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孟良崮战役,元竹镇潘元村84岁的老兵朱友林往事如昨: 华东野战军参战部队的战前动员会上,“毛主席说:同志们,这一仗至关重要,坚决丶勇敢地打!打下来,江山就是我们的。” 为我们义务出车的小何也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突然插问:“大爷,你手上还有几分田?” “没得咯了!我的田都被村上做水泥路用掉了。” 1944年的朱友林家手上是有点田的,但人多田少。八九张嘴都搁在两亩私田上,显然解决不了肚子的最低需求。艰难的日子,不得已,父亲只能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在地主家蹲了长工,母亲则领着她的三个女儿在家侍候着薄田。 十二岁的朱友林那天正在田里为地主家放牛丶铲草,突然他的小长工同伴跑过来凑近他:“前庄来新四军了,你想当兵的呢?” “真的?我这就去!” 面黄肌瘦的他一口气儿跑到了前庄。老远,只听得“突刺一一刺” ,“杀!”“突刺一一刺” ,“杀!”此刻,战士们正在进行拼刺刀训练。 朱友林远远的看得入迷,也不敢近前。 “小鬼,你干什么的?”一位新四军干部模样的人径直走过来故意问道。 “我,我,我想当新四军” ,他怯生生地说。 “你跟我来!” 队伍上的人问了他些情况,眼看着个子还行,感觉也蛮机灵,“你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父母同意了,就过来吧!” 这个时候,新四军的主力在粟裕领导下正在江浙交界的广大区域与日伪等反动派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加入了同样在江北地区开展游击战术的新四军地方武装后,朱友林的脚步自此再没停下来过。苏中苏北的水网深处,星夜下的崎岖小路上,他们在袭扰丶攻打日伪军的小胜中,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投降。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朱友林说:“哭的个眼泪不晓得有多少” 。他用眼泪的重量与数量代替了战争中他们的真性情,和战争的残酷。打苏中,打涟水,打莱芜,打孟良崮,淮海战役,一仗比一仗难打。 战争,成就了他。至渡江战役后攻打上海,他已是部队中出了名的神枪手。当华中银行总行由淮阴迁至泰州后需要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时,他奉命从一线奔赴泰州担当起了华中银行的警卫工作。 1954年,手上带过花丶脚上受过伤的朱友林身背一个二等功,一个三等功的荣誉,退出现役回到家乡。
朱友林其实和大多老兵一样,生活得很不如意!他们不需要装,心之所想,脸上原样。
1944年,在本地大多为泥垛墙草披房。 七十一年过去了, 朱友林没有想到, 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十年, 安享晚年时,是他选择如此甘贫? 还是地方民政的不作为? 雨季,他愿意在家中抗洪排水以自救?
霍尊的<<卷珠帘>>浪漫。 朱友林的塑帘, 放与卷,是家与国的,内心的关联表征。 (卷帘者系热心邻居)
我毋需用文字表现朱友林生活的现状, 影像的记录,语言的表达, 在此胜过任何文字!
朱友林没有自来水。饮用与生活用水只能靠这口邻居废了的井。
"十年前乡里把我接到养老院,过了一二十天,分了一间房。 "过了一段时间,突然让我回家,说伍块钱一天的伙食,乡里养不起。你先家去回头再说。 "建房,乡里不建,说没政策。 "你看把我挤得这个样子。 "想往省县去上访,乡里丶女儿劝止。 "原来拿一千六百多,时间长了。现在降掉四百,剰一千二百多。政策到了乡里就变了" ... ... 老人的苦水一肚子。 我心情沉重,因为我位卑言轻。
我是抗战老兵。 我是抗战老兵... ...
摄影:刘丽丽,王程,黄国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