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17-3-30 22:47:5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有一个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我们经常会用这些话来回应孩子:“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话经常会立刻遭到父母的否定。
1、孩子:我不喜欢弟弟。
家长可能会这样回答:不可能,你心里一定喜欢他。
2、孩子:我的生日宴会没意思。(之前你为孩子的生日宴会费了很多心思。)
家长可能会这样回答:说什么呢?你的生日宴会多棒啊。有冰淇淋、生日蛋糕、气球。你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生日会了!
3、孩子:我不想再戴这牙套了。太疼了。我才不管牙医怎么说呢!
家长可能会这样回答:你的牙套哪至于那么疼。为了你的牙,我们已经花了很多钱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戴!
4、孩子:我讨厌新来的教练!只不过就迟到了两分钟,他就不让我参加练习了。
家长可能会这样回答:你没有资格生老师的气。那是你的错,你本来就应该准时上课。
这些话对我们来说很容易说出口。但是孩子听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你设想不出来,我们假设你遇到下面这种情况:
在工作中,你的老板安排你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要当天完成,你知道应该赶快去做,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你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一天你忙得连午饭都没吃。(公众号:爱上泰兴,原创)
当你和同事们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你,你赶快向老板解释,你今天实在是太忙了。
老板打断你,生气地对你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用你,不是让你整天坐在这里无所事事!”当你正要再向老板解释时,他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
同事们都装没听见。你收拾好东西离开公司。在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一位朋 友,因为心里很郁闷,你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朋友。朋友试着来“帮”你,他用了八种方式,你来感受一下。
1、否定你的感受:“这没什么。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题大做的。其实,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2、给你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
3、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怎么做。明天一早直接到老板办公室,对他说:‘我错了。’然后赶紧把老板交代的活儿干完。别去理会其他小事。明智点,想保住那份工作的话,最好别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4、向你提问:“是什么急事让你竟然把老板交代的活儿给忘了?你不知道如果不马上做,老板会生气吗?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他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不追过去再解释一下?”
5、偏袒对方:“我能理解老板的反应。他可能压力太大。他没有天天对你这样,已经不错了。”
6、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
7、业余心理医生:“你想到过没有,你这么难过,是因为老板在你的生活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小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害怕让父亲失望,所以当老板斥责你时,又把你带回到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觉。对吗?”
8、产生共情(试图了解你的感受):“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训,心里一定不好受。”
想必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公众号:爱上泰兴,原创)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他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
明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