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宝烧饼店始建于1932年,是黄桥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烧饼店之一。 刘润宝世居黄桥花园桥口,祖上就曾做过烧饼,18岁那年他在黄桥致富桥外开了一家两间门面的烧饼店,取名“合心烧饼店”。跟绝大多数烧饼店一样,合心烧饼店也是典型的夫妻店,小作坊生产,男的就是炉前师傅,具体负责贴烧饼、铲烧饼、卖烧饼;而老板娘就成天用响子“橐橐橐”地在案板上捶烧饼胚子,做烧饼。他们做的也是大家常吃的桶炉烧饼,俗称小炉烧饼。黄桥烧饼大多为碱酵,发酵好坏直接影响到烧饼的口感及品相。刘润宝根据寒夏温度的差异而调整发酵的方法,并总结出一整套发酵规律:冬天“老鼠喷身”(调酵时水分要比平常多一点),夏天“雪花点”(水要少,并略含有点干面),冬捂夏扇(冬天保温,夏天散温)。酵面兑碱后,反复揉搓捶打,使其“合家”。做烧饼时先一只一只擦酥,擀成薄片,摺选后再擀,反复数次,做出来的烧饼才起层,不发僵,以后包馅,用响子捶成薄饼,面上刷糖稀,洒上芝麻。芝麻虽是细节,但也有讲究,要选白芝麻,黑芝麻不好看,以后先将砂子杂物拣净,用木锤捶去芝麻皮,扬净,这样的芝麻烤熟后才香,不硌牙。烧饼入炉后要掌握火候,时间不到,夹生;时间久了,发焦。刘师傅做出来的烧饼“红心儿白边儿”,香脆两面黄,酵香扑鼻,美味可口,在烧饼店云集的黄桥很快便打出了名气。 1940年初,举世闻名的黄桥决战打响。为了让新四军战士吃饱肚子消灭敌人,广大民众开展了支前和劳军活动,全镇66家烧饼店主也立即行动起来,日夜不停地赶做麻饼、斜角饼、涨烧饼、草鞋底等各种各样的烧饼,送到设在何氏宗祠的支前委员会,再由工抗会、商抗会送往前线。 “合心烧饼店”离敌人大约200米,离新四军三纵陶勇司令部不到10米。支前委员会分配给刘润宝的任务是,不但要给司令部的首长做烧饼送烧饼,还要保证前线新兵八团的部分供应。当时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从镇内通往前线的道路,送烧饼上前线随时随地都有被枪弹击中的危险。 新四军副官处汤主任对刘润宝说:“刘师傅,敌人火力很强,从你家里直接往东送烧饼到前线是很危险的,要从你家往南绕道而行。”刘润宝拍着胸脯说:“汤主任,黄桥人不是孬种,不管多么危险,总要把烧饼送到前线。” 回到家里,刘润宝把烧饼装到篮子和洋面袋里。妻子不放心,要跟他同去。他安慰妻子说:“人多了,容易暴露目标,还是一个人走比较安全。”说着,就一手拎袋,一手提篮,躬着腰往南走去。沿着曲折低洼的小道,时而慢步,时而快行。敌人的子弹像蝗虫似的在头顶横飞,空气里弥漫着火药硝烟的气味。他什么也不怕,只想到新四军是人民的大救星,只想到尽快地把烧饼送到前线。刘润宝在枪林弹雨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把200多个烧饼送到了东口子前线将士的手中。 黄桥决战胜利后,刘润宝受到了陈毅、粟裕、陶勇等新四军首长的亲切接见。首长们问起刘润宝的家庭情况和烧饼店的历史,还仔细询问了黄桥烧饼的制作工艺。对他做的烧饼大加赞赏,并将他誉为“黄桥火线支前第一人。” 五十年代后期,黄桥成立合作饭店,刘仁宝的烧饼店也参加合作,刘润宝被聘为门市部主任。到八十年代,黄桥东进饭店建立,刘润宝进店重操旧业,专门负责烧饼车间。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加大新品种的开发,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换烧饼的品种,春有三丁、韭菜,夏有绿豆、枣泥,秋有蟹黄、开洋,冬有肉松、萝卜丝等一系列新品,并创造了一年产值50多万,纯利37万的烧饼销售神话。 1984年南京金陵饭店开业,刘润宝被邀请前去,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贵宾现场表演做烧饼的绝活。店方有意留下刘润宝,但由于家中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两年后,刘润宝还是婉言谢绝了店方的挽留。 从南京回来后,刘润宝便决心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后人,使黄桥烧饼这个古老的工艺发扬光大。他的想法得到了泰兴文化馆和黄桥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先后举办了多期烧饼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做烧饼的能手。现在黄桥的烧饼师傅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那时候培训出来的,并有数百名烧饼制作人材输送到全国各省市高级酒店和单位食堂,从而使黄桥烧饼这一民间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为黄桥与外地的经济联姻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刘润宝为振兴黄桥经济立下了大功,被当地群众尊称为“烧饼大师”。 受其影响,刘润宝的子女中好几人也做起了烧饼,特别是他的次子刘忠元,1979年插队回来进了东进饭店,子承父业,后来也做了饭店的烧饼车间负责人。他在家传手艺的基础上继续求新求变,他做的烧饼先后获得“名优产品小吃”、“维扬小吃”等荣誉称号。后来饭店解体,刘忠元在黄桥东进路开了自己的烧饼店。 刘润宝大师一生致力于黄桥烧饼事业,他先后受到了原全国常委会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事迹被《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他和黄桥烧饼一起走出了小镇,走向全国。 2000年,经黄桥镇政府特别准许,刘家黄桥烧饼更名为刘润宝烧饼店,以纪念刘润宝这位为黄桥烧饼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这在黄桥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