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泰兴伏虎禅师的传奇故事  

15072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2-3 10:50:4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泰兴有一尊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伏虎禅师”像,老人们都称其为“伏虎罗汉”、“禅师菩萨”。究其所因,其中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和一个神奇的传说。
       “伏虎禅师”法名“法响”,俗姓李,唐末海陵济川人(即江苏泰兴),史载:“僧法响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于广福寺”。唐时还未设泰兴县,延令村属济川镇,济川镇属海陵县,由于靖江刚成江滩现出水面称“骥渚”,故延令村为海陵南境,仅为茫茫荒原上的一座村镇。其环水临江,林深树茂,利于修行,故有两座寺院。一座位于村西郭家庄,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的建安寺;一座位于村中,即建于唐光化二年的广福寺。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653.jpg
       一天广福寺方丈无意中听到两个香客在谈:“东乡莲子荡有个小孩能把碗钵像洗布袋似的翻来覆去的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莲花是佛门圣花,莲子荡边的事莫非与我佛门有缘?眼见为实,问明了去莲子荡的途径,第二天天不亮,方丈就匆匆的上了路。莲子荡离广福寺四十多里路程,中午时分赶到,眼前无边无际的荷叶像大片翠绿色的云层清香扑面。白色的、粉色的荷花争奇斗艳,令人满目生辉,真乃人间福地也。
       有人将方丈领到孩子家门口,一个眉清目秀又聪明顽皮的小男孩被带到方丈面前,小孩饭后洗碗钵果如人们传说中的一样。与众不同是小孩的眉心有一颗天生的大朱砂红痣,十分醒目。孩子的父母笃信佛教,听说广福寺的方丈来接引小儿出家,很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也乐意,午后回广福寺,四十多里路小孩蹦蹦跳跳没有费事,连方丈都没觉得累。
       广福寺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小和尚,四乡八镇的乡亲都来看稀奇,小和尚很勤快,饭吃得很少,刷锅水淀一下当饭吃掉。一日三餐都把庙里的碗钵用竹篮背到庙后面的池塘里去洗,只见他将碗篮放在水里,用一根棍子反复在碗篮里捣搅,篮子里的碗钵像布袋一样翻来覆去、毫无损伤地被洗净,看到的人无不称奇。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656.jpg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在江苏泰兴、靖江等地影响深远的禅师菩萨。
        大师十六剃度,在唐代剃度僧人须得到朝廷批准,一般只有在皇室有婚丧大典时才办理度僧的佛事,度僧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和严格的考试。一,问难。问俗家的情况、志向、学业概况;二,问戒。询问有关戒律的知识和实践方法;三,写议,出题答卷;四,诵经。分念诵和背诵。通过如此严格的考核,才能参与剃度大典。
       剃度之后,师傅对小徒弟尽其所有精心调教,小禅师聪慧过人、悟性超群,师傅每讲一句,他能悟得很透彻,而且举一反三。平时别的师兄认真诵经打坐悟禅,持戒守律,他却偷偷溜到寺外附近的孤老病残人家,帮助劳作,更令师兄们大为不解的是,有人见他晚上光着赤膊在殿外的大柳树下打坐。
        一天师傅见他满面红肿,关切地问他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病了?小禅师回说“脸上是毒蚊子咬的”。“是不是晚上赤膊乘凉找来的烦恼?”师傅问。“回师傅话:弟子牢记师傅教诲,读经持戒,做明心见性的人,持利益众生的行,修普度众生的心。弟子每天晚上是赤膊在外喂蚊虫的,小蚊虫虽然不讨喜,它也是一条条生命。”“善哉,善哉。”师傅言罢,自为有这样的弟子高兴,立即亲自熬药帮他止痛消肿。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659.jpg
       禅师菩萨肉身斋蚊虫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千古美谈。后来人们办忏请禅师菩萨施雨时,总忘不了在他头上插两根柳枝,以纪念他普度众生的这一段往事。
       法响和尚在广福寺出家后,深入经藏、严守戒律,明了因果,以身作则,“爱惜米谷,虽污秽中必拾取洁而食之”。精进修持数十年,即得成就,史载其“焚修精进,事多神奇”。饭后,法响和尚总在寺后一池塘为常住洗钵。他洗钵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他把钵一起放在一个大篮子里,浸在水中用一根棍子反复搅拌锤打。坚硬的陶钵到他手里变得就象棉布一样柔软,任其锤打成什么模样皆不损坏,洗到最后他还把钵的里面象翻布袋一样翻来覆去的搓揉浆洗,看得人目瞪口呆,镇中毁僧谤佛者皆被摄服。此池塘因此得名“洗钵池”。法响和尚常常独自静坐池边,凝视虚空,若有所思。此时总有白鹤伴其左右,和尚回寺鹤即飞离,长而久之当地人即称此地为“仙鹤湾”。
唐时老虎遍布大江南北,与狼一样十分普遍。而济川镇延令村地偏人稀,四周荒凉,林深草密,时有虎患,危害乡邻。镇中人常凑钱请猎户捕杀,皆无功而返,甚至被其所伤。法响和尚为众生和谐相处,择日设斋供召虎,史载:“邑有虎害,响设斋召虎,虎至,弥伏不动,响杖其胫背,自是绝迹。”法响和尚将虎赶走后,名声大作,被称为“伏虎禅师”,求法者络绎不决。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702.jpg
       晚年老禅师退居,“于济川镇南小孤山建寺以居”。不久圆寂,“涅盘后弟子造浮屠葬之,名伏虎禅师祠”。每逢天旱无雨,乡人们都会到祠中将老禅师像抬出求雨,“迎以祷雨无不应”。后来小孤山崩于江中,“伏虎禅师”祠便向北迁徙,清初“移县东南莲子荡”,建禅师殿供奉,当地人称“伏虎罗汉”或“禅师菩萨”。后此地便更“莲子荡”为“禅师殿”名,即今泰兴市广陵镇禅师村。
直至“文革”前,泰兴依然保留着抬禅师像祈雨的风俗,流传着“撞禅师”、“抢禅师”、“赖禅师”的习俗。
       什么叫“撞禅师”呢?听老人讲,每到抬禅师像出来祈雨时,抬的人走起路来都不由自主的歪歪撞撞,不是碰上路边的树,就是撞上村头上的草堆,不管抬前怎么约好要好好走,抬时都象不堪重负一样,难以避免。庄严的活动变得幽默诙谐,年常日久,人们也习以为常,称之为“撞禅师”。由于祈雨灵验,往往禅师像一出堂,乡人都抢着往自己村里抬,争来抢去的就叫“抢禅师”。既然争到自己村上,就舍不得还回来,就地建庙供奉的事就经常发生,传说有一次邻县请了禅师像去不肯还泰兴,双方要打官司,伏虎禅师就托梦叫大家不要争,说他虽在他乡但各地众生都一样,他都会保佑的。于是泰兴就重新塑像供奉,从而避免了一场官司,这就是“赖禅师”。
       “伏虎罗汉”,这位泰兴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历尽千年沧桑,至今仍活在泰兴人民心中,广福寺、仙鹤湾、洗钵池、禅师殿等遗迹犹存,已经融入了泰兴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中。
来源:乡风儒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2-4 22:0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原来还有这个说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2-5 17:5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原来是这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