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17 09:21:2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1974年4月4日),原名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中国剧作家、文学家、物理学家、乐器工艺家。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中国文字改革和对外文化工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丁西林是一位由科学步入文学的戏剧艺术家。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他是一位把创作当做‘正业’之外的‘别业’的业余作家,但却取得了比某些作家更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翻译了4部独幕剧、一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上世纪20年代初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他所创作的独幕喜剧,既具有达观雅量、追求和谐的美学特征,又渗透着科学理性思维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喜剧的创作成果。在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丁西林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那精致巧妙的结构,玲珑剔透、意趣横生的语言,具有可爱性格的、主体精神饱满的人物,推动着肇始期话剧文学的建设,将滞留于浅俗可笑的问题的话剧擢拔到艺术喜剧的高度,从而成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弥足珍贵的一页。丁西林(1893年至1974年),江苏泰兴人,初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杰出的物理学家 丁西林于1919年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又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建设物理实验室,亲自编写六十多个实验讲义以为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而不用英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院长,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兼任研究员。当时研究院初创,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能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蔡元培院长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先后被选为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和总干事,奔走于南京、上海、昆明、重庆、桂林之间,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为中央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西林在1951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继续为科技交流和科学普及工作做出贡献。从1960年开始,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委副主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专职从事文化行政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曾是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戏剧处女作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他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的喜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一只马蜂》作于1923年,剧作的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同类题材不同的是,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剧中以吉先生、余小姐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吉老太太为代表的保守思想是完全对立的。但作者没有让双方直接交锋,而是通过前者的机智应付达到矛盾的解决,而喜剧气息则表现在守旧的老太太用尽心机却最终被新一代用智慧所战胜。吉老太太表面上声称自己开明,内心却想阻挠儿子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爱情,于是以关心的姿态想将余小姐介绍给别人。吉先生则在母亲面前不动声色,加紧了对余小姐的进攻。余小姐本来思想开放,但在吉老太太面前却故作保守,一面答应吉老太太做媒的请求,另一面却坚信她与吉先生的情感将难以动摇。剧情就在这种真真假假的互相欺骗中展开。新一代终于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胜利。剧作结尾时,吉先生和余小姐已私订终身,当他们互相拥抱时,吉老太太闯入,两人便急忙以“一只马蜂”来掩饰真情,从而也将喜剧推向高潮。《一只马蜂》不仅构思巧妙,对话也幽默诙谐,作者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赞扬新一代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对他们的轻浮进行了温婉的嘲讽,而对守旧的吉老太太,写出其守旧的可笑但未带恶意,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一只马蜂》不仅是丁西林早期剧作中的佳作,也是“五四”时期最优秀的喜剧作品。1925年北京大学现代评论社出版丁西林的话剧集《一只马蜂及其他独幕剧》,收《一只马蜂》、《酒后》、《亲爱的丈夫》等三部话剧。1926年6月5日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在北京首演《一只马蜂》,赵太侔导演,受到好评。
此后,丁西林创作不断,陆续出版过一些剧本,如1931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西林独幕剧》,1941年浙江正中书局剧本集《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47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西林独幕剧集》,1955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丁西林剧作选》,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册),1999年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丁西林代表作》等。
寓理于文的喜剧理念 作为一位受过理工科正规系统教育,在物理学方面从事常年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一吻之恋”、“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了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写喜剧,使用的是一种细腻的分析的笔法,而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如《一只马蜂》写余小姐的谎言等。他的喜剧所展现的是人物之间各种喜剧性矛盾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喜剧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