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2-5-23 16:28:0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父亲是个忙碌而又沉默的人。许多年来的生活重压使他习惯于把一切埋在心底,包括贫穷与苦难、快乐与忧愁,以及对于儿女们的慈爱和亲情。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打骂训斥过我们,哪怕我们与小伙伴们打得头破血流,人家找上门来告状,父亲也只是用他那威严的眼睛狠狠地盯我们几下。同样,父亲也从未主动地亲近过我们,哪怕是抱着我们在膝上坐一坐。小时候每天与父亲的接触,就是傍晚坐着小木凳,和父亲一起围着小木盆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待到第二天醒来时,父亲早就下地去了。那时夏天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破烂的蚊帐挡不住蚊子,在我睡了一觉醒来时,父亲还坐着为我摇着扇子驱暑赶蚊子,我总纳闷父亲怎么不瞌睡。
听我母亲说,父亲当初并不欢迎我来到这个世上。因上在我之前,已有几个哥哥姐姐,还有双目失明的老祖母,一家人就指望着父母两人挣工分忙饭吃。还听我母亲说,有一次父亲很意外地抱了我。那是1958年的初冬,父亲从江都邵伯的水利工地上步行200多里路赶回家,望着瘦得皮包骨头、患了浮肿病的我,他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 眼泪叭嗒叭嗒往下流,嘴里还喃喃地说:“我太无能了,连个孩子也养不下去。”那时候,好心的人们曾劝父母亲将我送给人家,可父母硬是没有答应。
后来,家境逐渐好了一点,我们兄弟姐妹相继外出求学、参军、工作,可父亲也从来没有送过我们。我考取初中那年才13岁,是班上最矮的学生。第一次到离家七、八里地的长生去上学,除了被子席子外,还有30斤粮食,都是自己背着去的。19岁那年,乡亲们敲锣打鼓送我去参军,母亲和哥哥把我送到黄桥,父亲却连一句叮嘱的话也没有。参军来到遥远的塞北高原,刚开始很不适应,想家想得厉害。那时候寄信也不用花钱,晚上一闲下来就是写家信,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往家里寄一封信。盼啊盼,终于盼来了一封回信,拆开一看,竟是父亲的笔迹,一笔一划是那样生硬:“想家的孩子没出息,要安心在部队上工作……”三言两语,眼角扫一下就结束了,从那以后,我对家的思念淡了许多,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和站岗执勤上,当年就拿到了立功喜报。
当兵3年后,已经提了干的我回乡探亲,在灯下和母亲聊起了家常。母亲对我说:“你父亲已是奔六十上数的人了,他实在需要一个帮手,可为了你的前程,支持你参了军。你每次来信,他都要坐在灯下看了又看,有时还不知不觉读出声来,隔上几天,又会翻出来看看。”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冒了出来。
我在部队工作15年,父亲只去过一次,还是我多次写信、打电话,并委托一位回乡探亲的战友把他接去的。那时候父亲的胃疼得厉害,我陪他在部队医院作了检查诊断,并陪他逛了北京和承德。那时候,我刚调到一个团的政治机关工作,爱人孩子还没有随军,父亲看着我既要忙部队工作又要照料他的生活,硬是不肯多住,呆了8天就返回了老家。
父亲主动到工作单位来看我,只有一次。那是今年5月31日,我去乡下办事,拷机突然响了起来,爱人在电话中告诉我,父亲到泰兴来了,待我晚上赶回泰兴时,已被姐夫姐姐接走了。我给他们去电话说,我明天还要下一趟乡,明天晚上把父亲接到我家来。谁知第二天下午我从乡下赶回泰兴时,竟在车站遇上了父亲,妹夫妹妹已为他买上了回老家的车票。父亲对我说,早就想来看看你们单位的新大楼,这下看到了,你们实在太忙了,我不能打搅你们。听到这句话,我真是羞愧难当,我未能陪父亲在泰兴吃一顿饭,未能领父亲在单位大楼里走一走,是我怠慢了他老人家呀!
父母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向我们传递着苍老的信息,可他们从未向我们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把对我们执着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父亲今年95岁了,背也驼了,耳也聋了,饭来不知道张口,衣来不知道伸手,他已经完全离不开他人的服侍了。无言的父爱,水不能溺,火不能灭,那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作父亲的拐棍,做父亲的护工,送父亲安然去天堂,以报答千金难买的父爱。
来源:《黄钟》第四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