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经典 传承精神 ——《新黄桥烧饼歌》献礼新时代
80年前,一曲《黄桥烧饼歌》唱遍苏北,响遍解放区,还曾由莫斯科电台多次广播,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并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黄桥决战期间,黄桥人民奋勇支前。黄桥街上热闹异常,十三家磨坊,六十六家烧饼店,日夜不停地做着各式各样的烧饼。黄桥人民冒着炮火,推着小车、手提肩扛,将香喷喷的烧饼送往前线。“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当时黄桥人民支前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新四军服务团”随军进驻黄桥,目睹了这一感人场面,服务团副团长兼剧团导演李增援,当即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激情写下当时的“新四军服务团”随军进驻黄桥,目睹了这一感人场面,服务团副团长兼剧团导演李增援,当即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激情写下了《黄桥烧饼歌》,并由章枚谱曲。《黄桥烧饼歌》从此诞生了。很快,整个战场内外,从前线到后方、从百姓到战士,都唱起了这首《黄桥烧饼歌》。 80年后的今天,站在夺取新时期黄桥决战新胜利的时代浪尖,作为成长在黄桥这个革命老区上的年轻人,如何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方式传唱经典、传承精神,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主题。 今年是黄桥战役胜利80周年纪念,我们选择对经典版《黄桥烧饼歌》进行改编的方式,重新创作出了这首《新黄桥烧饼歌》,以表达对80年前这场战役的纪念和对逝去革命先辈的缅怀。 《新黄桥烧饼歌》在演绎方式上,黄桥镇青年打破了原曲“喊号子”的刻板印象,选择用通俗的唱法进行全新演绎。通过男女声联唱,用高亢激昂的女声和深沉磁性的男声,体现出刚柔并济的味道,契合了黄桥战役期间新四军求“和”谋“进”的战略思想。 在歌词上,以叙事的手法重新填词,用“一条旧毛毯”“一顶新娘轿”“一盘象棋局”“一颗金桂树”等黄桥战役期间的经典红色故事作为铺垫,用“吟唱鱼水情深的赞歌”“传唱以少胜多的凯歌”作为情感上的递进,再过度到“日夜赶做前线的干粮”的之前繁忙景象,进而递进到“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从而助推整首歌达到高潮。打破审美疲劳,改变原曲歌词反复六遍的形式,将该部分歌词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微调,从现在的视角回顾黄桥决战,歌颂革命历史,传唱时代佳作。 在节奏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原曲是一首4/4拍的歌曲,改编过后的歌曲采用了4/4拍转6/8拍的形式,从主歌部分的娓娓道来、感情递进,到突然转变节奏,用较为欢快的节奏歌颂黄桥战役期间的英雄形象和黄桥战役对时代的深远影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全新听觉感受。 无论《黄桥烧饼歌》如何改变,黄桥战役的这段历史永远不会改变,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决战精神不会改变。黄桥烧饼歌就像是一坛酒,酿的是军爱民、民拥军的浓浓情谊;是一朵云,寄托了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望;还是一本书,记录下了我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坚实脚印。从古至今,我们坚信只有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火热的革命实践中,为人民群众而歌而哭而笑,才能保持我党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作为新一代黄桥人,我们将接好手中的接力棒,扬帆起航、砥砺奋进,奋力夺取新时期黄桥决战新胜利。
《新黄桥烧饼歌》链接:
《黄桥烧饼歌》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