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1-1-27 09:12:5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泰兴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县,始设县署,主官称为县令,首任县令姓甚名谁暂无可考。
史载泰兴最早的县令是北宋嘉祐年间的陶舜元,记载于嘉祐六年(1061年)王安石撰写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中,“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从铭文中可知,陶舜元的岳丈许平是当时海陵县主簿,才智过人,德高望重,曾被范仲淹推荐给朝廷,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只做到州县级的普通小吏,令人惋惜,时任知制诰的王安石对其怀才不遇的遭遇深表同情和悲愤。
建炎元年(1127年),马尚任南宋泰兴第一任县令。当时县治位于柴墟,“垒土为城”,金兵第一次南犯,柴墟被毁,马尚率领县民重新整修土城。第二年,马尚调任泰州通判,筑城浚濠,以御金兵。马尚廉能仁厚,视民如子,修城增陴不扰于民,泰兴士民请留不可,立生词祀之。
元代,县令改称达鲁花赤,达鲁花赤由成吉思汗设立,是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的最高长官,通常由蒙古人担任,同时设县尹,由汉人充任,同理县事。
至元十三年(1276年),阿术攻下扬、泰,第功行赏,实封泰兴县二千户;至元十四年(1277年),蔡济被荐辟任元朝泰兴第一任县尹。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蒙古人八剌脱图任泰兴达鲁花赤,也是泰兴历史上唯一的达鲁花赤。
蔡济家族在泰兴历史上颇具声名。蔡济,本徽州人,后迁居泰兴,父蔡昊受宋命为扬州路总管,当元兵之冲要,为浙福之藩篱,因功封永宁侯。
南宋咸淳年间,蔡济镇守泰兴马驮沙,因破海寇有功,被授为承信郎。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渡江,蔡济率领泰兴、江阴百姓迎接河南张宏纲军,因战功授泰兴县尹,后官至扬州路总管、检校尚书。
蔡济之子蔡梦祥即为泰兴历史上传说的驸马都尉,据泰兴《蔡氏宗谱》记载,蔡梦祥文武双全,官至扬州路总管,为元帝赏识,将女儿月骢公主下嫁给他,公主信教向善,舍宅建寺,并将封地税赋施舍给贫穷乡邻。蔡梦祥生性至孝,父母殁,刻木像事之,明清朝廷旌表其门为“孝义”“蔡孝子之门”。
明清两朝,泰兴县署改称知县衙署,主官称为知县。
明朝泰兴第一任知县吕秉直,安徽和州人。洪武初(1368年)举人才知泰兴县,“首开县治,抚集人民,为人纯笃无伪,果决有为,尤敦尚亷耻,邑人称慕之”。
当时历经战乱,泰兴城墙民舍尽毁,百姓家道荡析,吕秉直克服重重困难,与民休戚,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县衙,兴修学宫,“为政不事苛细,务以廉耻风人”,死后入祀名宦祠。
清朝泰兴第一任知县陈棐,河南光州人。顺治二年(1645年)由举人知泰兴县,“邑中伏莽与援将相抗,棐守御策应,尽协机宜,寇盗屏息”。
当时清兵南下,江南汉族士民反抗情绪高涨,泰兴西洲滩民起义,围攻县城,陈棐登城守御,历九日,扬州清兵救援方才平息,事后陈棐极力为民开脱,“力保无他,民赖安全”。陈棐任内,丈田亩,均赋役,平狱讼,缮学宫,政绩考列上等,遂擢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宣统三年(1911年)9月,泰兴废除旧衙署,建立行政长公署,主官行政长。民国元年(1912年),县行政长公署改称县知事公署,主官称知事,此时始设县议事会、参议会。
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全国各地一片混乱,泰兴亦处于无政府状态,金鉽因德高望重被地方各界人士公推为泰兴县第一任民政长,后改为县知事,历时两年,“艰苦万状”,多次请辞,后“回避改官”,任江西彭泽县知事。
金鉽(1871—1950),泰兴县城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生致力于地方志的编纂及研究,宣统《泰兴县志》即由其主修。
民国16年(1927年),泰兴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主官县长。是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进入县城,古培钦被委任为国民党泰兴县政府第一任县长,自15日上任至21日结束,任期仅仅6天时间。
古培钦,江西寻乌县人,北平中国公学大学部法律专科毕业,后追随赖世璜参加北伐。1927年5月下旬,十四军渡长江,打败孙传芳部将白宝山,占领扬州、泰兴等苏北地区。
民国29年(1940年)7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进驻黄桥,成立了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8月改为泰兴县政府,陈同生被任命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泰兴县政府第一任县长,至11月离任,任期仅三个月。
陈同生(1906—1968),四川营山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 1940年代表新四军负责与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部联络,开展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陈同生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民国38年(1949年)1月,泰兴城解放,国民党县政府终结,县级机关由农村进驻县城。
县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县政府改称为县人民政府,朱星为泰兴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
作者:印九红 来源:延令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