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陈毅领导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7000余人击败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3万余人的进攻,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辉煌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战大局,为实现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次战斗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陈毅从苏北实际出发,忠实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出“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策略,是一个重要原因。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进一步分化削弱顽固派韩德勤的阵营
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运是地方实力派,皆为国民党非嫡系部队,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明争暗斗,矛盾很深。李、陈千方百计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韩德勤积极反共,妄图消灭新四军,并想借机削弱李明扬、陈泰运的力量。
“二李”和税警团陈泰运堵着苏北大门,我军如果硬打,即使将其打败,自己损失也会很大;如韩德勤和“二李”、陈泰运部合力向我猛扑,我们就难以抵挡,为了争取“二李”的中立和合作,新四军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做了大量的工作,争取了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0年6月下旬,面对韩顽的“摒弃前嫌、重新修好、共同反共”的诱惑,李长江负责指挥13个团的兵力对撤至郭村休整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发动进攻,挺纵对“二李”进行了必要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第一步:全线出击,扩大战果,拿下塘头。
这样,既可控制东进的交通要道,又可团结、争取“二李”,说明新四军兵临城下,攻泰州如囊中取物。但新四军并不拿下泰州,足见新四军一致抗日,团结合作的诚意。7月4日,挺纵夺取了塘头。
第二步:与李明扬通话。
陈毅拨通了李明扬的电话,郭村之战爆发前李明扬借故去了兴化。郭村战败,李明扬匆匆回到泰州,见李长江被杀得丢盔弃甲,新四军直逼泰州城,正苦于无法收拾残局。这时,陈毅主动打来电话。李明扬赶紧去接。
电话中,陈毅直言指出,反共磨擦是一条自绝于人民的绝路。只要回过头来,双方仍能和好如初。并主动提出,新四军释放全部俘虏,归还部分枪支。新四军一旦东进,郭村、塘头、宜陵等地全部让出,归还“二李”。
李明扬一听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毕竟是事实。李明扬连声赞道:“新四军真乃仁义之师,仲弘(陈毅字)真伟大。”
第三步:派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为代表去泰州谈判,以进一步巩固“二李”的中立。 谈判结果,“二李”同意新四军经过所辖防区东进,并在以后的磨擦与反磨擦斗争中严守中立。10月初,黄桥战役打响,朱克靖一直不离李明扬,时刻掌握“二李”动态,并不断向“二李”晓以民族大义,使其保持中立。
陈毅(右一)率部进驻黄桥
7月25日,陈毅、粟裕按既定方案,率部东进。在经过“二李”防区时,由于事先已与“二李”协商好过境路线,李部如约让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个纵队八千余人,浩浩荡荡而又无声息地经过泰州,经过两天行军,顺利进入黄桥附近地区。由于有效地争取了地方实力派的中立,我军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占领了黄桥。
1940年9月,姜堰和平会议后,新四军履行诺言,撤出姜堰,交给泰州李明扬接防。李明扬得到这一消息,喜不自禁,一时竟不敢相信。连说:“仲弘(陈毅的字)兄真是够朋友啊。”
姜堰曲江楼
新四军自攻取姜堰,到让出姜堰,把军事仗与政治仗、自主的原则与以退为进的灵活策略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围绕姜堰的攻与取、取与舍的问题处理上,堪称典范。如不攻取姜堰,就没有让出的文章可做。而让出姜堰,则是一举三得——- 一是揭露了韩德勤积极反共,破坏抗日的罪恶阴谋,在政治上为新四军赢得了社会各阶层极大的同情,奠定了新四军的有利地位;
- 二是将姜堰交给“二李”接防,加深了苏北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争取了“二李”的中立;
- 三是让出姜堰后,新四军可以集中兵力,以便在军事上反击韩德勤进攻时处于有利的地位。
随后,李明扬在与我军秘密会见时,把韩德勤的作战命令告诉我们,并保持中立。
黄桥人民运送伤员
由于李、陈严守中立,使韩德勤为黄桥决战部署的左、右翼失去作用,我军得以集中兵力歼灭顽六旅全部和八十九军军部,使黄桥决战以新四军的胜利而结束。
国民党政府分析韩德勤在黄桥决战中惨败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韩军意志不统一、精神不统一,如李明扬部始终阳奉阴违,按兵不动”。
对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壮大抗日进步力量政治上进一步孤立韩德勤
苏北的民主人士以海安的韩国钧、黄桥的朱履先为代表,韩国钧曾任北洋军阀时江苏省代省长,朱履先曾任过中将师长,他们作为苏 北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和开明士绅,在中层人士和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虽然未掌握军队,但与韩德勤的许多部属关系较为密切,为了在政治上彻底孤立韩顽,必须争取他们的支持。
韩国钧、朱履先
陈毅多次登门拜访韩国钧,向韩老先生问候致敬。在会晤中,陈毅历数异族入侵,国土沦丧,百姓受难的惨状,剖析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激发韩国钧的爱国精神和对新四军的同情。
后来,鉴于韩德勤的进逼和挑衅,陈毅恳请韩国钧出来主持正义,召集苏北绅商学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协商停止磨擦,实行分区抗敌。韩国钧感到这是新四军对他的敬重和信任,便欣然同意。
不久“停止苏北内战,一致团结抗日协商会议”在海安召开。会上,新四军顾全大局,忍让求全的态度使中间人士深受感动。
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内陈毅办公室
新四军退让姜堰后,黄桥朱履先老先生说:“如果新四军退出姜堰,韩再来进攻则欺人太甚,万分无理,不但欺骗了你们,也欺骗了我们,必为苏北人民共弃。”
在新四军撤出姜堰后,韩德勤却认为这是新四军兵弱胆虚的表现,竟公然来电要挟新四军应立即经黄桥而回江南。这样,各界人士纷纷为新四军而鸣不平,都骂韩德勤言而无信。
韩国钧大骂韩德勤:“小子无信,天必殛之!”并劝新四军速作应战准备,在韩国钧主持的第二次和平协商会议期间,韩德勤在兴化出版的战报上,含沙射影地中伤热心为和平奔波的开明士绅是:“亲共分子”“失意政客军人”。
随着韩国钧、朱履先倾向新四军,其他一些社会名流,也都仿效,致使韩德勤被完全孤立。
延伸阅读
陈毅三进泰州城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指示,先后三次进入泰州城,开展对苏北地区最大的地方实力派、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的统战工作。
屹立于市区东进广场的陈毅粟裕塑像
1939年8月,陈毅在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三支队政治处主任、中共苏北工委书记惠浴宇的陪同下“一进泰州”,赴李明扬指挥部驻地西山寺作礼节性拜访。李明扬避而不见,派副总指挥李长江出面接待。 陈毅向李长江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实面目,不卑不亢地向其表示了新四军与李部加强团结、通力合作打击日军的意愿。临别时还留下了一封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写给李明扬的问候信。 此次拜访,李明扬虽身处幕后、未与陈毅谋面,却被陈毅的非凡气度所折服,对新四军心生好感。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
同年秋,陈毅应李明扬请求,派部队穿越日伪重重封锁,帮助其从300公里外的江南国民党第三战区仓库顺利运回13万发子弹。这使李明扬看到了新四军的能量与真诚,他大为感动,声称陈毅是“可依靠的朋友”,并盛情邀约陈毅访泰。
12月初,陈毅在惠浴宇、管文蔚等人的陪同下“二进泰州”。这次访问受到了李明扬的隆重接待,与李明扬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口头协议: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题词墙
1940年春,韩德勤奉蒋介石之命加紧拉拢李明扬、李长江(简称“二李”),表示要与其“摒弃前嫌、重修旧好、共同反共”。蒋介石甚至直接电致李明扬施加压力:“以党国利益为重,共翦苏北异党异军”。
正在此时,李明扬所属第九纵队盛子瑾部在淮南抗日根据地遭新四军第五支队拦截,新四军扣押收缴盛部2000余人枪。其间,许多士兵弃暗投明,纷纷加入新四军,此举更加引起“二李”不满。
韩德勤一方面趁机挑拨“二李”,令其攻打新四军;另一方面于3月21日对皖东半塔集发起全面进攻。陈毅急令挺进纵队主力驰援半塔集,驻地吴家桥则只一个营留守。
为了保证吴家桥这一苏北桥头堡的安全,争取李明扬中立刻不容缓,在此危急时刻,陈毅冒着生命危险“三进泰州”,向李明扬解释误会,承诺释放盛子瑾夫妇,消除彼此的误解。李明扬最终允诺在韩德勤攻打新四军时保持中立。
陈毅三进泰州城,被誉为“我党统战工作的光辉典范”。此举,成功争取了李明扬在顽固派与新四军的摩擦中保持中立,为新四军东进以及黄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转自泰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