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钟》第一期:刻字的严伯伯(作者:刘鹏旋)  

7346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4-12 10:52:5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严伯伯名永健,字盐梅。他是我从小敬重的前辈。至今仍铭记他,缘起父亲早年的一句嘱咐。
af410dcf8c504160204bc97eb905cf38.jpeg
  那是我在西街小学上学的时候,父亲刚到鹰扬巷日杂仓库做实物负责人。出于对工作的一份珍重,去请托严伯伯刻枚牛角印鉴。那天父亲带我去严伯伯家——封家园13号。三间主屋两间厢房的一座院落,院门与主屋间架一棚葡萄,满院子的花卉盆景让我目不暇接。一进院门,两双大手紧握,他俩称兄道弟说了好一会的话,父亲侧过脸对我说:“旋儿,什么时候不能忘记严伯伯,爹爹进供销社是严伯伯介绍去的。”这事我听母亲说过。家住石桥路时与工商联紧邻,父亲在门前摆修钢笔的小摊子,家里的日子本来就过得艰难,母亲又生下了我,俨如雪上加霜。严伯伯时任工商联秘书,父母亲没有拜托,是他主动帮的这个忙,恰似雪中送炭。这一刻,我感恩的目光,仰视着严伯伯的一张脸:浓眉下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暖暖的和善的光,密密的落腮胡子簇拥着灿灿的笑,红润的唇朝着我飘然一句“举口之劳,不足挂齿。”声音那样的柔韧亲切又宽厚持重。对于前辈这样的谦词,我当时还不知道如何回应,但心里立马掂出父亲那句话的分量:一种举口之劳,维系了一家六口的生计。
  一出严伯伯家院门,我朝父亲说:“爹,不知怎的,一看严伯伯那张脸,简直令我敬畏!”“严伯伯了得呀”父亲亢奋着对我说:“喜好琴棋书画、古玩收藏,京剧自拉自唱、有板有眼,院子里赏花观景,四季的天水泡茶,养育着八个儿女日子还过得这样滋润,全凭刻字的一把手艺。他可是从小见过世面的人,故事多着呢……
  时光老人的脚步已匆匆走过了半个世纪,我也是老之将至的人了,父亲那天讲的严伯伯的故事,至今还在我记忆的唇边鲜活着——
  严伯伯从小学习刻苦,碍于家境贫寒,只身去上海闯荡。他去了一家印刷厂,直白白地对老板说:“我想来您这儿做工,只为天天可以咬文嚼字。”就凭这句话,老板收下了他,做了排字的学徒。不出一年,他排字的熟练程度居然超过了师傅。一天老板考问他:“排字的诀窍是什么?”他说:“这活儿简单:全神贯注、眼尖手快。就这八个字。”老板一高兴说:“你满师了,加薪。”然后话锋一转“不过,你得改学刻字。”老板当然是伯乐识马,严伯伯自然是巴结不得。又是不出一年,老板考问他:“刻字有什么诀窍?”他几乎不假思索,说:“下刀要干净利落,关键是心到手到。”其实他暗地里早已不安于印刷体那一笔一划的定式雕刻,每晚躲进安身的工棚,握刀游刃,精雕细刻,刻下一方方篆隶行楷的印章,全是身边人的名字。于是,每当身边有谁生日,他会作为礼物相送,说一声“不成敬意”,莞尔一笑,因此交了不少的朋友。应对老板考问的这一刻,他从里兜里掏出一方怀揣已久的寿山石印章,双手一托:“老板,算我斗胆,刻了您的大号,请赐教!”一种无意识的卖弄自夸,仿佛下意识的殷勤讨好,其实是潜意识的百倍自信。他万万没有想到,老板的篆刻造诣不浅,过眼便说:“你小子有金石之灵气,将来会成器的。”让他心里一暖溢出满脸红光;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天恰好老板生日,一见寿山石直往心里高兴,竟邀他去家里做了一回座上宾客。
  这事对老板来说,不过是惬意之下笼络了一回人心,在严伯伯心里恰是感受了一回受宠若惊的快活。这般遭人羡慕的得宠,别人以为是得福,却差点让他大祸临头。一天夜里,有个好友找他,想买厂里刚刚淘汰下来的一台印刷机,说“这事对我很重要,你能与老板说上话的,千万得帮这个忙……”次日晚,他领朋友去老板家,朋友带了份不薄的见面礼。老板说对严伯伯说:“机器可以卖,但要你担保才可。”他掂不出这话的分量,反倒觉得老板给了自己面子,便爽爽地应允,随后在合约上签字画押。不出几日,那朋友深夜赶到工棚将他从梦中唤醒,说那印刷机是给新四军买的,有叛徒告了密,叫他连夜离开上海,否则会遭杀身之祸。于是,朋友带他在天亮之前匆匆出了市郊的关卡。
  一路奔命的严伯伯慢慢回过神来,怅惘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他在想,自己为朋友遭事算得上是两肋插刀,朋友为新四军买机器也算是两肋插刀,而要命的时刻朋友又援之以手也是两肋插刀,往骨子里说都是有仁有义。他想不明白:丢掉了饭碗,落得个深夜逃脱,却又找不到后悔的理由。他又想,人生刚才几步,没想到世事如此难料,没想到人生起落只在转瞬之间。他还是想不明白:走在回家的路上,人生的路在哪里?
  严伯伯回到故里是已卯年的隆冬时节。他是生怕家人担惊受怕,又怕那些喜欢贴着别人耳朵说话的人一旦知晓会传出麻烦,所以没敢说出事情真相,只是说“满师了,当自立业谋生才是。”于是,那布市一条街上添了家叫“惜阴轩”的刻字店。
2ffd1e3bd7e1eead17cc9693e75f079b.jpeg
  布巷街历来布市繁华,人声鼎沸。严伯伯有过一段人生沉浮,便两耳不闻街市的热闹,慎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静。客人进门,他会笑脸相迎,展开线装的样本递上,一边是字体不同的印样,一边是明明白白的价目。然后抬手一指案柜,材质不同、形制各异的章坯任挑任选。遇有至亲厚友,则朗然一句“只要喜欢,不谈钱钞。”一旦送走客人便收起笑容,埋头刻字。黄桥古镇始于北宋,历来商贸繁盛、人文荟萃,无论官场商场抑或民间,印章早已是一种普遍的实用之物,而对于文人墨客来说,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风雅。所以,惜阴轩门庭人来人往,严伯伯忙得不亦乐乎也就成了必然。每每入夜,严伯伯要么是临摩历代书画名家的印样,潜心雕琢,排列成阵;要么是将古镇的处处胜迹精雕细刻,序列成景。其实,严伯伯坚守的是一份恬然淡定,怀揣的是一份孤傲自乐,却又在时势变迁之间声名远播。
  庚辰年这年,黄桥这方兵家必争之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惜阴轩便常有军人光顾。一天,客人进门从怀里掏出块鸡血石章坯,双手扶摸着往案台上轻轻落下,说“给我们长官刻方印”,头一昂眉一扬又说:“给将军刻印你的福祉啊!”遂提笔写下“翁达”二字便扬长而去。严伯伯心头一颤,原来是早有耳闻的国民党中将旅长,自然不敢怠慢。印章次日取去,严伯伯说了句“长官看得起,比钱还贵呢。”其实心里是不敢收钱。翁达见了印大喜过望,即兴书“金石名家”条幅派人送来。严伯伯一阵快感之后静静一想,一点没敢声张,便将那字藏于案台之下。几天后又有一官一兵的两人上门,官说:“给本营长刻枚印章,要古典一点的。”严伯伯刻意在印边稍稍挑出两处残损,以彰显古朴韵味。那营长不懂却又装懂,一脸怒色责问:“怎么给老子刻坏了?”严伯伯赶忙解释,营长更是勃然大怒,手往枪壳上一搭说:“再犟,老子毙了你。”那兵一旁轻声插话:“长官息怒,也许是有这种刻法的。”严伯伯从案台下取出那幅“金石名家”婉转展开,说:“你们旅长送的,朋友之交!”于是,那犹如忽闪打雷的场景一下子陡然逆转:那营长一脸尴尬,欲言又止;那兵立马掏钱往案角一摆,张口无言。看着那一官一兵灰溜溜地出了门,严伯伯抹一把乌光光的胡须,吁出悠长的一口气来。
ec86001a0e6575aa3961bbde9c311378.jpeg
  好一段时日,新四军大多驻扎于黄桥镇郊一带,住进镇东严复兴油坊那幢小楼的是陶勇的那一支。隔三差五总会有官兵上门刻印,只留下名字而不会说出官职级别。严伯伯对那些名字虽耳有所闻,也不便问是谁谁,只是照例默默地将每一方印样留存于线装本上。直到后来国庆十周年之际,严伯伯将新四军十位领导人的印样,捐献给了南京军区,收获了一本“捐献革命文物纪念证。”父亲只见过吉洛(姬鹏飞的化名)、管文蔚、陈同生的印样,不知是否在那“十位”之列。
  黄桥决战打得很惨烈,翁达饮弹自杀,陈毅写下“红旗十月满天飞”的诗篇。次年,鬼子进了黄桥,一驻就是五年。严伯伯照样守着惜阴轩,依然是相逢开口一笑,那浓密的一把胡须间添了几许宠辱不惊、处事不乱的沉稳持重。常有鬼子上门刻印。因为不管日本人野心多大,而在文化上一定是中国人的后辈。鬼子不给钱的为多数,严伯伯便是拨一拨胡须嘲讽一笑,心里一句“什么不缺,就是缺德。”有一次例外,那个叫山岛一郎的鬼子,掏两块肥皂抵帐,严伯伯摇手示意“不敢”,鬼子以为是不可以物抵钱,便怒形于色。严伯伯于是恍悟,扶一扶胡须朗朗一笑“要的要的”。时常有乡下来的,被严伯伯称之为“镰刀斧头”的客人上门刻印。因为他们有点特别,要么在名字后面刻镰刀斧头替代“印”字,要么在章体上刻镰刀斧头为款。严伯伯与他们心照不宣,但有默契:印章缝进客人的里兜,一定要送客人出了关卡。值岗的伪军都熟,递支烟,搭句话就不搜查了,一般会说“乡下亲戚上街串钱用的”,或是说“送喜帖子来的。”除此以外,其他客人上门严伯伯省心多了,不外乎一个“钱”字。他有句精辟的话常对客人说“章是什么?人在格子里——人格,刻章有价而人格无价。”黄桥乃商贸重镇,上门刻印的商人居多,有句行话叫“吃酒论兄弟,买卖论分毫。”生意与人情两码事,人情该送的送,不该送的一律不送。死皮赖脸不给钱的毕竟少数。遇上这等人,严伯伯反倒爽爽朗朗“谈钱俗气,交个人情多个朋友呢。”
  严伯伯刻的章好出名的,加上做事谨慎,处世圆通,做人有原则,解放后做了工商联的秘书,还被推选为县里的政协委员。工商业改造那阵子,做了不少的善事,帮了不少商家的忙呢。
  前不久,我回故里去了一趟封家园13号那座院子。我没见到昔日的繁花茂草,只有几只残破的花盆散落在墙沿;“惜阴轩”那块扇形匾额被冷落在小厢屋里一侧墙上;严伯伯家的老三、老八两个儿子,门对门住着。主人捧出几十本线装本来,全是惜阴轩留存下来的印样,我小心翼翼一本一本的打开,我看到的是曾经的商贾云集,昔日的文人如云,街市的茫茫人海,硝烟中的浴血人群,还有古镇的风景名胜,领袖的诗词名篇……那一方方至今仍鲜红着的印样,是家乡黄桥的古往今来,是一段历史的过眼烟云,是严伯伯生命里的鲜活血脉!堂前那副楹联“故乡多志士,金石有名家”,是百岁老人韩秋岩先生书赠严伯伯的。这几十本印样,连同这副楹联,是严伯伯留给儿女们的财富,也是留给家乡的财富。论其价值,足以令黄桥人引以自豪!
来源:《黄钟》第一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4-13 16:2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13 18:0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4-13 19:5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可惜可惜,西街小学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17 11:0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