和乐曲处理方法,试验性移植于竹笛演奏,获得初步成功。经她指导的学生谢勤,分别于2007年、2009年荣获全国竹笛大赛成人(专业)组铜奖。
  戴若云不仅是一位民歌歌唱家,而且在歌剧、话剧表演方面,成就同样蜚然,充分显示出她异样的艺术才华。
  1957年,戴若云参加由我国著名音乐家刘炽作曲的小歌剧《柳叶儿青青》的演出。
  196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扬州拍摄战斗故事片《东进序曲》,她接受特邀,参加实地拍摄特写镜头。
  1958——1959年,她担任过十多部大型歌剧的主演。
  从1960年至1983年,戴若云参加过由她本人担任主演的大型歌剧和大型话剧达三千多场次。这些大型歌剧有——春雷(主演潘亚雄),刘三姐(主演刘三姐),洪湖赤卫队(主演韩英),白毛女(主演喜儿),小二黑结婚(主演小芹),江姐(主演江姐),雪里红梅(主演红梅),夺印(主演何文英),豹子湾战斗(主演扬虹),杨立贝(主演素英),三个女儿的婚事(主演刘湘),合家欢(主演潘大娘),半把剪刀(主演金娥),孝顺儿子(主演江英)。大型话剧有——红岩(主演双枪老太婆),霓虹灯下的哨兵(主演春妮),年轻的一代(主演夏佳如),风华正茂(主演常虹),雷雨(主演鲁侍萍),枫树湾(主演赵母),南海长城(主演甜女、钟阿婆)。

  戴若云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她酷告的艺术事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文艺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虽然她淡泊明志,却赢得了很多的荣誉。
  1973年,她参加“江苏省歌舞会演”,由她演出的“看彩霞”获优秀节目奖,个人获优秀演员奖;1983年,她在江苏广播电台、电视台主办的广播电视文艺晚会上担任民歌独唱,受到业内专家称赞,省级新闻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给予好评;1987年,江苏省举办首届音乐节,获民族唱法二等奖;1993年参加“江苏省首届老年人优秀文艺汇演”,获“乐天”一等奖;1994年,受故乡特邀参加“泰兴市首届建安杯文艺会演”,由她导演、主演的小品“黄昏的情书”获演出一等奖,个人获优秀演员奖;2006年,在江苏省“泰兴杯”第四届专业小戏、小品文艺大赛中,她主演的小品“二传手”获作品二等奖,个人获优秀表演奖。

  戴若云出生在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当年黄桥重修南坝桥(即文明桥)时,她家曾捐资四百个大洋。但不幸的是在她七岁那年,父亲却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她、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分别只有两岁和五个月大),全家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年轻的母亲支撑起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戴若云从小就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百灵般的金嗓子,在东街小学读书期间,她的歌就唱得特别好。为此,受到老师们的喜爱,他们对这个“百灵鸟”寄于很大的希望。音乐老师特地为她开唱歌的“小灶”,传授简单的音乐知识,她心有灵犀一点通,领悟极快,校长和老师当然很高兴,经常称赞道:“戴若云,你真是个唱歌的好料子啊。”可在那样贫困的家境中,她要想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是多么地不易!
  小学毕业后,戴若云到泰兴工读学校就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并让两个弟弟上学,她毅然选择了中途辍学,来到镇上的一个小工厂里干杂活,以娇小的身躯和稚嫩的肩膀帮助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厂里,她曾被一个地方小越剧团看中,学越剧小生,还参加过演出,不久就离开了。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还怎么养家糊口?于是,她到离家二十余里的分界小学代课,任音乐教师。在这里,她从收音机里寻觅到了郭兰英美妙的歌声。听着听着,她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女歌唱家,认为她的歌最适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从此,她明确选择了郭兰英的声乐表演方向,从头做起,踏踏实实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第一着以收音机为工具,从郭兰英那里“偷”艺,如痴如醉地聆听,反反复复地揣摩,练习半年后,演唱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她接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音乐知识,四处求教,钻研声乐理论,写下了大量的学习心得。另外,她还对照学过的理论,苦练基本功。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当地政府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1957年,黄桥文化馆推荐戴若云到新开办的宝应艺校学习。该校的部分老师是中央机关下放的文艺干部,师资力量甚为雄厚,专门培养歌剧艺术表演人才。她如鱼得水,贪婪地汲取着艺术的滋润。她初步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很快从众多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老师们十分重视,迅速将她选送到比这里更好的扬州艺术学校继续学习。
  1958年12月,扬州专区文工团正式建立,学校从学员中拔尖,戴若云首当其中被选中,当上了该团的演员。短短一年多中,她从一名业余文艺骨干成为艺校的学生,继而又成为一名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到了专业剧团以后,戴若云并未安于现状,裹足不前。她将一些著名艺术家作为自己奋斗的楷模,虚心地向本团的名师和优秀演员学习,继续刻苦地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终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团里的顶梁柱,扬泰地区的艺术家和广大观众喜爱的明星。

  戴若云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曾经历过三次意外事故,三次负伤。面对这些严重的挫折,她毫不畏缩,而是将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仍然坚持正常地演出,力求把最佳的艺术形象奉献给观众们。
  有一次在外地演出一部大型歌剧时,发生了触电事故,戴若云的十个手指头血肉模糊,伤势严重。大家担心她挺不住,劝她不要演了,但她迅速用纱布将十指包缠起来,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完全场,同事和观众们十分地感动。事后有的同事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开起了玩笑,打趣道:“双手包上了白色的纱布,剧中主人翁受刑后的英雄形象更加真实了,这不是很好吗?”
  那年,在扬州治淮礼堂演出大型歌剧《半把剪刀》。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舞台布景失误,候场处高台上的台阶竟产生一个小空档。演出刚刚开始,当由戴若云扮演的女主角金娥上场时,突然间足部被紧紧地夹在高台的缝隙中,急速的走势与惯性将她从两米高的台阶上重重地摔进灯光区的暗影中。钻心的剧痛使她无法站立起来,她压根没有想到足跟的筋腱已被撕裂!可舞台上的音乐声已经响起,舞台下的观众正翘首以盼期待着她的表演。怎么办呢,决不能倒下!她忍着巨痛,瘸着腿,象平常一样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整场演出。紧接着,她又奇迹般地连续演出了十四场次,那些沉溺于剧情中的热心观众还误以为金娥本来就是一个跛足的姑娘!事后到医院诊治,X光片显示,她足跟的筋腱撕裂了十多公分,医生被她的坚忍震惊了:“你怎么能坚持下来的?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战场上,应该立功!”住院后立即进行手术,足部整整缝合了十四针,如果再拖延治疗的时间,她将永远地离开舞台了。
  有一年的炎夏,戴若云到徐州演出大型歌剧《江姐》。当时她已怀有八个月的身孕,由于强烈的妊娠反应,数天粒米未尝,连喝水都感到难以下咽。登台前,只得勉强吃几块萝卜干以维持基本的体力。按一般的常规,在这种情况下,她可以不参加演出了,但那些头预湿毛巾、在烈日下排队买票的观众,却点名要看“大肚子江姐”的戏。为了不使他们失望和扫兴,她硬着头皮顽强地坚持着,每天演出三场,谁知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剧情的末了,江姐从容就义后,有一幕立在高台上挥手亮相的定格造型。她腆着大肚子昂首阔步走到高台上,由于身体虚弱体力不支,一步不慎,立即从高处摔了下来。这突如其来的险情,将观众惊呆了。戴若云立即爬起来站稳,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又一次从容不迫地迈上高台,一招一式地挥手亮相,完成了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造型。观众们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全场起立,以热烈的掌声向江姐致敬,向戴若云致敬!江姐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一切,而戴若云为了演好江姐,也差点失去了腹中的胎儿。在观众们的心目中,戴若云就是江姐的化身!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9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2-7 0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桥名人,黄桥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3-2-7 09:5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