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闲聊闲聊] 桑梓泰兴婚俗一席谈

9063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8 08:55:0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元旦期间,我在老家泰兴连续参加了几位亲友家孩子的婚礼;元旦后不几天便是农历的腊月了,用我们泰兴的熟话说,“进了腊月门,天天是好日”,这意思就是说啊,腊月的每一天都是男婚女嫁的好日子,所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少男少女,多选择在春节前把婚结了,办喜事的人家也就越发多了起来。这让我想起我们泰兴婚俗的许多事来。
       自古以来,谈婚论嫁,操办婚事,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在民间世代传承。 明清时代,泰兴就有“重门户”、“不苛责财物”的婚姻规矩。到了民国,婚礼仪式复杂,正常情况下有合婚(包含量媒、相亲、生肖配)、订婚(包含发口谕,即过贴子或是拍订婚照;信物、订婚礼等)、通话请媒人、待媒、迎亲拿嫁妆、坐床浪(晾)嫁、扣媒人、发嫁妆闹洞房、结婚、回门、会亲等几大步骤。后来,一直到解放后的文革前,泰兴的这种婚嫁的婚俗程序差不多都没多少变化。
微信图片_20210108084631.jpg
       据我所知,所谓合婚,大致是小媒人即拜托的亲友或关系人先进行“量媒”,也就是选个基本算得上门当户对的未婚男女作准备介绍的对象;然后就是小媒人到双方去说合,双方同意后各找瞎子算个命,如果属相相合,不相冲相克,接下来走的程序就是双方“相亲”了。“相亲”如果都满意,那就得“留茶”,换言之,即一方愿煮茶相留,另一方亦愿留下吃茶。至此,这合婚的程序便算结束了。
合婚没有问题,继之便是订婚。到了“订婚”这个程序,大媒人,即双方选中的比较体面的人,也有的原小媒人就比较体面而升格成大媒人,总之,这个阶段是大媒人出场的时候了。如果说"留茶"以后任何一方若要毁约,对方和小媒都不能有异言的话,那么到了大媒人出场"过帖子",过了帖如再有一方要毁约,不但使对方生气,大媒人生气,小媒人也生气,舆论也要加以责备,认为毁约方这是把儿女的婚姻视同儿戏。婚约方所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往往是非常大的。我本人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旧式订婚婚俗,并且是完完全全循用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公式。更为甚之的是我六岁时就过了帖子订了婚,订的是标准的“娃娃亲”。所谓过贴,我们这里也称发“口谕”,也就是双方将各自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连同信物一起由媒人互换着交给双方。
       这是非常郑重的,过帖子的仪式和迎娶仪式是差不多的。过帖子的这一天,媒人先在男家吃早点,然后双双向女家出发,由女家招待午宴。随着媒人一同携带到女方家的聘礼有衣裳几套,首饰几件,肉鸡几只几斤。也有聘礼到了女家,又被罚而送回来的。结果由男家加点什么再送了去的情形也时常发生。有时媒人也得跟着来往奔波,小媒人更是忙碌于聘礼的厚薄,这是以门户的高低而定的。
当然,订婚也有不过贴的,但要拍订婚照,这也是从民国时开始的,不过那会,都是有钱人、体面人才时髦这样,大多数人家,特别是农村乡下,还是依照老规矩发“口谕”,即过帖子的。大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拍订婚照才在我们泰兴的农村慢慢流行开来。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订了婚,在我们这里也就意味着男女亲事的确定了。订婚很严肃、很郑重,虽确定了亲事,但与结婚有着严格的界限。男女亲事确定下来之后,结婚之前不论多少年,按我们泰兴早先的规矩,女方是不能到男方家去的。若是去了,必定遭到村上人的讥笑和责骂。说,堂堂一个闺女,“马叉”得很,蹲不稳;又说,自个儿不当人,作贱自己,怕是个骚狐狸。真是什么难听的都出得了口。对女方姑娘如此苛求,但对男方小伙子则不是这样的。男方的小伙子去女方家则是名正言顺的,我们这里称去过女方家的小伙子为“毛脚女婿”。
微信图片_20210108084654.jpg
       按我们这里的说法,平常无事,小伙子登门叫拜望,逢年过节上门则叫“看亲”,一年下来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次是不作兴空手而去的,应带去按例的礼物,有几样是少不了的,水面(长命百岁)、京果(果然如意)、肉(福禄双全)、鱼(吉庆有余)。千万别小看了这几样,早先的乡亲们能否吃得上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能备齐这几样的,算不得多。然而,这毛脚女婿上门,每次礼物的厚菲,往往会引起女方的不同反应,尤其是碰到爱沾小便宜的丈母娘,喜怒则完完全全写在脸上。礼物丰厚,便是眉开眼笑,“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那女婿自然会受到很好的招待。礼物稍菲,则老脸一沉,话中带刺,那女婿只会落个“毛脚女婿上门,薄粥三盆”。反差如此之大,弄得小伙子每次“看亲”都要跟父母反复较劲,多争取一些礼品,免得上了门之后,难看又难受。难怪当地有“宁可锅里断了勺,看亲礼品不能薄”的说法 。
       我因为订的是“娃娃亲”,所以从六岁订婚那年起,我就当了“毛脚女婿”了,一直当到十八岁我成人那年。小时候是我拎着茶食由父亲送着去女方家;上初中和高中后,是我不愿去,由父亲在我身后骂着赶我去。到了十八岁那年的春节期间,我一反常态,自己主动去,不过,我将订婚的帖子也就是“口谕”偷偷地放进了茶食袋子里,退了这桩婚事。我闯下如此大祸,所受到的责罚与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了。
       话题回到“看亲”。平常四时八节“看亲”的礼品,女方家只计较厚菲,而到了结婚前“通话”时,送“通话礼”则是颇有考究的。“通话”,实际上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要带人”啦!说白了,便是男方想成亲,要结婚,问女方同不同意,此即为通话。在我们这里,通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男方先以礼品暗示,一种是送了礼品再请媒人口头明说。而后者“请媒人”这个婚俗差不多一直延续到现在。通常请媒人都是由男方摆上一桌,请两边的媒人吃饭,商量彩礼、婚期等细节的。宴请媒人后,媒人要到女方家里将男方家所承诺的定金、聘礼等诸多细节叙述。还要询问女方家是否同意女儿出嫁,若同意,媒人便通知男方看日子。现在多数人家都是媒人和双方父母至亲均在场,直接商谈,当场敲定。
       在早先,男方想结婚,主要是“通话礼”。男方送通话礼,多半在当年中秋节,除去每年中秋节应备的礼品之外,若想过年时成亲,就还得加送一对鹅、一对藕。这两样物件皆有讲究。鹅,一为表明女婿为人忠厚老实,二为鹅的叫声“嘎哦嘎哦”,其谐音意为“嫁我”,姑娘家自然明白其意。也有送一对鸭子的,其意甚明,鸭子即押子,养了儿子跑不掉。尚未成亲,就想到要押子,这是因为我们这里传统上颇看重传宗接代之事。通话礼中另一样必不可少的物件“藕”,一为但愿姑娘“出污泥而不染”,二为女方不要阻拦这门亲事,能像藕那样“路路通畅”、“丝丝相连”。但凡女方家从毛脚女婿的中秋节礼中见到鹅藕之后,心中便知姑娘快成了婆家的人了。如若同意姑娘出嫁,女方收下一只鹅(或一只鸭)、一枝藕即可,不同意就全部退回。
       送“通话礼”,如果碰上不肯收礼的情形,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女方不肯收礼,有时不过是一种策略。哪个都明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挡也挡不住的。熟话说儿大不留伢,女大不留嫁,留来留去留成患!这当口,得听女方父母丢下的是什么话。有的说,“姑娘还小啊。”有的说,“姑娘一年为家里挣多少多少口粮呢。”如此等等,只不过是多要财礼的托辞,有意抬高姑娘身价而说的虚言罢了。这时只要请媒人出面,给女方家一个面子,过年办喜事多半不成问题,尽管放心地择佳期,“送日子”。
       所谓“送日子”,商量好了彩礼和婚期,男方就需要根据双方家中所有人的生辰八字去找风水先生“看日子”,也就是选择结婚的良辰吉时。日子看好了,就要写在红纸上请媒人送至女方,我们泰兴称此叫“送日子”。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成对,故而要两个媒人同行,送日子一般也要送两次的。
       男方“送日子”后,双方为婚姻大事就会特别地忙碌起来。在“正日”前夕,男方要大宴宾客待媒。第二天一早,男方这边是迎亲拿嫁妆,女方那边则是坐床浪(晾)嫁、扣媒人、发嫁妆。早先是男家将轿子发到女家去,新娘则要到夜深才进轿,后来不用轿子了,改为自行车,现在男方迎亲基本上都是小轿车了。
微信图片_20210108084637.jpg
       女方发嫁妆前必要扣媒人的,一是为喜庆热闹,二是为给女方家长一个心理安慰。这个时候男方要尽量满足闹笑人的烟糖需求,还要给女方有关人发红包,什么“紫铜钱”、“开箱钱”、“马盖子钱”等等,都是少不了的。无论是男方拿嫁妆,还是女方发嫁妆,搬嫁妆的人都必须是福气大的,尤其是搬被子的人一定要是福气很大、多子多孙的奶奶或大妈。男方在铺床时还要找个聪明的孩童“滚床”,并用红枣、花生、桂圆、白果(银杏子)分别摆成“早生贵子”四个大字,以寄希望,盼新娘早日生一个聪明的胖小子。
       女方上“轿”被男方接走时,女方家长要给女儿起身钱,由此“泣送”。女方在鼓乐鞭炮声中到了男家,便是饮定贵酒闹房了。这个时刻是男方家最热闹的时刻,所谓“新婚三天无大小”,众人往往在这时拿“新郎官”和“新娘子”开心取乐,甚至拿新郎父亲冠以“爬(扒)灰公”推进新房取乐。这时,新人不但不可发火,还要发喜烟、喜糖打招呼的。当然,闹洞房的人多数还是有度的,不会乱来的。第二天是拜天拜地、拜祖先、拜翁姑,名为分朝。第三天或第六天或第九天,新夫妇一齐回到女家,名为回门。现在多数是女方当天早上随嫁妆去,中午即回门,然后再让新郎迎娶去,晚上男方在大酒店举行隆重的婚礼。
       总之,有了“回门”这一到程序后,新郎新娘和双方的家庭才算正式发生了亲戚关系。剩下最后的一幕便是“会亲”。由男方设宴席招待女方家庭全体成员和双方知己的亲戚,会亲的日期没有定准,门第小一点的,或省事一点的得到双方的同意往往不再会亲。至此,一对新人的婚姻大事便算告一段落,接下来,唯盼“早生贵子”了。于是乎,双方又共同沉浸在一个新的希望之中!
(来源:乡风儒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1-9 11:2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传统婚俗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1-11 18:2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