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桥印记 | 我的姑爹是传奇  

8779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6-10 09:00:32 来自: 中国江苏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微信图片_20220610085538.png
  我的姑妈和姑爹
  我对姑爹知之甚少。仅有的一点印象,来自父亲对他的评价:装羊吃象。我父亲外号“甩子”,他能佩服的人,自然是不简单。
  “装羊吃象”是黄桥人的说法,书面语言类似于“扮猪吃老虎”的意思。解放前,姑爹曾经是国、共、日伪三料特务,能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更别说还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说他是“传奇”,没人不服。他的身份,文革期间也曾为他招来灾祸,甚至因为帮叶挺和陈毅买过皮夹克,还被造反派打得死去活来。姑爹横竖就一句话:“为陈老总办事,被打死也光荣!”姑爹圆滑了一辈子,这恐怕是他说过的唯一的狠话了。
  文革结束后,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的陆政同志,向泰兴县委提供材料,反映情况,证明汪忠余同志的工作履历。后经组织调查,汪忠余同志确系我党优秀且忠诚的地下工作者,立即还其清白。
  姑爹好像个没事人一样,一句话不说,立即投入了新的工作,以致于若干年后,家里人才从陆政同志的子女口中得知了这些情况。姑爹当过泰兴化肥厂厂长、泰兴地毯厂供销科长,还是著名的黄桥镇肉联厂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甩子”遇到任何磨难和委屈,也从来不说,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偶像的真传。
  姑爹常年在泰兴工作,每周回来一趟,那一天,对家里人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五个孙辈儿来说,不啻于一个隆重的节日。子女们都大了,知道家里就姑爹一人赚钱,很不容易,自然懂得分寸。孙辈们可顾不得这些,早早地在鹰阳巷口列阵以待,就为了体会一把拆盲盒的乐趣,看看爷爷这次带回来的零食又是什么:大白兔还是柿子饼?米花棒还是云片糕?炒花生还是麦芽糖?不能再说了,哈喇子都不争气地流出来了。
  微信图片_20220610085600.png
微信图片_20220610085556.png
  姑爹的孙子孙女们
  1978年,姑爹退休,回到老家黄桥。因为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每年可以领取13个月工资,在那个时代,算是很可观的收入了。后来,甩子摆摊儿卖熏烧,就把姑爹家做了加工作坊。姑爹姑妈自小宠溺这个最小的弟弟,自然也会每天帮着照应。因为姑爹有冠心病,所以,家里人也不要他做什么事,都是母亲和姑妈在忙活,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吃”上。
  如果有人说我是个吃货,我都会笑着摇摇头。倒不是因为谦虚,实在是因为姑爹给“吃货”定的规格太高。
  春天,清蒸鲥鱼是必吃的,要点有二:一是带鳞上桌,鱼鳞可食,滑口不腥,但是吃主儿只是用来咂摸味儿,绝不下咽;二是每次只半条上桌,从脊骨分开,看似整鱼,却不能翻身。除了鲥鱼,清明前的刀鱼,姑爹也是肯定要吃上两回的。每天再泡上一杯托人从杭州带回来的明前西湖龙井,或者苏州的洞顶碧螺春,美!
  夏天,姑爹喜欢自己动手做薄荷饼:一只大籽虾,用两片薄荷叶夹裹,拖薄薄一层轻盐调味的面糊,置入六成油温的菜籽油中,两面微炸至八成熟,无须炸至酥脆,浮起即可捞出,待油温升至八成,入锅复炸三五秒即可出锅。姑爹不是科班出身的厨子,却知道用软炸的手法,尽最大可能留住那一口时令的鲜味。姑爹肠胃不好,很少吃凉性实物,但是每年夏天,会让二女婿专门去无锡阳山采买正宗的水蜜桃,也不多吃,但绝对是要吃的,哪怕一年就那么一回,哪怕一年就吃那么两只,爽!
微信图片_20220610085604.jpg
微信图片_20220610085607.jpg
  姑爹的二女儿和两个外孙女
  负责采买阳山水蜜桃的二女婿
  秋天,还有什么食材的地位在螃蟹之上?倒也不必非阳澄湖的大闸蟹不可,那时候也没有这个概念,黄桥镇附近的溱湖簖蟹,也是极美的。每周至少一顿蟹黄包,配上自己调的姜丝醋,温点黄酒,虔诚得像是某种仪式。吃完了起码半小时不跟任何人说话,生怕那口鲜味漏掉了分毫。姑妈还有一道拿手菜“扁豆呵蟹黄斩肉”,也是姑爹念念不忘的秋季必吃美食。呵,一种烹饪手法,红烧和清蒸的结合。刚刚上市的扁豆,去筋,猪油炒透,加入酱油和糖继续炒至上色,加水,略微没过扁豆即可,水开后调至小火;六肥四瘦的猪肉,切成石榴籽大小,细切粗剁,加一个鸡蛋,调味,搅拌摔打上劲,双手沾生粉水,将肉丁在两手间来回翻动,包入炒好的蟹油,滚成光滑的肉圆,置入扁豆上,肉圆顶部放上诱人的蟹黄,盖盖,微火,炖透至少两个小时,方能上桌。轻轻咬上一口,打脸不丢,赞!
  冬天,从羊肉上市到下市,每天一碗羊汤,那是必须的。姑妈对姑爹甚是了解,也是依他,每天都从指定的提汤羊肉店打回一搪瓷杯羊汤,到家热得滚烫,撒入少许白胡椒粉和葱叶,盐放不放都两可。俗话说,一烫抵三鲜,那是极在理的。光喝汤,或许有些寡淡和无聊,姑爹自有计较,一般都会配一块麻饼沾麻酱油,或者斜角饼配熏鱼汤,那滋味,神仙不换。说来也是让我费解,姑爹向来吃不得硬物,偏偏那麻饼无油无盐,硬几骨碌,姑爹吃得旁若无人,吃得周身通泰,奇!
  我一直觉得,执着于不时不食的人,绝对是忠诚于生活的人。这样的人,绝对是豁达的人。所以,大家都说姑爹是“袋子口朝下”的人,太有道理了。或许,这也是一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吧。
  待我上了小学,开始有点懂事了,姑爹的身体也日渐衰退。偶尔,父亲会带着我去看望姑爹,姑爹就一直看着我,什么也不说。倒是对父亲,姑爹总是放不下,喜欢叨念两句:“有两个儿子的人啊,不能太甩啊!”无奈,也只能做到叨念两句了。
  1993年阴历七月初二,姑爹走了。不少新四军老干部从各地赶回来吊唁,那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花圈堆满了巷道,延伸到了大半条马路上。最崇拜姑爹的甩子,也像丢了魂似的,整整一个月没回过神来,生意都不做了。终究是念什么来什么,第二年,他最放心不下的甩子,出事了,而且是再也没缓过来那种。2018年的阴历六月初二,甩子走了,比他心目中的传奇人物,早了整整一个月。
来源:语文锋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6-10 10:3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6-17 12:4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你的外婆家是黄桥北街的“公义兴“(老黄中对过),婆老爹成玉林,大舅舅成国平是很荣耀的黄桥镇首个清华大学生  ,成国珍是大姨娘,你妈妈是二姑娘,她下面有个弟子小平和一个小妹子小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6-19 08: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写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