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87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发表于 2009-11-11 13:04: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云帆 于 2010-11-11 16:12 编辑
胡锦涛主席家乡—泰州
一般人都以为胡锦涛的老家在安徽绩溪,其实胡锦涛祖上三辈都在泰州,胡锦涛本人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直到高中毕业后才负笈远行进入北京清华大学,而安徽绩溪则是他的籍贯。
泰州在古时曾是三水交汇之处,长江,淮河,以及黄海倒灌的海水在这里交集,泰州“泰”者,解字可解为三水交汇,以人为本,而这正是胡主席“和谐”社会的由来。
别看泰州现在跟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比只能算是一个小兄弟,但是在古时它却是中国最重要的产盐地,盐税占据全国一半。泰州当时隶属于扬州,那里曾是重要的水路码头,盐务和漕运作为支柱产业使扬州成为当时江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地位不亚于现在的上海。而在清代盛极一时的徽商也是到了扬州之后才做大的,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胡锦涛祖上四代都是安徽的茶叶商人,到他的太祖父的时候移民到泰州开了一家茶叶店,由于泰州水陆码头的便利条件,到胡锦涛曾祖父胡树铭时已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了7个分店,并从事茶叶出口生意。
由于泰州一直属于扬州,1996年才独立出来成为地级市,所以尽管此地名士辈出,但功劳都被扬州给抢去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其实是泰州人,但一直被作为扬州人,而其他文化名人包括施耐庵,梅兰芳也都是泰州人,但却鲜有人知。
孔尚任在泰州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而写出岳阳楼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是在泰州开始他的仕途时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在一次为泰州“文会堂”所作《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赋》里范仲淹就写出了“君子不独乐”的句子,“不独乐”之乐,与范公23后为重修岳阳楼书撰“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乐可谓是一脉相承。
这就是泰州,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百姓生活安稳惬意的小城。胡锦涛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所谓厚积而薄发,也许正是泰州深厚的文化,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使得胡锦涛虽然大学以前从没出过泰州,但仍然能心存高远,而不会像许多闭塞的小地方出来的人那么封闭。如果到过对胡锦涛曾经居住的老宅,到过他就读的小学,高中一路走访之后,就会对总书记的这段人生经历有更深的了解。
胡锦涛家的老宅位于泰州市老城区市中心工商银行大楼的院子里,本来建银行的时候属于拆迁房,但是省里的领导觉得不妥,于是就把它单独保存了下来,整个老宅只是进行了一些基本的修缮,大部分地方还保持着原貌。胡锦涛幼年丧母,父亲在外跑生意,小时候由祖母在这所老宅里带大。据老人们说,胡锦涛小时候家里比较殷实,跟邻里的关系都处得很好。胡锦涛在这所老宅里一直住到他去清华大学上学。
胡锦涛5岁时进入泰州五巷小学读书,后来转学到大浦小学。大浦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泰州的一所名牌老校。如今学校虽然已经有了新的校舍,但是一栋老房子仍然被报存了下来做为学校校史的展示馆,里面介绍了许多让学校引以为傲的毕业生,其中最为突出的当然就是胡锦涛了。在大浦小学展览室里,有胡锦涛当年毕业证的存根,还有他在1985写给大浦小学五(3)中队的一封回信。胡锦涛从政多年很少题字,其实他的字写得非常好,从他给大埔小学的回信中就可看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一个个楷书写得一丝不苟,虽然信纸没有格子,但一行行字仍然排练得很整齐。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简称“私泰中”,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胡锦涛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更是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一进泰州中学的大门,就可以看见学校里的一颗千年银杏树参天而立,据说这是由北宋著名理学家胡瑗亲手种下的,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
胡锦涛当年在这里上学的教学楼就在大树的右边,他的教室在二楼的最右边,里面还保持着原来教室的风格,木头椅子和长条的课桌一排排排列着。墙上挂满了胡锦涛青年时的照片,他一直是班里的干部,高一时是学习委员,高三当上了班长,但是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照片里,胡锦涛都是站在最边上,看来他从小就是一个谦虚不爱出风头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头发总是梳的很整齐。
泰州的文化教育基础很好,几所学校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泰州中学里的安定书院更是经历了700多年的岁月沧桑。高中毕业后,胡锦涛考上了清华大学,从此离开了这座淮扬小城并很少回来,在父亲去世时回来过一次后,到现在30多年再没有时间踏足这个养育过他的土地。
如果你行走在泰州老城,就不能不对这座养育了胡锦涛的城市到底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浮想联翩,甚至他当了国家主席之后提倡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我们甚至开玩笑说泰州这座小城居民自得其乐的生活似乎就是和谐社会的写照,这也许只是我们的无端猜想。但是不管是孔尚任写《桃花扇》的陈庵,还是郑板桥的故居,以及泰州学派留给后人的教诲,以及范仲淹 “君子不独乐”的咏叹都毫无疑问地让身处泰州的人感到一种中国文化的厚重。
泰州至今还有好多人不知道是哪里的.没有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出名,热爱泰州的老乡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州,热爱泰州,投资泰州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