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9 2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八月的黄桥烈日如火,整个镇子热得像烤烧饼的炉子。与天气一同升温的是百姓们的情绪,方圆几十里的亲朋好友在镇子上一碰面,冲口便是“乖乖隆地冬!不得了喽,新四军一来,我伲县里的县太爷换掉了,我伲的地租免交一半!”“乖乖隆地冬!孤山响了一夜枪,新四军把萝卜帽(苏北百姓对日军的戏称)的炮楼炸平喽!”“乖乖隆地冬!我伲村上住的女兵先生会唱歌,会演戏,大白天下河洗澡!”……
黄桥不大,名气不小,人称“苏北小上海”。镇中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十字交汇,五颜六色的招牌、布幡点缀在鳞次栉比的店铺、地摊之中,使得熙熙攘攘的镇子越发热闹红火。黄桥的名气,一是它为长江北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二是它的“烧饼”。那椭圆的小芝麻饼,焦黄诱人,嚼一口,满嘴香,回味无穷,津液涌流,忍不住回头再买,故又名“三回头”。黄桥烧饼得此雅号,受之无愧。这种酥香脆的烧饼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黄桥镇上烧饼炉子一个挨一个。
黄桥镇的丁家花园里,同样飘荡着焦香味儿,只是没有了喧闹声。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深宅大院。院内有一座方砖铺地的飞檐青屋,这是陈毅的办公室兼卧室。
中午时分,陈毅身穿一件无袖无领汗衫,仍是汗流不止,肘下的纸全部濡湿。他在给中央、华中局和军部写报告:
我占领黄桥以后,便分兵发动群众,清剿散兵游勇,委派了泰县、如皋、靖江、泰兴、江都五县县长,筹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苏北军政干校,出版石印的《抗敌报》(苏北版);建立了四个税卡,十天内扩大新兵100多名;攻下了黄桥以南之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
陈毅擦了把汗,展纸又书,这是写给韩德勤的。
黄桥解放,韩德勤大吃一惊,他怀疑新四军的主力到了江北,打电话向李明扬询问。李明扬回禀:东进黄桥的是新四军挺进纵队,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激战一天一夜,消灭该纵队大部。
韩德勤是个多疑多虑之人,况且对李明扬原本就不放心。他又问何克谦、陈泰运。何克谦与新四军接上火是夜晚,打了两个多小时已溃不成军,接着他的两个团又战场起义,一下子2,000人的队伍化为乌有。到底有多少新四军他也弄不清楚,但作为败军之将,只有把敌人说得强大,才可减轻自身的罪责。因此,他的回答是:新四军气势庞大,至少万人以上。
陈泰运和新四军交战是在傍晚,他的税警总团下设4个团,有3,000多人,接火不久即成败势。出乎他意料的是,新四军不但放回了俘虏,还归还了缴获的枪支。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任务是辑私,连以上军官均为黄埔生,班长、老兵可以携家带眷,不喜战。陈泰运中将军衔,黄埔一期,这支部队又直属国民党中央政府财政部,按道理应属顽固派一类,但陈泰运与总团的大部分官兵是外省籍,而韩德勤是极排外的,不但掣肘陈泰运,还分化他的部队,遂使陈泰运对韩德勤心存戒心,时时提防。陈毅的棋盘上,这几个“眼”,他都早有关注,故有了归还俘虏和枪支之举。而这却是陈泰运万万没有料到的。他当即表示不再与新四军摩擦,保持中立。因此他在回答韩德勤的询问时含含糊糊,说新四军人不少也不多,确切多少难以估摸。
三种不同的回答使韩德勤更加狐疑,于是很快派出自己的人──117师政训处仇主任亲往黄桥视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