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有一条老街叫珠巷,位于繁华的东进中路北侧,东西走向,西至十桥中路,东至口巷,长约350米,宽4米左右。昔日珠巷,一式的平房,青砖小瓦闼子门,前店后作,或前店后宅,临街房很少有作住宅用的。路面由三行青石板铺成,光溜溜的,穿着木搭鞋在上面走,发出“的笃的笃”的清脆响声。房子大多是清朝遗留下来的,还有不少明代建筑,是一条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古巷道。
黄桥不少巷子是以其经营的商品而命名的,如布巷专门卖布,米巷专营米业,牛集场则是牛市。珠巷亦是如此。猪、油、酒是泰兴历史上的支柱产业,东半县的农户几乎家家养猪,对小猪的需求量特别大,珠巷便应运而生地出现了好多家专卖仔猪的小猪行,这条巷子便被叫做“猪巷”。后来,大概两个原因猪巷才改了名。一是卖猪的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行八作,各色店铺,如杂货店、钟表店、车匠店、铁匠店、洋货店、烧饼店、裁缝店、石印店、炮仗店、烟店、布店、酒店、桂花汤圆店、提汤羊肉店,山竹行、八鲜行、老虎灶,还有典当、钱庄、诊所、浴室、客栈,等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珠巷里一家猪行也没有了。二是人们都觉得“猪”字不雅,好像住在巷子的人都与猪有着什么关系,怕沾上猪腥气。于是不知什么时候起,“猪巷”便改成了“珠巷”。民国十一年丁文江先生主持绘制的黄桥镇地图就是这样标注的。
这个改动是恰如其份的,因为在这条不长的小巷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可谓珠嵌玉镶、瑰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