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秋季话“食”谣|“真真”帮你识别套路,“智”止谣言

5840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8-11 11:02:5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又到一年立秋时……

  立秋时节,一些陈年老梗的谣言潜滋暗长,逐渐露头,借助节气更迭的话题热度伪装翻新,骗取流量。那么,这些改头换面、粉墨登场的季节性谣言都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分辨这些谣言呢?今天,就让“真真”帮你识别这些谣言套路,避免上当受骗!

  立秋后,既有夏天炎热的余威,又有秋天干燥的特点,很多人将养生课题提上日程,在饮食方面尤为讲究。此时,一些饮食谣言总会纷至沓来,让人狐疑不定,想吃又不敢吃。实际上,只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五种常见的食品类谣言套路,我们就能立辨真伪,放心大胆地大块朵颐。


  套路1:利用“食物相克论”炮制伪科学式谣言

  在众多食品类谣言中,利用“食物相克论”这种伪科学炮制的各种谣言可谓大行其道,独占鳌头。“菠菜和豆腐不能同时吃”“螃蟹和柿子不可同吃”等所谓传统禁忌的说法在民间一度口口相传,流传甚广。但实际上,“食物相克论”既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得到实践证实。大家看到“A类食品不能和B类食品同吃”的说法时要小心,不要中了伪科学的圈套。


  套路2:化身“标题党”的耸人听闻式谣言


  很多食品类谣言为提高关注度,经常在标题上玩套路。比如“别再吃了,xxx含剧毒”“难以置信!xxx致癌!”“多吃xxx死得快”……这类谣言大多冠以“致癌”“剧毒”等危言耸听的夸张标题,将某种食物与中毒、疾病甚至死亡联系起来,抑或虚构、夸大某种食物的保健作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眼球,产生震慑效果,骗取人们的信任。今后看到诸如此类的夸张标题时,大家就要提高警惕,注意斟酌其内容的真实性。


  套路3:违背科学常识的无厘头式谣言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违背科学常识的无厘头式谣言总能被大量关注,例如此前盛传的“虾蟹注胶”传言就颇具代表性。根据科学常识,我们知道虾蟹的生命力非常脆弱,如果被打针注胶,不出几分钟就会死掉,而且活虾蟹和死虾蟹的价格悬殊,实在不值得商家费劲冒险增加微量的重量。这类无厘头式谣言之所以会被广泛传播,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待食品安全问题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谨慎心态,另一方面也契合了某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猎奇心理。

  实际上,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了此类谣言巨大的传播空间,消费者面对可能危害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异常敏感,很容易在焦虑和恐慌的情绪下陷入“轻信谣言→惊惶失措→传播谣言”的链条中。“真真”提醒大家,遇到此类无厘头的说法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判断,运用科学常识仔细辨别。


  套路4:所谓“有图有真相”的虚构式谣言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制图和短视频类应用得到井喷式发展。然而,不少食品类谣言却借助便捷的图片处理和视频制作软件移花接木、百般伪装,相比纯文字谣言更具蛊惑力。这类谣言往往打着“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幌子虚构内容,“消费”网民,收割流量。因此,面对那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食品类短视频时,大家不如等待“官宣”结论,切忌随手转发,避免让谣言误导更多受众。



  套路5:炒作概念扭曲“前沿科技”的包装式谣言


  由于人们对新兴科技的影响格外关注,因此新技术一旦出现,就会成为一些食品类谣言滋生的契机或载体,这类谣言借助人们对科技信息认知的不对称,胡乱解释、扭曲科学。比如有关“饮用富氧水更健康”的说法,其实是一些不良商家为疯狂逐利采取的虚假宣传。实际上,富氧水之所以富含氧气,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一旦打开瓶盖,压强恢复正常值,氧气挥发到空气当中,所谓富氧水和普通饮用水的区别也就不大了。因此,只要大家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就能识破套路,“智”止谣言。


  (资料源自央广网、人民网等)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