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侧记

176172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7-7-31 23:22:2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就算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丁文江先生虽然离开人们已经81年了,但正如他生前最喜欢的这句话说的那样,他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2017年4月13日,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300多名代表齐聚在他的故乡江苏泰兴,共同缅怀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人生虽短但丰碑永存

  丁文江的人生短暂,却建起了一座丰碑。

  “自地图诞生至今,全世界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地图,只有由丁文江主编的分层分色《中华民国新地图》和《中国分省新图》。”长期致力于丁文江学术思想研究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宋广波,用地图这个人们使用最广、最容易理解的成果,对这座丰碑进行了诠释,“这两套地图一诞生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并被奉上了‘丁氏地图’的称谓。”

  其实,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在中国地质界开创性的工作还有很多。近年来,重点研究丁文江学术思想的中国地学文献中心向记者介绍:开我国地质教育先河,筹建并兼任地质研究所所长,协助北京大学恢复地质系,敦请中央大学开设地质系;开地质调查先河,坚持“登山必达峰顶,移动必须步行”,为中国野外踏勘第一人,对我国地层、岩石、造山运动的考察和矿产调查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为地质调查树立了典范;开编辑地质学术杂志先河,先后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古生物志》《地质汇报》等学术刊物,其中,《地质汇报》成为当时世界各大图书馆必收的刊物;通过实地调查,使中国人第一次修正了外国人关于 “山西是世界煤、铁最丰富的地方——山西可以单独供给全世界几千年”的结论;编注《徐霞客游记》,使世界第一次认识到这一著作的科学价值……

  被国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英商《字林西报》誉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他,却英年早逝。1935年底,华北危急,日本侵华战争一触即发。他受托为粤汉铁路寻找煤炭资源,在湖南因煤气中毒不幸去世。闻此厄讯,胡适先生感叹地说,文江先生“是为了‘求知’死的,是为了国家的备战工作死的,是为了工作不避劳苦而死的”。

  对丁文江这座丰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在纪念大会上进行了高度概括:“丁文江先生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创始者和奠基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由空白推向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宋广波则表示,丁文江这座丰碑绝不仅限于地质领域,“在地理、历史、思想、科学与人生观、少数民族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建树,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朝圣传承 共同心愿

  “纪念活动开始前,几乎每位被邀请的嘉宾都对我们说感谢,感谢泰兴市给了自己朝圣先贤的机会。” 4月12日晚的媒体见面会上,泰兴市文联主席林林说。

  在参会的300多名代表中,除国土资源系统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单位、台湾中央研究院都派代表参加纪念活动。

  林林说,在听到泰兴市筹建丁文江纪念馆的消息后,泰兴籍院士王德滋和常印佛立即向自己的同行和朋友发出了倡议。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积极响应,很快就确定了400多件捐赠文献或地质标本。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捐赠的是重达3吨的古杯生物礁灰岩。中国地质图书馆捐赠了达到馆藏珍本级别的文献4种、图一幅,各10套。

  82岁高龄的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洸,来到见面会现场,在追忆丁文江先生爱国敬业、廉洁奉公、以身示范、甘当伯乐、爱护青年等事迹后表示,来参加纪念活动就是要“表达自己对丁先生的崇敬”。

  为了把丁文江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人,已经78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潘云唐,除在见面会上追忆丁文江先生外,第二天还走进泰兴中学,为共和国新一代接班人进行地学科普,并分享自己对丁文江先生的感恩之心。

  逝者如斯。时间不会停歇,丁文江先生的精神也将永存人间。

作者:于德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