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冰)湘水之岸,林木苍苍;身在异乡,魂归故里……季值早春,时近清明,乡情殷殷祭先贤,细雨蒙蒙寄哀思。在丁文江诞辰130周年到来之际,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明,市政协主席丁亚,副市长邵骅冒雨赴长沙岳麓山祭拜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为科学、为民族奋斗一生,不幸英年早逝的家乡先贤丁文江先生,并代表全市一百二十万父老乡亲,谨具鲜花挽联之仪。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苍松翠柏环绕的丁文江墓地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上午十时,祭扫活动正式开始。刘志明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缓走上台阶,敬献花篮,整理挽联,默哀三鞠躬。共同的心声,无尽的思念……此时此刻,简单庄重的墓园内,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墓碑之上。
刘志明宣读祭文。他说,丁文江先生少年负笈东瀛、辗转英伦,以优异成绩取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地质学双学士学位。1911年学成归国后,以“天生能办事”的行政才干和组织能力,联袂章、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共同把中国地质科学推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赢得世界级声誉,被誉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山大师、地学之父。先生在古生物学、地理学、制图学、测量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学等学术领域,亦有不俗建树,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丁文江先生还是一位思想启蒙的探索者。先生和胡适等人联手创办了《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等当时影响很大的自由主义刊物。先生发起了科学与玄学论战,大力弘扬科学理性精神,使国人普遍接受了一次科学的洗礼,由此被誉为“中国的赫胥黎”。丁文江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实际主持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日常工作。1935年底,丁文江先生受托为粤汉铁路寻找煤炭资源,同时为清华大学战时迁校选址,在湖南考察谭家山煤矿后身患重感冒,夜宿旅店煤气中毒,不幸逝世,年仅49岁。
刘志明说,丁文江先生的一生短暂而伟大,是为科学、为民族抛洒热血的一生,值得我们每一个泰兴人缅怀和纪念。我们缅怀和纪念丁文江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登山要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丁文江和他的伙伴们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地质事业从一张白纸到跻身国际一流的飞跃;这种精神,也必将成为泰兴人民再创一个创新转型跨越发展黄金期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
刘志明指出,缅怀和纪念丁文江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家国情怀。丁文江先生无论是从事地质科学研究,还是主持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总是忠勤地为国家服务,丝毫不存自我的利益心。虽然过多的行政工作影响了个人科研成果的发表,但他坚信群体的力量必定胜过个体的力量。作为科学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种舍己耘人、为国奉献的精神,正是大家尊敬他、纪念他、怀念他的地方。
刘志明强调,缅怀和纪念丁文江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出山要比在山清”的清廉品格。“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这是丁文江先生的自勉诗,也是他清廉品格的真实写照。他待友至诚,又很讲原则,对朋友的态度,操心到比当事人还紧张还细微的地步,而且往往是舍己为人、成人之美,在朋友圈里被敬称为“丁大哥”。对待青年学生,他是有过必规劝,取得成绩赞不绝口,为国爱才惜才。丁文江先生处处把私生活看作政治生活来修养,律己甚严,廉洁近乎迂腐,终身不肯仰面求人,保持一个独立的清白之身。这样一种品质何其可贵!
邵骅主持祭扫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