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新闻报道] 戎马书生“陈同生”

77179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3-8 09:16:1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今天,提起陈同生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但是,只要提起电影(东进序曲》,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黄秉光,许多人就很熟悉了。他只身前往江州谈判,虽身陷囹圖,却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迫使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做出让步。殊不知这位黄秉光的原型,就是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经常穿一身笔挺西装,文质彬彬,解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的陈同生。
  《东进序曲》的剧本就是根据他的原著《郭村战 斗时的谈判》改编的。陈同生是-一介书生,又是一 一名军人,可谓文武双全。不为人知的是,他因为传奇的革命经历,遭遇到后来整风中的严格审查,在“文化大革命”受到残酷迫害致死,直到“四人帮”垮台后,由中央政治局出面才得以平反昭雪。
  陈同生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族中长辈的影响,其中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堂叔张雪崖。张雪崖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还参加过五四运动。他争取赴法勤工俭学未成,回到家乡,竭力劝说陈同生的母亲把孩子送到新式学堂去读书。经过张雪崖的努力,陈同生不用读旧书学中医,而是到县城去接受新式教育。这对陈同生后来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四川营山县城的小学里,一些进步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科举知识,还给他们讲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区别。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教师们发动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学生去检查日货,陈同生在运动中表现积极,还被选为校友会会长。由此可见,进人新式学堂是陈同生一生的转折点。
  1920年8月至1021年5月,陈同生人营山县
  立中学读书。这所中学的校长张澜先生是进步人土,辛亥革命时,他是四川"保路运动”领袖之-,I后来担任过四川省省长。下野后,回到家乡办教|育,兴实业。学校聘任的教师中有几个归国的留法学生,他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常给学生们讲国外情况与革命故事,陈同生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逐渐萌发了革命思想,初作形成要建立一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理想。
  在中学时期,陈同生担任学生会主席,曾和进步老师一起领导同学在家乡反对军阀的苛捐杂税,到四川北部的农村搞抗捐运动。1924年,陈同生因反对苛捐运动遭到川北军阀何光烈的追捕而逃到成都。
  同年5月至次年12月,陈同生进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中读书。经老师介绍和同乡关系,陈同生结识了共产党员黄映湖、何肇宇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早期领导人刘愿安。他们经常给陈同生看《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使他的视野不断扩大,思想也日趋革命。
  1924年9月15日,陈同生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陈同生进人吴玉章、杨伯恺在重庆创办的“中法大学”读书,当年1月,他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从此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陈同生调第二野战军,参加渡江作成以后接收南京的筹备工作。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陈同生任委员兼秘书长。在接收工作中,每天遇到一些内政、外交、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问题,陈同生都做了妥善处理,并向中央汇报。经过一年不到的时间,接管工作基本完成,陈同生
  195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上海建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兼管上海市的统战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毅兼任部长,潘汉年任第一副部长。8月,陈同生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并先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人事部副部长。
  陈同生经常召集工商界爱国人士一起开会或座谈,有时还亲自进行家访,个别交换意见,以各种方式宣传和阐明党的城市政策和工商经济政策,倾听意见,沟通情况,并努力帮助解决 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上海各界人才济济 ,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争取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是当时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陈同生以诚待人,与知识分子和各方面人士广交朋友,经常拜访各界专家,通过家访和座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情况,为他们的工作
  1955年6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撒销,一-部分华东局级别较高的干部调到中央,另部分进人上海市委、市政府。考虑到地方人才缺失的问题,陈 同生放弃中央统战部的工作,到上海第一医 学院担任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央为了加强内地建设, 决定从沿海地区内迁- -批教学水平高的大学到内地,其中包括上海第一医学院。在筹备内迁过程中,陈同生广泛听取了教师和医生的意见。
  他经过认真考虑,认为上海第一医学院是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有良好的教学和医疗传统,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上海也需要这样一一所医学院,全部搬迁重庆将有很大的损失。他从实际出发,认为采取两分法,将教研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一分为二,半去重庆半留上海。然后,在逐层依次配备医教人员,在重庆再建-所新的医学院。这个方案开始受很大阻力,在陈同生的积极工作下,终于得到周总理的同意,最终确定重庆医学院师资和三分之二行政人员的三分之一由上医配备,教学设备由两套都调去一套。这样成功保留了上医,同时也成功援建了重庆。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406_副本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3-8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3-8 12:2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老革命 老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3-9 21:5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