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发表于 2010-5-30 12:52:34
来自: 中国安徽马鞍山
关于人生的成功,父亲总结出一个公式: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这可见他的文章《成功》。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多人的经验之谈。
父亲算是一位成功者。他的天资,与生俱来,经久不衰。天资,我觉得应该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等等。只能记忆不能理解,当然算不上什么天资。然而,如果只能理解,但缺乏记忆力,问题很快明白了,书也读了很多,可丢手就忘,那算什么天资。再者,有了记忆力和理解力,如果没有创造力,不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贡献,那记忆力和理解力又有什么用处? 应该说,记忆力和理解力父亲均兼而有之。譬如,他儿时记诵的诗词歌赋,到老年时仍能随口而出;儿时师友的名字也能永记心间,甚至某次过节演出的戏目、演员的姓名等都能记忆如新。当然,重要的是,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至于勤奋,父亲也是出类拔萃的。勤奋,我觉得应该看一个人一生用于学习、研究和工作上的时间有多少。人的一生,如果按一百岁计,应该先除去20年的成长时间,再除去5年的老年期,在余下的75年里,要有三分之一睡眠时间和三分之一的活动时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也就是只有不到25年的时间可用于学习、研究和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人,工作时间就应不少于25年。但是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父亲是勤奋的,但是他一生究竟工作了多少时间,很难统计。可以这样说,人的勤奋程度与接近25年的距离成正比,越接近,越勤奋。当然,还要加上一个因子,那就是成果。如果你25年都在工作,却没有任何成果,那也算不得勤奋,只能算傻干。
至于机遇,那是因人而异的。机遇是成功人士的重要因素,没有机遇,是不能有成功的。但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机遇,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不要怨天尤人。当然,一个人一生中,重大机遇是很少的,几个而已。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成功人士呢?这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够认识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这就是必要条件。所谓“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对于父亲,重要的机遇是:6岁时进城寄居叔父家;24岁时去德国留学;35岁时被推荐到北大任教。对于这三个机遇,他不但抓住了,而且也是有充分条件和准备的。充分条件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男孩,而准备则是他优秀的学习和研究成绩。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父亲总结的这个公式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颠扑不破的。
无独有偶,李政道先生也总结过几乎同样的公式。那也是他的经验之谈。他是天才和勤奋的,而他的机遇只有两个,就是:遇到了识才的恩师吴大猷先生;遇到了物理科学史上难解的重大课题。只因为他是有条件和有准备的,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季羡林之子 季承
2010.5.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