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桥决战》节选自《新四军抗战秘档全公开》

5410人阅读  2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9 22:00:1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cover_1231d5e2c4287dfd2d1e64ccdf8d520a.jpg







泰州方向的枪炮声平息了,一首壮烈雄浑的歌曲在部队里传唱起来──

六月二十八,炮火沸腾,

顽固派十路进攻包围郭村,

想断绝人民的生命,

想歼灭抗战的孤军。

顽固派三次总进攻,

冲不破军民合作的血肉长城;

……

唱歌的士兵不知道,他们以血肉保卫了郭村,不久却要离开郭村。他们将“大无畏地前进,前进,向前进”,至于前进到哪里,他们暂时也不清楚。

清楚的是写歌的人。

陈毅这首“急就之作”,是在作战室的地图上草成的。歌写好了,一条粗粗的红线也在地图上标出,那就是部队即将前进的方向──黄桥。

7月8日,粟裕、王必成率2团、新6团渡江,到达吴家桥,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000人马云集苏北,论人数并不算多,但对长期分散作战的江南指挥部来说却是空前的。

陈毅得知粟裕到来,一大早便等候在村口。

远远的,一匹枣红色大马喷着响鼻,火一般卷起烟尘奔腾而来,陈毅快步迎上前去。

粟裕飞身下马,紧握住陈毅的手:“司令员,我们终于到达苏北了!”冲口一句,百感交集。

“是啊,终于……”陈毅完全理解粟裕此时的心情,“两年前举起的这枚棋子,今天总算落到苏北这块抗日的金角银边,其中的艰辛坎坷自不必说,而日后的大发展,更要靠我们一步步去实现。同志哥,任重而道远啊。”

粟裕深陷的眼窝里打着闪:“记得去年你曾说过,目前苏北日本人是老大,韩德勤是老二,李明扬、李长江是老三,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老四’。郭村一仗,我们的地位上升了,这就为将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头。”陈毅笑道,“这一次和‘二李’的较量,使苏北的局面有了一定改观,我们从‘老四’变成了老三,但要实现在苏北称老大,最终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还要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因为那个坚持###立场的老二韩德勤是不会就此罢手的,蒋介石也绝不会允许我们在苏北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所以,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粟裕同志,形势紧迫,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我也顾不上让你休息了……”

粟裕望着陈毅熬红的双眼:“不是司令员不让我休息,而是日、伪、顽不准我们休息。司令员,有什么任务就下达吧。”

陈毅:“下达任务为时尚早。关于行动方向和方案,我倒要听听你的意见。”

陈毅吩咐警卫员通知叶飞、陶勇、王必成到作战室。

叶飞、王必成、陶勇来到作战室,粟裕已经在看地图。一把椅子反放着,椅背朝前,他骑马般地坐在椅上,全神贯注地盯着地图,仿佛早已驰骋在苏北的大平原上。

“粟副司令!”叶飞和陶勇带着久别重逢的激动叫道。

粟裕转过头来,目光有些发怔。

陈毅大笑:“咱们的粟副司令一走进地图,便六亲不认了。”

粟裕也笑了,站起身握住叶飞和陶勇的手。

陈毅:“好!江南指挥部会师苏北,这是历史性的握手,可惜没得照相机拍下这个镜头。怎么办呢?只好等待将来,靠我们的双手开辟新的历史了。诸位就座,我先来讲讲形势。”

陈毅走到地图前,面色严峻起来:“前一段时间,顾祝同、冷欣调集4个师压迫我江南部队,使我抗日无地,苏北的韩德勤又大举进兵,连我们生存的权利也要剥夺。为了抗日,我们不得已自卫,打了郭村一仗,形势才有了一些转机,但仍不容乐观呐……”陈毅的手在地图上游走着,“现在,江南的顾、冷,苏北的韩德勤,安徽的李品仙,正分南、北、西三个方向朝我江北的新四军进逼,而以我现有的兵力,不可能求得在各个方向同时对付顽固派的进攻,因此,为了发展华中和苏北的抗日局面,我们必须做出抉择。参谋处拟定了两个方案,其一是北进兴化,直捣韩德勤老巢;其二是东进,建立黄桥根据地。我和叶飞、陶勇同志交换过意见,有了初步的打算。下面,我们来听听粟裕和必成同志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粟裕沉思片刻,目光又投向地图:“北进兴化,弊多利少。叶飞、陶勇比我更熟悉苏北的情况,他们肯定不会赞成。”

陈毅点点头:“一言中的,你说说为什么?”

粟裕走向地图:“北进兴化必经保3旅张星炳的防地,虽然消灭张星炳是有把握的,但韩德勤出兵向我进剿也十分方便。我们在江北刚刚会师,立足未稳,准备尚不充分,匆忙投入大规模战斗,条件也不具备。这个计划只有八路军南下到可与我直接进行战役配合的地区,才有可能实施。另外,北进兴化直捣韩德勤的老巢,还有可能授人以柄,在政治上于我也不够有利。因此,要彻底解决苏北问题,我们必须以退为进,待韩德勤大举进兵时,我们再展开决战,不打则已,打则必使苏北的抗日局面彻底改观。”

陈毅接道:“好一个以退为进。叶飞、陶勇,粟裕同志和我们想到一起了。不错,苏北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但关键是如何解决。目前,黄克诚同志率领的八路军南下部队虽然与新四军6支队汇合于苏鲁豫地区,然而由于日军的阻隔和顽固派的进攻,一时难以和我直接呼应,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做好独立作战,单独解决决战任务和发展苏北工作的积极准备。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找到一个理想的根据地。”

粟裕的手往地图上一指:“这就是黄桥。”

陈毅转身问王必成:“必成同志。你的意见呢?”

王必成历来话不多,只要考虑成熟了,往往一两个字就把态度表达得清清楚楚:“同意。”

陈毅:“光同意不行,得说说理由。”

王必成知道陈毅不光是考考自己,而且是对行动方案的推敲和验证,于是开口道:“第一,黄桥地处泰州、泰兴、如皋、靖江之间,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东可向南通、海门、启东挺进,开辟敌后战场,南可控制长江通道,与江南部队相互策应,形成足跨大江之势,既对日寇构成严重威胁,又能切断韩德勤同冷欣、三战区顾祝同的联系;第二,盘踞在黄桥一带的何克谦保安4旅,是一支土匪游杂部队,建制上属于韩德勤,实际独立为王,一贯勾结日伪,残害人民,消灭这支反动队伍,我们有足够的把握,人民也会拍手称快;第三,黄桥地区是我党早期建立红14军的地方,革命影响大,群众基础好;更为重要的是第四点,一旦建立了黄桥根据地,我们还可向北发展,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南下部队连成一片,创造更加广大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陈毅听罢,赞许道:“不说则已,一说四点,有理有据。叶飞、陶勇,必成和你们的分析完全相同,是不是你们搞了统一战线,透露了情报?”

叶飞摆着手说:“东进黄桥,关系到苏北的抗日大局和我们的生死存亡,这样重大的战略举措,我自己都惟恐不周,哪里会让必成同志先入为主呢?”

陶勇虎目圆睁:“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陈毅将一包香烟撒在桌上:“好。我来犒劳各路英雄。既然大家对战略方向有统一认识,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具体方案。”

……

黄昏时分,作战室的门打开了,一股浓浓的烟雾从屋内涌出,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燃起一把大火。

进军黄桥的战略方针已定,给中央、中原局和军部的电报发出了,按照中央的指示,部队进行了整编,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部队编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陈毅走出房门,眼睛被夕阳晃了一下。

朱克靖和张茜站在他的面前。

陈毅惊喜地握住朱克靖的手:“服务团的同志们都过江了?”

朱克靖:“大部分同志都过来了……”

陈毅:“巧得很,我正要找你呢。”

朱克靖:“有任务?”

陈毅:“任务重大!来来来,屋里谈。张茜,你先去帮服务团的同志们安排一下住处,我一会儿就去看望他们。”

张茜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陈毅这才发现,张茜的眼圈红红的,满是晶滢的泪水。

“这是为什么?”陈毅问。

张茜尚未开口,已经泪如泉涌。

朱克靖有些动容地说:“……李珉同志牺牲了,过敌人封锁线的时候。”

陈毅眼前立刻出现了一个女兵的形象,细高的个头,弯弯的笑眼,翘翘的鼻子,一口浓浓的上海话。一次她们刚发了饷,几个女兵买了毛豆打牙祭,正碰上陈毅,李珉说:“陈司令你要吃吗?听说四川人的嘴都是很馋的。”陈毅笑道:“我听说四川人爱吃,上海人爱美。是不是啊?”李珉笑了:“当然,侬看我的项琏多漂亮。”说着指着套在脖子上的干粮袋。陈毅大笑。李珉与服务团到水西的时候,张茜和陈毅已经结婚,陈毅请她吃糖,她把那颗糖攥在手里,很认真地说:“抗战胜利了,你们猜我干什么?我要开个糖果店,真的。”

朱克靖告诉陈毅:李珉是在通过封锁线时被鬼子的机枪打中的。牺牲前,大家围着她呼叫哭喊,她睁开眼,根本不认为自己会死,依然笑着对大家说:“哭什么?我们很快就要到江北了……不要哭……革命流血不流泪……”

“革命流血不流泪……”陈毅听罢,反复吟哦着这句话。许久,才动情地说:“一言九鼎重千秋啊!为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我们有多少好同志流血牺牲。作为后死者,我们要准备付出更大的牺牲。克靖同志,指挥部已经做了东进黄桥的决定,我要交给你的任务,也是我们的牺牲之一。”

朱克靖有些不解地望着陈毅。

“派你到泰州和李明扬谈判。”

“师广?”

朱克靖北伐时期是国民革命军第3军党代表,那时李明扬是第3军的副军长。两人属“三军袍泽”,且私交颇深,陈毅这时派朱克靖去泰州,可使两军谈判有了挚友交心的氛围。

泰州城里,李明扬一见到阔别14载的朱克靖,老泪潺潺,执手相望,“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两人叙旧谈今,从早上一直到中午,千言万语,滔滔不绝。朱克靖拿出陈毅写给李明扬的信,信中附诗一首:

停骖问我意如何?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诗中连用了四个典故,“斩马谡”、“泣杨朱”、“仲连智免”、“武穆冤成”,既有严正的警告,又有真挚的规劝,指出应当效法不帝秦国的鲁仲连,高蹈不仕,计谋策划,保持民族气节;表明新四军“武穆冤成”,一再委曲求全,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

李明扬边看边顿首,道:“仲弘真君子也!”

对新四军不攻泰州,送回俘虏、枪支,李明扬已是感慨万千,朱克靖又表示,新四军还要归还郭村,让出塘头。

李明扬连声说:“不敢,不敢,咱们是一家人。”

“广公,不仅如此,我们的吴家桥也准备奉送呢,那里每月可收税五万。”

李明扬简直怀疑自己的听觉。一个胜利之师竟能有如此之举,团结抗日的诚意昭昭如同日月。

“广公,团结抗战,互助互让,共同发展,这是新四军的初衷,我想这也是广公所希望的。我军准备东进抗日,还要向广公借道呢。”

李明扬摆着极富情感的手势:“还说什么借,贵军抗日,理应携手鼎力。以前是小人度君子之腹,又有人从中挑唆,悔之不及啊。”

正说着,陈毅的电话来了:

“广公,郭村之战,并非广公本意。蒋、顾、韩一贯拿杂色部队作牺牲,抗战又覆此辙,望广公不要再为人利用。你我中国军人,合力抗战为第一宗旨。今后两军应捐弃前嫌,重修旧好。”

李明扬喏喏连声:“仲弘司令所言极是,老朽我是该负荆谢罪的……”

这场感情色彩与政治色彩均极浓厚的谈判,一直进行了一天。有关东进事项一一谈妥,李明扬仍再三挽留,朱克靖婉言告辞。李明扬派他的参谋长陪送,以及上次扣押的谈判代表陈同生返回郭村,随行送去10,000元现洋、一车罐头烟酒慰劳品。

一出乔家花园,大街上红灯高挂,锣鼓鞭炮齐鸣,泰州城的工、商、学自发组织了游行,庆祝团结和平。

在郭村这个棋盘上,陈毅于纵横捭阖之中,运筹帷幄,妙棋叠出,拉中有打,打中有拉。一场自相残杀的无谓之战,经他这么一拨动,化干戈为玉帛,于民、于国皆为大幸。而且,此举的政治、军事意义,将延伸至整个苏北的抗战之中。

7月25日告别郭村,苏北指挥部向黄桥挺进。26日、27日通过港口、缪湾“两李”防区,李部如约让路,朝天放枪,佯与新四军战斗。陈毅率部继续东进,28日击溃了陈泰运的税警总团与何克谦的保安第4旅,29日凌晨解放了黄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八月的黄桥烈日如火,整个镇子热得像烤烧饼的炉子。与天气一同升温的是百姓们的情绪,方圆几十里的亲朋好友在镇子上一碰面,冲口便是“乖乖隆地冬!不得了喽,新四军一来,我伲县里的县太爷换掉了,我伲的地租免交一半!”“乖乖隆地冬!孤山响了一夜枪,新四军把萝卜帽(苏北百姓对日军的戏称)的炮楼炸平喽!”“乖乖隆地冬!我伲村上住的女兵先生会唱歌,会演戏,大白天下河洗澡!”……

黄桥不大,名气不小,人称“苏北小上海”。镇中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十字交汇,五颜六色的招牌、布幡点缀在鳞次栉比的店铺、地摊之中,使得熙熙攘攘的镇子越发热闹红火。黄桥的名气,一是它为长江北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二是它的“烧饼”。那椭圆的小芝麻饼,焦黄诱人,嚼一口,满嘴香,回味无穷,津液涌流,忍不住回头再买,故又名“三回头”。黄桥烧饼得此雅号,受之无愧。这种酥香脆的烧饼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黄桥镇上烧饼炉子一个挨一个。

黄桥镇的丁家花园里,同样飘荡着焦香味儿,只是没有了喧闹声。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深宅大院。院内有一座方砖铺地的飞檐青屋,这是陈毅的办公室兼卧室。

中午时分,陈毅身穿一件无袖无领汗衫,仍是汗流不止,肘下的纸全部濡湿。他在给中央、华中局和军部写报告:

我占领黄桥以后,便分兵发动群众,清剿散兵游勇,委派了泰县、如皋、靖江、泰兴、江都五县县长,筹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苏北军政干校,出版石印的《抗敌报》(苏北版);建立了四个税卡,十天内扩大新兵100多名;攻下了黄桥以南之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

陈毅擦了把汗,展纸又书,这是写给韩德勤的。

黄桥解放,韩德勤大吃一惊,他怀疑新四军的主力到了江北,打电话向李明扬询问。李明扬回禀:东进黄桥的是新四军挺进纵队,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激战一天一夜,消灭该纵队大部。

韩德勤是个多疑多虑之人,况且对李明扬原本就不放心。他又问何克谦、陈泰运。何克谦与新四军接上火是夜晚,打了两个多小时已溃不成军,接着他的两个团又战场起义,一下子2,000人的队伍化为乌有。到底有多少新四军他也弄不清楚,但作为败军之将,只有把敌人说得强大,才可减轻自身的罪责。因此,他的回答是:新四军气势庞大,至少万人以上。

陈泰运和新四军交战是在傍晚,他的税警总团下设4个团,有3,000多人,接火不久即成败势。出乎他意料的是,新四军不但放回了俘虏,还归还了缴获的枪支。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任务是辑私,连以上军官均为黄埔生,班长、老兵可以携家带眷,不喜战。陈泰运中将军衔,黄埔一期,这支部队又直属国民党中央政府财政部,按道理应属顽固派一类,但陈泰运与总团的大部分官兵是外省籍,而韩德勤是极排外的,不但掣肘陈泰运,还分化他的部队,遂使陈泰运对韩德勤心存戒心,时时提防。陈毅的棋盘上,这几个“眼”,他都早有关注,故有了归还俘虏和枪支之举。而这却是陈泰运万万没有料到的。他当即表示不再与新四军摩擦,保持中立。因此他在回答韩德勤的询问时含含糊糊,说新四军人不少也不多,确切多少难以估摸。

三种不同的回答使韩德勤更加狐疑,于是很快派出自己的人──117师政训处仇主任亲往黄桥视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对于国民党的视察员,自顾祝同派往江南的张超起,陈毅已是反复领教,应酬自如。他和管文蔚每天陪同这位仇主任四处巡视,既看到了黄桥百姓热火朝天的减租减息、抗战拥军,也看到新四军的旧衣破枪疲惫寒酸。仇主任尤其注意了贴在各处的大小标语,落款皆是“新四军挺进纵队”,他在各处看到的部队确实为数也不多,且多为新兵,身上穿的还是百姓的衣裤,短褂长衫都有,头上扣着一顶新四军的灰帽子,十分滑稽。

在视察期间,仇主任秉承韩德勤的旨意,与黄桥的新四军划分了抗日的区域,协定韩军担任海安、曲塘、姜堰一线防务不南下,挺纵驻黄桥、蒋垛、营溪之线不北进。

太阳西斜的时候,视察了两天的仇主任带着陈毅写给韩德勤的亲笔信,启程回兴化,喧闹的镇子安静下来。

粟裕用扇子驱赶着蚊子,徜徉在黄桥镇外的土围墙下。他有一种预感,黄桥的平静不会很长,不过半月,韩德勤必来攻打黄桥。他悠悠地踱着步子,眼睛时而细迷虚幻,超然物外,时而又聚焦在那只有1米高的土围墙上。

这时陈毅坐在镇中的一个宽大幽凉的客厅里,敞怀捋肘,大口啃着西瓜。这个客厅的主人是黄桥第一名流,被誉为“江苏三杰”之一的朱履先先生。

年近六旬的朱履先眉扬目炯虎背熊腰,静如松,动如风,声如钟,真正的一副老军人作派。他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任清朝新军三十四标管带,后追随孙中山,衔至陆军中将,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朱履先全身披挂,骑一匹高头大马,担任阅兵总指挥。“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出面请朱老将军出山,他踌躇满志,结果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他仰天长叹,辞官归里。“七七”事变,何应钦再次请他统兵抗日,朱履先没有上次的激情了。他回顾十数年军旅生涯,其中派系倾轧,腐败内讧,胜不相庆,败不相救的黑幕使他对上对下,对这个军队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借口年事已高老朽昏庸,依然隐居乡间。

新四军来到黄桥,陈毅在解放黄桥的万人庆祝大会上发表了令人动容的即席讲话。朱履先破例去凑了个热闹,回到家里心浮气躁,乱了方寸,太极拳也打不下去。

当晚,大门被扣响。

“晚辈陈毅,拜见朱履先将军。”

此后,不是朱履先到丁家花园议事,便是陈毅来这个宽大的客厅下棋。新老军人,又都是豪放快捷的性情,不日便成为忘年之交。

陈毅吃着西瓜,朱老先生已经把棋盘摆上。

“履公,今天杀几局啊?”

“终归要杀到你出一身冷汗吧。”

“此时出身冷汗,是一大快事哟。”

两人哈哈大笑。

自从第一次会面,这一尺见方的棋盘便成了两人神交的媒介。两位将军经历不同,对于棋道却有着同样的钟情。手一拈上棋子,互夺风骚,各不相让,厮杀之中,互见高深与韬略,情感的交融即在智慧的运筹中与日递增。

与朱履先先生对奕,下的是政治棋。

这在两人第一次对奕时,朱履先就明白。

那次陈毅一出手,摆出了一个“兵三进一”。以朱履先精湛的棋术,马上明白这叫“神仙指路”。老先生还明白,此“路”非棋路也。但同时,也感到了陈毅对他这个老军人的真诚之意。

他对陈毅说:“公道在人心,对抗日的队伍,理当支持,仲弘司令有事尽管吩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陈毅对朱履先以前辈相称,很敬重他的人品节操,同时也希望这样有声望,有号召力的人进入抗日的阵线。

新四军要在苏北打开抗日新局面,如同初进江南,要取得中上层绅士、名流、工、商、学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位于长江、黄河、淮河、黄海之间的苏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曾是岳飞、戚继光、唐顺之、文天祥、史可法抵抗外侵的战场。在苏北的绅士、名流家中,文天祥的诗文、岳母刺字的画像,随处可见。他们大都十分看重民族气节,新四军进黄桥半月不到接连拿下日军三个据点,使他们认识了这支军队,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黄桥及周围五县的绅商在朱履先的倡议组织下,为得不到政府任何经费的新四军募集捐款60,000元。在征收公粮动员大会上,朱履先以黄桥首户身份发言,带头交纳救国公粮,全场为之鸣掌,工商各界纷纷响应。黄桥中学多次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联合演出,在黄桥地区影响很大,每次演出结束都有男女青年要求参军,一个月接收新兵上千名。

朱履先对陈毅说:“我这个老兵,经历了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执政几个时期,心已经冷了,以为中国复兴是没有希望了。你们一来,好像黑洞之中见到了光亮。”

陈毅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推荐给朱履先。这老军人读后说:“仲弘司令,我有惟武器论。”

陈毅哈哈大笑:“履公很有自我批评精神嘛。”

两人连杀四局,陈毅三胜一负,推棋大笑,话入不在此题道:“苏北地灵人杰,多有藏龙卧虎之辈,听说海安的韩国钧先生颇有节操,为苏北名贤。”

朱履先顿首:“此公可谓苏北第一人。”他向陈毅详细介绍了韩国钧。

韩紫石,名国钧,晚号止叟。前清举人,曾任民政司、交涉司、巡按使,北洋军阀时期两任江苏省长、督军。服官四十年,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有政声。与英日俄诸国交涉,不卑不亢,操高节亮,为西人赞佩。数十年宦游南北,与军政要人,各界名流结交广泛,和章太炎、梁启超、张謇等友情笃深。此公既通经史,又精科学,曾赴日本考察农工商矿,颇有实业救国之志。辞官归里后,仍不遗余力关心桑梓,参与水利,救灾赈济,兴办教育,编纂史志,居乡问政,现年已八十又二。

陈毅道:“这样一位贤明师长,如果能结识,是一生之大幸!”

朱履先:“我可为仲弘司令引见。”即修书一封,交与陈毅。

陈毅回到丁家花园,洗去一身的暑热汗水,凑在油灯下给韩紫石写信。

信中表述了对“止叟国老”的仰慕之情,恳望他能理解新四军“被迫移兵苏北以求抗日之苦衷”,并希望止叟老能从中调停韩德勤与新四军的关系,消弥内战,合力抗倭。

韩紫石很快回函:“敬悉救民救国之宗旨,无任佩仰!果如尊旨,非但苏北一隅之福。”对于消除两军之隙,愿从中“筹划进行”。并手书一联赠陈毅: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陈毅当即回赠一联:

杖国抗敌古之遗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东台,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1940年8月25日,高级军事会议已经开了三天。韩德勤指着会议厅悬挂的匾额“艰苦卓绝”,用力地拍着桌子:

“你们哪一个艰苦?哪一个卓绝?你们是既不艰苦又不卓绝!既不以党国的利益为利益,又不顾惜鲁苏战区的危亡!不听调动,阳奉阴违,保存实力,互不配合,新四军已经砸了大门你们还麻木不仁!大大小小你们也都是一方诸侯,委员长把半壁河山托付给你们,亲笔题匾一方特此嘉勉。作为党国将领,你们不感到于党于国于领袖,有愧有疚有罪吗……”

韩德勤那郁积于内心的怨与怒迸发了。他气量不大但性情谨慎,不大动怒,然而忍耐是有限度的。半塔集战斗动用了10个团,对付一个新四军支队的空虚机关,打了20多天结果硬是没拿下来;郭村只有新四军4个营的兵力,13个团围了6天,惨败而终;接下来这支部队从郭村长途奔袭,流窜到黄桥,路经三支驻军的防区,非但没被截拦歼灭,反被吃掉一个保安旅。此种等等,令韩德勤恼怒万分。这种局面再不收拾,坐等新四军在黄桥扩张,苏北落入“###”之手是指日可待的事。想到委员长的重托,韩德勤痛心疾首,再不容他有半点的懈怠疏忽与姑息。

韩德勤不得不亮出铁腕了。会议的第一天,他下令军法惩办丢了黄桥的保安4旅旅长何克谦、有通共嫌疑的保安2旅旅长张翼。当时李明扬脸上的肌肉就蹦个不停,在坐的各路司令长官都把腰挺直了。就连那个傲慢的89军军长李守维,也停下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与脚气作战,把脚套进了黑皮鞋里。

韩德勤第二个动作是发布作战令,向黄桥新四军进攻。

他对苏北新四军局势的分析是:新四军5、6支队到苏北早,根基深,兵力亦厚,且驻地多湖泊不便作战。而黄桥的新四军立足未稳,且新兵居多。鲁苏战区主力进击,必可收效。而后转师北进,歼逐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

这是个反复推敲,考虑周密的“先南后北”的作战方案。

作战的实施:89军、独立第6旅、保安1、4、5、9旅、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税警总团,总兵力26个团,兵分3路,向蒋垛、黄桥的新四军进剿。

韩德勤宣布:“特派李总指挥明扬为进剿军总指挥。李军长守维、李副总指挥长江为进剿军副总指挥。”

这一出乎意料的主帅人选,使与会者的眼光一下子都集中到李明扬那里。

李明扬以他惯有的神态,垂着眼帘,内心的活动严严地遮盖在那松松垮垮的眼袋里。无疑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他明白。

会场的惊诧和每个人的反应,韩德勤都注意到了。接着,他又宣布:为防务需要,调陈泰运的税警总团到曲塘,姜堰由张少华的保安第9旅驻防。

又是一个不小的震动。陈泰运在姜堰经营多年,“金姜堰,银曲塘”,这两个聚宝盆一直攥在陈泰运手里,现在韩德勤要夺去其中一个,而且如此堂而皇之。陈泰运把手上的茶杯盖儿弄得丁哩当啷,腮帮上的硬胡茬子钢针一样一根根竖立着。

陈泰运所能感到的是韩德勤的贪婪,而韩德勤更深的用意是隔离他和李明扬。新四军从郭村东窜黄桥,韩德勤怀疑陈泰运与“两李”有联合抗韩之谋,姜堰与“两李”驻地接壤,这样一调,便割断了陈、李的防区,使他们在行动上难以呼应配合。同时,张少华到姜堰,控制了运盐河,使里下河地区的粮食不得南运,还可以一箭双雕,困扼新四军。

韩德勤的脸枯黄憔悴,那是长期失眠、忧虑过度的痛苦。他打着激愤的手势,说:“为了党国之利益,为了苏北半壁江山,无愧领袖对我们的垂爱与重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不留任何余地全歼新四军!不但军事上对新四军进剿,经济上还要对新四军封锁。保安9旅北面封锁,保安4旅、保安6旅从东西南三面封锁,一粒粮食不得流向黄桥!打不死也要困死、饿死他们!让他们与民争食!让他们去喝长江水……”

东台军事会议的内容以及作战方案,很快传到了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这是陈泰运透露的。

情况正如粟裕判断,韩德勤在半个月内必向新四军进剿。因为有了这个判断,各方面的准备都是充分的。但黄桥抗日局面正蓬勃开展,军民与日寇争夺失地的情绪高涨,内战一起,百姓遭殃,抗战的局面毁于自相残害的枪弹,这于国于民都是犯罪。

陈毅一面向中央、华中局、军部报告,一面向重庆国民党当局以及韩德勤本人呼吁停止摩擦,同力抗倭。

韩德勤根本无视呼吁,继续加快进剿步伐。

毛泽东9月5日电至:

在目前时局下,我军应完全处于防御地位,才有利对外说话。因此你们应该集结兵力,整训鼓动,准备坚决击破韩德勤之可能进攻,但无论北面南面均不应由我发动进攻韩德勤。

但是,9月4日韩德勤的军队已开始向营溪、古溪、黄桥一线进攻。在同一天,日军也向新四军驻地马家集、竹镇集、舜山等地开进。陈毅再次致函韩德勤,大敌当前希望他停止进攻,停止对粮食的封锁。与此同时,陈毅发出电报,通过叶挺、项英转呈顾祝同、蒋介石。

然而,9月5日保安1旅占领了营溪;同一天,89军117师打到古溪。炮弹在古溪镇爆炸,死伤居民百余人。镇中新四军的医院、修械所也被炸。

已经再没有退让余地了,陈毅下了作战命令。

9月5日夜,忍气挨炸的一、二、三纵全部出动,分割夹击,保安1旅的两个团随即被击溃,而韩军主力117师与独立6旅却以极快的速度撤了回去。

李明扬透露,进攻前韩德勤背着他授意李守维,此次进攻为侦察作战,目的在于探明新四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一场大战,这只是烟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陈毅面对的局势是严峻的。

韩德勤进攻营溪、古溪后,终于明白黄桥的新四军决不是一个挺进纵队,而是相当强大的几个主力部队。于是他以“堡垒推进”的方式集结部队,向黄桥地区一点点推进,同时加紧对粮食的封锁。

黄桥地区粮价飞涨,百物因之腾贵。民以食为天,断绝了粮食的来源,其恐慌是巨大的。而韩军趁机查封粮运,屯粮走私,偷运日伪,资敌发财。黄桥的百姓说这是“饿了老百姓,肥了韩德勤,难了新四军,帮了日本兵”。民怨民愤由黄桥地区波及苏北,一些原来态度暧昧的中间势力也指韩骂贼。工、农、商、绅、学各界奔走呼吁,解救黄桥于危难。

缺粮的危机如绳索套在黄桥军民的脖子上,陈毅、粟裕决定攻打姜堰,打开粮源。

陈毅认为,国共两党的较量从来不是仅仅在军事上的。黄桥也同样不是。在打姜堰的同时,他掀起了一场舆论旋风。

一时间,通往黄桥的大路上,车尘马迹,沸沸扬扬,八县代表,众多的绅士、名流,四五十位留胡须、穿长袍者云集黄桥,与陈毅会谈。这些人有的是应邀而来,有的是自发而至,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有着不同的目的与心态,提出各种建议、倡议、疑问、质问,甚至责问。陈毅均以诚相待,他那经纬万端的政治家的才略与含英嚼华的诗人的激情,赢得了众卿诸公的理解、同情、信赖、支持,政治的天平完全倾向了新四军。

为使苏北的上层头面人物形成反内战促抗日的巨大力量,陈毅多次致函苏北资深望重的韩紫石。

9月4日,韩德勤正以26个团向黄桥进逼之时,他在给韩紫石的信中写道:“……宋明不亡于外寇,而亡于内部私战之争,东林旧事,南都宴安,思之心悸然……”

韩国钧一生刚阿方正,最重气节,曾著书《张吴王载记》,弘扬抗元名将张士诚的拯民报国精神。这八十老翁抱病诵读陈毅书函,老泪滚腮。复书曰:“奉手书指示详尽。征引及宋明不亡于外寇,而亡于内部,痛心之言,闻之泪下!”

9月中旬,陈毅来到海安,专程拜见韩老先生。

在那座被称为海安第一巨室的庄宅里,神交已久的韩紫石与陈毅谈锋甚佳。韩紫石对陈毅的评价是“此人有管乐之才”!并把他所著的《张吴王载记》一书奉赠给陈毅。事后他对家人说:“平日所闻之中共,似乎不近情理,今见通情达理,益知传言之妄谬矣。自问阅人多矣,数十年来在军人中从未见有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如陈将军者!”

交谈中,两人道古论今,陈毅说:“异族入侵,百姓涂炭,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元朝忽必烈打进中原,烧杀不知其数;清兵入关,单扬州就屠城十天!”

韩紫石点头赞同:“凡是异族进犯都无例外。宋徽宗时汴京陷落,周围三四百里之内,竟无人烟。”

陈毅道:“南京沦陷,30万平民丧生,老人、妇婴均不能幸免,六朝古都,几成废墟……”

韩紫石怆然于色。

陈毅又道:“中山先生曾经指斥清政府:宁予外贼,不施家奴。现在,国民党正是这样。在苏北,韩德勤重兵围逼黄桥,封锁粮食,置百姓与新四军于死地,而卡扣屯积的粮食却高价走私日伪。”

韩紫石频频点头。韩德勤、李守维以及89军的军官,不少是在韩紫石门下投过帖的“门生”,这些情况他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他叹然道:“国共国共,同一国,共一天,理当肝胆相照,如今却是同室相煎!”

陈毅又谈到新四军在江南受众师之围的困境,谈到了韦岗的“处女战”。韩紫石激奋之余,握管书联曰:

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

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

此联不再是泛泛的溢美之辞,应酬之作,对陈毅的钦赞是激切而由衷的。

陈毅听说,日军南浦旅团长曾亲临海安登门逼韩紫石出山,韩紫石凛然相拒:“离此一步,决无我之死所!”并写下金代诗人元遗山的诗句:“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水西流。”表明誓死不从之决意。

对韩紫石的敬仰,陈毅也是由衷之情。他巧妙地借用姓氏上的巧合,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紫石抚须笑曰:“惭愧!惭愧!”

陈毅挚恳地说:“紫老为我省耆宿,力持正义,忠于谋国,德高而望重。登高一呼,军民一定景从,我当持戈待命。”

韩紫石沉吟了片刻,颔首道:“止叟从命。”

这时,困厄无奈的新四军为了生存,不得不动用武力。

攻打姜堰的枪声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姜堰号称“粮仓”,为苏北粮食的集散地。这是一座水上城,四面环水,一年四季碧色的水面上商船、粮船、大大小小的木舟汽艇来往如织。保安9旅张少华进驻后,依照日军据点的格局,依托运盐河构筑了36个碉堡。张少华1939年当了汉奸,后声明“反正”,然而他的船队出入长江都有伪军护送。他在姜堰卡扣的粮食,通过伪军运向日军的据点。

9月12日攻打姜堰的部署已定,叶飞的一纵打援,王必成、陶勇的二、三纵主攻。

作战方案是中心开花,内外夹击。

钻入城内实施“中心开花”的部队,挑选优秀共产党员组成了“勇敢队”,12日夜楔入碉堡外围。

张少华的工事堪称一流,壕沟、地雷区、障碍物、铁丝网……4米高编为格子状的铁丝网上挂满了铁皮铃铛,一碰即响。

勇敢队每人配大刀1把、短枪1支、手榴弹6枚,迅速越过壕沟冲向铁丝网,抡起大刀就砍。令人惊愕的情景出现了。大刀砍下去,铁丝网牢而未断,十几个战士像被巨大的魔力吸引,身子紧紧贴在铁丝网上,蓝色的火鞭嗤嗤地满身乱蹿。

又上去一批,又被铁丝网“吸”住。

他们打了多年的仗,从来没遇到这种“魔法”,几十个人顷刻烧得焦糊,陶俑一般举刀挺立着,惨不忍睹。

“电网!”

三纵参谋长张震东来到前沿。当即研究对策,有人建议用棉被做垫子搭在铁丝网上,几个人上去压。不行,铁丝网又粗又硬。改用门板压,仍压不倒。

张震东派人到铁匠铺借来了长脚大铁钳,钳柄用胶皮包住,再试,铁丝网终于剪开了。

解放黄桥时缴获的迫击炮拉到战斗前沿,对准碉堡开了火。

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勇敢队勇猛穿插,搞掉了发电厂,后续部队挥舞马刀,大砍铁丝网,杀声震天滚地,冲向保9旅。

14日拿下姜堰,粮仓打开了。

此时,由韩紫石倡议并亲自主持的“联合抗日座谈会”正在召开。会场设在韩紫石的公馆里。

这座被称为海安第一巨室的韩公馆建于晚清,四进大宅,曲廊、甬道、庭院、花园,幽静典雅。其客厅风格别具,建筑于一米多高的大平台上,状如画舫,顶呈弓形,三面有雕花窗格,外有回廊、栏杆环绕。厅前花园里,有一棵令人击节惊叹的奇树广玉兰。此树虽无杨柳之婆娑,松柏之凛然,但巍峨挺拔,撑一片蓝天,托四季绿荫,每临初夏,碗口大的花朵如雪如云,亦幻亦仙,集精气神韵于一身,盛开两三个月不尽,以至海安人附丽此树的传说故事年有新版。

八县代表、名流15人来到海安,赞叹着奇树,坐于画舫式的客厅内,商谈着危机四伏的苏北大势。他们当中不少是和陈毅有过接触或交谈的,也发表过各自的主张和建议。这时由韩紫石挂牌共谋联合抗日大计,严肃与权威性又进一层。这些人全是苏北的耆英,战前都是左右苏北的人物,即便现在,也是举足轻重,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在民众中是巨大的,这一点无论韩德勤还是日军,都很清楚。

他们当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叫黄逸峰。他是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的中将设计委员,苏北东台人,奉命来苏北组建“党政委员会鲁苏分会”。此人是北伐时期的共产党员,后与共产党失去关系。这次来到苏北,恰逢国共两军事发,他坐在观众席里,静观了局势的一步步发展,再次感受了两党两军的优劣,感情的波澜起伏跌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15位代表、名流、要人上午拟定了“停战息争,改进政治,体恤民艰”的联合呼吁。下午新四军、“两李”的部队、陈泰运的部队,都派来了代表。新四军则是陈毅亲为代表到会。韩德勤没有派代表来,至傍晚来了电报,申明:“新四军如真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才可和谈。”

会场的热度一下降到零点。新四军打姜堰付出了巨大牺牲,黄桥军民的饭碗刚见米粒,怎么能再退出姜堰,韩德勤哪里有一点合作的诚意?!

客厅里由静默到叹息,又由叹息到沉默。

韩紫石银白的胡须微微颤抖。

陈毅说话了:

“新四军所求抗日合作,原不在地线之争,只求于国有救,于民有利。为苏北大局,为达到合作抗战的目的,新四军可以让步,退出姜堰。”

与会者面面相觑。

陈毅接着说:“所谓合作抗战和顾全大局,并不是敷衍,不是苟安,更不是外交的。新四军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抗日有地,抗日有份,除此别无他求。在中国的土地上,人人均有抗战御侮的职责和权力,不许中国人抗战,那是决不能容忍的!既然省韩提出这样的合作抗战条件,那么好吧,新四军答应就是。但我要说一句,新四军退出姜堰决不再退。也望各位代表转告省韩,我军退出姜堰完全是为了顾全抗战大局,如果省韩以为我们可欺,继续向我们进攻,我们也就不客气了,我们不得不被迫还击,为祸为福,只好待以后的事实来作证明,我不忍再言了!”

黄逸峰激愤地拍着桌子:“这个让步不是让韩德勤,也不是让那些土匪队伍和贪官污吏,而是为了整个苏北民众,是对中央国策的一个很大的让步!我个人是中央委派的一员,同时也是苏北民众之一,对新四军这种顾全大局,一切立足团结抗日的胸怀表示由衷钦佩!”

朱履先说:“如果新四军退出姜堰,省韩还来进攻,则是欺人太甚,万分无理,不但骗了新四军,也欺骗了我们,他必遭苏北人民所唾弃!”

韩紫石说:“新四军做出的牺牲,民众自有公论。苏北局势的桀恶,不可再演再烈,我意联名向重庆委员长及诸公呈柬,你们以为如何?”

众公一致拥戴。

会后,韩紫石领衔,绅、商、学各界共25人具名的函电,接连三封发向重庆。

一封控诉韩顽屯粮资敌;一封呈报敌情紧急请求“急电韩主席统筹苏北全局,迅将所属军旅西调御敌”;一封陈诉韩德勤劣迹,要求重庆另派要员。其电略云:

重庆战地党政委员会黄委员炎培先生:探转吴雅老、钮惕老、叶楚老、冷御老、江问老、王东臣先生、夏敬民先生、余井塘先生、洪兰友先生,恳转委员长钧鉴:

现时苏北民困极矣。一、以数十万军旅不能收复失地,扫荡敌氛,日惟排斥异己,殃及池鱼,虐待民众,视同刍狗。敌至则放弃一切,逃溃劫掠;敌去则搜劫行旅,抢掠村舍……二、频年弃地失守,溺职者未闻惩处。现仅东台、兴化、泰县、盐城四县完整,余则半陷全陷,本年省支预算乃定3,000万元,惊人巨额,民众无从置议……况更内战不休,消耗军力,死伤民众正未有已。不得不将困苦大概联袂密陈。仰恳中央疾电江苏省府停战息争……立解倒悬,仰或派妥员莅苏,挽救危局……

韩国钧 陆小波 黄逸峰 朱履先 黄辟尘 卢武 邹航南 陈谟 吴云山 胡显伯 于海珊 王颂候 于敬之 何景萍 季方 李守章 陈访渔 贾和哉 陈开甲 管寿农 侯景华 封静庵 顾伯扬 王农孙 顾子方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