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再一次将门诊输液这一饱受争议的治疗方式推向了大众视野。江苏省卫计委也确定了实施时间:今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今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昨从市卫计委了解到,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并制定细则,具体实施时间和全省同步。
政策
“想要感冒好得快,去医院输个液”
7月1日后不能这样干了
根据省卫计委的部署,急诊和社区医院不在此次限制范围之内。市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将执行省卫计委的政策以及时间点要求执行。
“减少输液是大势所趋。”该负责人表示,政策出台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改变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输液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根据国家要求,综合性大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比例只能在40%,而目前无锡的这一数据在45%,甚至个别医院高达52%,也就是一半以上的药物是抗生素。而单纯从医疗角度讲,门诊中80%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研“取消大医院门诊输液”的细则,包括取消门诊输液后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探访
医院门急诊年输液量超16万人次
4个护士服务400多人
走进锡城各大医院,输液厅是最忙碌的地方,时不时能见到上百人同时打点滴的壮观场面。在市区一家三甲医院的输液厅,一屋子的吊瓶,仿佛一方密布的森林。4个护士正同时“服务”着进进出出的患者。她们之中,一个负责登记,一个负责加药,一个负责打针,一个负责挂水,忙得一刻也不能停歇。据介绍,该院的年输液量在16万人次左右,一天平均有400多人来吊水,最多的时候达到700多人。在另一家三甲医院,输液厅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有200多人输液,高峰时达到400多人,其中,门诊输液和急诊输液各占一半。
“口服用药见效慢、压不住病情咋办?”52岁的丁志诚昨天来医院主动“请针”,“没办法,感冒咳嗽两天了,吃了药效果一般,咳嗽一直压不下来。”以前他每次感冒都选择输液来治疗,虽然有好几次医生都建议他吃药,但他认为输液好得快一些:“吃药要经过肠胃吸收,挂水马上到血液,你想想这速度差多少?”
“‘输液见效快’ 的观念不少人已根深蒂固。”市人民医院一名医生感叹,坐诊时,他经常能碰到特别迷信吊瓶挂水的患者。比如一些患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输液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复发。更让他无奈的是,有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患者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曾经还有患者为此向他拍桌子。
输液弊端知多少
门诊输液属一次性给药,效果并不理想
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李静介绍,一次性给药是门诊输液的一个弊端,“好比细菌感染导致发烧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开一些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但这些药物的半衰期比较短,需要一天给2—3次药,也就是8小时或者12小时给一次药。”对于住院的患者来说,护士可以定时给药,但在门诊输液,通常一天的药一次性给足,容易造成患者短时间内血液浓度骤升或骤降,有效浓度难以维持,抗菌效果不好。
还有专家表示,以前门诊医生常偏爱头孢地嗪等药物,同时还配上其它抗生素、抗病毒类药以及维生素进行“大包围”,认为药物用得越多越好,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给耐药菌株带来了机会,最后无药可用,对病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输液等于小手术,易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像青霉素,严重的话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李静说,虽然患者输液前医生都会事先做皮试,但也不排除不良反应迟发的可能。一些中老年人偏爱的中成药,也可能出现静脉炎、重症皮疹等适应症。而输液室的条件有限,几个护士监护几百人,要是不能及时处理,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事实上,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中,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占比最高,约占75%,这意味着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都是由输液引起的。而在锡城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排行榜上,位列前十的大多数都是抗生素。“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输液的机会多,发生输液反应的机会也就多。”李静说。
四大疑问挨个解
疑问 1 儿童医院为何不禁?
既然门诊输液是一种不规范、不适合的诊疗习惯,为何要保留儿童医院的门诊输液?“可能是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才保留了儿童医院可以门诊挂水。”儿童医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儿童不像成人会比较“安静”的吞服口服药,一些小孩服用药物会因为剂型的原因不便服用,还有的儿童刚吃进去就吐出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疑问 2 确实需要输液怎么办?
如果真的需要挂水,急诊和住院两个渠道就可以解决了,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急诊是看急症,住院是看重症”,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还是要根据病情的检查结果。如果确实需要输液,医生会建议患者去医院急诊或者办理住院,急诊医生可以开输液处方。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构将重点点评感染性疾病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等抗菌药使用“大户”,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且6个月内不得恢复。
疑问 3 社区医院会成为输液“捷径”?
大医院门诊不让输液了,有市民担心社区医院和急诊成为输液的新去处。对此,市二院急诊科医生曹赋韬说,从患者角度来说,在门诊做完各项检查后,如果需要挂水,患者从门诊再跑到急诊,急诊医生要再看一次,如果病情没有达到要输液的程度,也不会给患者输液。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每天有20人次来输液,主要是输消炎药物。大医院门诊禁止输液后,应该对社区医院影响不大,“因为能否输液还是要根据病情的检查。另外,和三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药品目录也有限,像一些贵重的抗生素、中成药制剂社区医院是没有的。”
疑问 4 哪些病不需要输液?
据专家介绍,门急诊最常见的两种病:感冒和腹泻。“体温在38℃左右的感冒,尤其是年轻人,一般不需要输液,医生会建议病人多喝开水多休息;程度较轻的腹泻也是不建议输液,如果是小孩子,医生也是首先建议服用有补液效果的口服药。不过,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体要不要输液还是要看具体指征,医生会做出判断。”有门诊医生如是说。
记者还查询到,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曾经公布过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比如像急性鼻炎、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轻度结肠炎、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小儿手足口病(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等常见病一般不建议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