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6 14:53:1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这次,为寻访健在的新四军战士,通过市民政局优抚科了解,得知在黄桥镇吴庄村有一位健在的新四军战士吴良进。五月九日下午,我冒雨前往寻访,在村干部陪同下,找到老人时,他正在邻居家与三位年龄相仿的老人闲聊,初见老人,只见他矮矮的个子、清瘦的面容及身材,穿一件青色的长及膝盖的风衣(为了里面的衣服耐脏)。
对我的到来,老人感到很奇怪,当我说明来意时,他说:“都过去七十多年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再说,年龄大了,有些情况也记不清楚了。”我告诉他:“你们的英雄事迹很宝贵,写出来,就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让现在的青少年知道今天来之不易,让他们珍惜现在,更好地建设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老人这才坐下,接受我的采访。
吴良进老人家住吴庄村八组,父母一共生二子三女,一个大哥、三个姐姐,吴良进最小,但由于家境贫寒,无力供他读书,从小就跟随父母耕田耙地。1944年,十八岁的他毅然不顾父母反对,参加了新四军,成为泰兴独立营一营一连一排的一名战士。此前,他的大哥已经参加了新四军。
一到部队,很快投入紧张的军政训练,并很快领到一支老式步枪及三发子弹,领导叮嘱,打起仗来不要轻易放枪,一定要瞄准了敌人再打。没几天,他们连队参加了攻打霞马圩伪军据点的战斗,趁着夜色,他们接近了伪军据点,敌军哨兵发现动静,鸣枪报警,战斗随即打响。双方都集中火力,很快,他的三发子弹打完了,黑暗中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中敌人,只得上了刺刀,万不得已只能拼刺刀了。由于久攻不下,我军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且对据点内敌情不明,领导决定不盲目进攻,立即命令部队边打边撤。因是夜晚,敌人也不清楚我方兵力,没有追赶,吴良进所在的连队先向北方,然后绕道向东,与二、三连汇合。这是他参军以后参战的第一仗,虽然没能消灭敌人,但却锻炼了他的胆量,从此,跟随部队辗转于各地,见机与日寇、敌伪作战、消灭敌人。
老人回忆,几年的战斗生涯中,打得最漂亮、最痛快的是大泗庄伏击战。战前,我方得到情报,驻扎在大泗庄据点的一个连的和平军接到命令调防,泰兴独立团配合分区特务营决定打一仗伏击战。入夜,部队悄悄进入伪军调防必须经过的公路两侧,指战员们全部进入两侧农民屋内,人多屋少,干部将士全部站着,一个挨一个,手里握着枪,子弹全部上膛。外面大雪纷飞,西风北呼啸,室内战士们谁也不准说话,也不准打瞌睡,连咳嗽都得用手捂着嘴,哨兵从门缝里向外瞭望,一直到大天亮,雪也停了,太阳也出来了。大约上午八点钟左右,敌人吃过早饭,背着背包,扛着枪大摇大摆地上了路,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一声冲锋号响,战士们鱼跃着从家门内冲出,向着路中间的敌军开火,敌人被打懵了,一枪未放,纷纷缴械投降。这场战斗,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无一伤亡,俘获和平军一个连,缴获轻机枪十多挺。
吴良进先后参加过海安角斜、泰兴毕家庄、姜堰等十多次战斗,他机智灵活,作战勇敢,194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姜堰战斗中,不幸中弹,左臂被弹片炸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口子,右手臂上也炸掉了一块皮肉,负伤后被送到分区医院救治,住了四个多月医院,伤口愈合,留下了20多厘米长的疤痕。回到部队,因左手臂断了的筋在当时医疗条件下未能接上,没有力量握枪,领导便动员其回家。1947年,新四军北撤时,领导担心他会遭国民党迫害,又将他收编归队,随军北撤。后来北撤部队归来,因他实在无法适应部队紧张的战斗生活,又不识字,领导便让其回家务农,全国解放后评定为三等甲级残废,享受残疾军人优抚待遇。他的大哥则随军渡江,参加了解放浙江宁波的战役,建国后安排在上海工作。
回到老家后,结婚生子,先后育五子一女。而今,子女们早已成家立业,他有6个孙子(其中一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一个重孙已十一岁,在刘陈小学读书,大儿媳在白庄租了房子陪读,老人由五个儿子轮流赡养,一个月一周转,每家六天。他一人有五个卧室、五套家具及寝具,儿、媳、孙子、孙媳个个孝顺。在采访吴老时,邻居一位九十一岁的老党员张桂仙老奶奶告诉我,吴老是个福人,尽管老伴已于十多年前先他而去,但儿女们个个都很孝顺。采访结束时,他的小儿子吴立新下班回到家,在他家新房内,我为他们父子俩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