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1-1-19 08:33:2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走进泰兴市博物馆文化名人展厅,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展柜中有两支竹笛,那可不是普通的竹笛,在器乐界称之为新笛。新笛最早在1930年代由丁西林所设计制作。馆藏的这两支竹笛,一支长61厘米,另一支长62.5厘米,管径均为2.7厘米,是丁西林亲手制作并使用过的,因而弥足珍贵。2012年,泰兴市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丁西林的家人知道后,于7月底专程从北京回来,将丁西林的遗物包括这两支竹笛一起捐赠给了博物馆,这位传奇式人物对家乡的情感终于有了归属,也使我们对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北大物理学家改革新笛 丁西林(1893—1974),泰兴黄桥人,他的人生十分戏剧化,原本是知名的物理学家,可一不小心竟成了著名的喜剧作家,可谓文理兼通,最终以剧作大家的身份载入现代中国文化名人史册。
民国时期,丁西林曾任北大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典型的“民国理工男”,可与生俱来的的音乐天赋,使他又成了不折不扣的乐器工艺家。1935年,他对中国传统乐器——笛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由物理研究所仪器工场制出新笛,改进后的新笛成了近现代国乐合奏曲中的标配。丁西林曾经在我国最早的科普杂志《科学画报》半月刊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新笛》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改进后的笛子。
丁西林制作并使用过的两支新笛 新笛又称十一孔笛,是受西方乐器的影响,以十二平均律的原理改制的笛子。新笛与传统笛子最大的差异,是在原来的六个按孔之外增加了五个,而相较于八孔的箫则是增加了三个。增加孔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笛箫半音音准不易控制、转调不便的缺点。这种十一孔的设计,能够使笛子完整吹出八度音中任何一个半音,而转调时可因调性不同,让不同的手指固定按住孔,达到转调的目的,从而省去传统笛子转调常需要换乐器的麻烦。
新笛与传统笛子的另一个重大差异,是将笛子具有特殊音色的笛膜取消,使音色不似曲笛或梆笛那样明亮清脆,而是有一种介于箫和西洋长笛之间较温厚的音色。在近现代出现的国乐团中,新笛扮演了笛类乐器中中低音域的角色,与交响乐团中的长笛有类似的作用,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国乐合奏曲中有新笛的配置。
跨界成就“独幕剧圣手” 丁西林发明新笛的奇思妙想得益于他对物理学的研究、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独到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位知名科学家,他的博学和创造力超乎常人,所以能将自然科学巧妙地应用到音乐等诸多研究领域。他的艺术天赋和才华还远不止于此,在现代中国名人中称得上跨界名人,他在文学、曲艺、戏剧、书法绘画、语言文字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尤以戏剧创作成就最大,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称他为“多面手”。他常说:一个人的兴趣应该尽可能的广阔,学科学的人未尝不可以接触文艺,爱因斯坦就很喜欢拉提琴。
《三块钱国币》剧照 戏剧的创作原本是丁西林的“业余爱好”,可随着1923年处女作独幕剧《一只马蜂》的一炮打响,加之两年后创作的《压迫》迅速走红,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成了“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戏剧大师”。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丁西林是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后来,有人形容他“是一位把创作当做‘正业’之外的‘别业’的业余作家,但却取得了比专业作家更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是这样评价他的,“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民国喜剧重现上海剧院 这位高水准、成熟的“民国理工男”以其“会心一笑”的喜剧作品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观众,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2016年《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一只马蜂》《酒后》《瞎了一只眼》)在上海黄浦剧院再次上演,并获大奖,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铮铮铁骨的文人雅趣,韵味深厚的文化乡愁,《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走近了人们长久追忆的民国生活,节制而优雅的幽默还原了旧时的市井图景,透过木质茶香,穿越温婉诗意,这是关于大师丁西林喜剧的新起点。同样,这也是《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的一个新起点。”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作品显得尤为需要。
丁西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民主人士,他深明大义,忧国忧民,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时期,为了保存研究机构和实验工场,他多方周旋,历尽艰辛。当汪伪政府胁迫其任职时,他毅然拒绝,致使家属四人被当作人质,扣押入狱长达两年九个月之久。全国解放前夕,丁西林应周总理之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商建国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丁西林任文化部副部长,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1974年因劳累过度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睹物思人,心绪万千。这两支看似普通的竹笛,凝聚着一位名人的聪慧和睿智,仿佛诉说着这位“民国理工男”的喜剧人生,这两支竹笛将在泰兴博物馆永久珍藏。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响亮的名字——丁西林,一位传奇的“民国理工喜剧男”。
作者:印九红 来源:延令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