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镇党委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孙 宏 建 (2010年8月14日 根据记录整理选摘)
黄桥的教育对黄桥小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区划调整后,如何统筹、整合各项资源,推进全镇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站在新黄桥、大黄桥的高度重新审视教育布局、人力资源调配等,要重视教育的规模效应,让其继续发挥好“吸人气”的功能。全镇各中小学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要调整思路,顺应形势,做好教育改革过渡期各项工作,互学互比,以竞争促发展。黄桥要真正实现由“教育大镇”向“教育强镇”的转变,必须深刻认识其内涵和要求。目前,黄桥教育在苏中地区镇级的规模来讲,是屈指可数的。但我们教育仅是体现在学校多、学生多、教师多。由“大”变“强”,还需要有好的路径,要达到三个方面的“高”。一是师生素质要高。教师育人要先成人。二是社会影响要高。体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认同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教育对家庭和社会的渗透程度、影响程度、改造程度等方面。三是升学率、入学率要高。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升学率和入学率。前面两个是“软指标”,这是个“硬指标”,“硬指标”和“软指标”都不可或缺。 黄桥的教育要放到更大的视野去审视,不能仅局限于泰兴市,要放到泰州、全省来比争先进位;不但要“纵比”,更要“横比”。各学校要有目标兑现的机制和制度,对教育工作评价的最终标准是“发展好”,就是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要有“创先争优”的机制和氛围。教师是一个爱面子的群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灵魂”,要把教师的源动力激发出来,真正实现“创先争优”。 当前教育工作最大的形势是均衡教育、公平教育。中央在前一阶段专题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明确了新要求。具体到我们黄桥,最终落脚点就是就学问题和升学问题。要保证每个适龄学生都有学上,充分就学。要学会统筹兼顾、政策结合实际、换位思考,保证教育的“新的公平”。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经济工作一样,就是“又好又快”,“快”字当头,“好”是基础。 各学校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德”。教师首先要有“德”。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队伍中要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要调整,要创新,德育工作不可“作秀”,不能流于形式。各学校要重点围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的“德”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四德”教育要作为全镇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工程来抓,并且要采用“开门搞教育”的方式,让社会来评价一个教师,让社会来评价一个班级、让社会来评价一个学校,要通过查找不足而思进取。学校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师德方面的问题不要遮遮掩掩,不但要树正面典型,更要曝光反面典型,要起到警醒作用。开展“四德”教育旨在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二是“才”。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对教师而言,“才”体现在四个方面:①业务能力。要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行优胜劣汰。②管理水平。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班主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学科带头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校长。管理工作需要一个人有境界、有肚量、有宏观把控的能力。一个团队的好坏关键看带头人,关键看带头人的管理水平。③教学业绩。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要求,要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教学业绩始终是对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④社会的关注度。就是要重视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三是“团队”。团队有别于“小团体”,所以要注重培养和锤炼各种层次的团队精神。具体到教育战线,表现在三个“风”。①风采。教师的风采体现在一个教师的亮点和特色上,要时刻看看自己,是否领先?是否一流?“温吞水”状态是推不动工作的,不光要“不甘人后”,更要“敢为人先”。 ②风貌。要有精神风貌,精神状态要好,要有个精、气、神。工作作风就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治学要严谨,要踏实,不可急功近利。③风度。教师不是一般的层次、不是一般的自然人。作为一个教师要有气度,气量要大。认识问题,觉悟要高于一般群众,要有高度。同时,对社会、对工作的态度要认真、要阳光,因为教师的态度影响的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加快实现黄桥由教育大镇向教育强镇转变。当然,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每年的努力、每个学期的努力,积小胜为大胜,真正把黄桥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