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吕韧敏《粟裕在黄桥》---刊1999年第2期《人物》杂志

1755人阅读  8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7-2 17:21:12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著名的黄桥决战,发生在1940年10月3日至6日,是一场粉碎反共摩擦专家韩德勤精锐主力的自卫反击战。作为陈毅所倚重的副手,粟裕的军事韬略和指挥艺术,在制定作战计划和实施战场指挥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早在我军于1940年9月13日解放姜堰时,对韩顽意向洞悉无遗的粟裕就曾预料:“十五天到二十天之内,顽军将有大动作……这才是苏北命运的决战。”从那时起粟裕就已全局在胸地筹划考虑着这次决战的种种可能和我军作战的最佳方案了。

    对黄桥地区的地形特点、桥梁通道及其周围的村舍、房屋、树林、田畴等等,更是早在我军于1940年7月29日解放黄桥后,粟裕就开始对照着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一一实地核对了——这是他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久已养成的老习惯。他每到一地,必先挂起军用地图,或是站,或是坐,或是随着地图上山川河流的走向而移动自己的位置;他就像是真的置身于山川河流之间那样,尽情地欣赏山光水色,专注地勘察地物地貌,缜密地思考用兵之道……

    如果说,一个人总会有某种特殊爱好的话,粟裕的特殊爱好就是——地图。他之于地图,真可谓视若珍宝,一往情深?他的确是处处“找”地图,时时“钻”地图。因此,他对黄桥地形是了如指掌的。

    当他受命列阵布兵以迎蜂拥而来的顽军围攻时,离开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他也深知:黄桥地区东临串场河,北濒运盐河,南靠长江,西接运河。要进攻黄桥,只有东面偏北是一带旱路。黄“桥”黄“桥”,境内桥很多,路很窄;对于顽军各种山炮、野炮之类,实是天然障碍,窜犯固然不易,逃跑更为困难。而且,起伏的旱地,蜿蜒的干沟,又时值高粱半割半留、玉米旺盛茂密的季节,既便于我伏兵隐蔽、藏匿,又利于我奇兵迂回、突击,真乃英雄用武之地。

    当然,敌情是严重的。

    号称拥兵十万的韩德勤,为夺取黄桥、消灭我军,几经密谋策划,共调集了26个团,总兵力共30000余人。他在其主持召开的旅以上军官参加的“作战会议”上,捶胸顿足地表示要“督率所部”,“御驾亲征”。兵分三路向我扑来。

    右路是两李?鲁皖边游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远?装备极好的税警团团长?的部队,总兵力12000人。蒋介石、韩德勤以高压辅以利诱,令其向我进攻,同时掩护中路军的进攻。左路是由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组成,奉命攻击我黄桥东南地区,牵制我防御兵力。中路是其进攻的主力。

    中路之敌,又分三路:八十九军的三十三师为左翼,由加力、分界攻我黄桥东面;独立第六旅为右翼,由高桥南下,攻我黄桥北面;居中的是其主力的主力——由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副司令、第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率其军部直属队和炮兵部队以及他的主力一一七师,从营溪南下,向我黄桥东北压来。
1.jpg
1940年,陈、粟率部由江南向江北开进

    此时,日寇虎视眈眈?距我最近的据点不过30里?,欲收渔翁之利,自是不待说的了;倘战事进展对我不利,或旷时日久,其趁火打劫来捞一把,也是大有可能的。至于“中间势力”,由于我军晓以大义,示以利害,使他们都有了“严守中立”的明确表示。但正如陈毅所说:我们打好了,他是会严守中立的;我们打不好呢,他就很难严守中立了?——谁也保不准他们不会一拥而上,来抢功、抢肉、抢黄桥。

    韩顽如此狂妄,也是因为他已探知我兵力仅占他的兵力的1/9到1/5。我们部队北上东进至黄桥以后,虽已到近万人,但黄桥新兵即占三千。九个主力团中,完整不过二三个,一纵的四团尚在江南。当时,真正能作战的也不过就7000余人?只有长短枪四五千支,余皆梭标大刀?。但是,粟裕说过: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谋。我们的部队,虽然数量少,装备差,颇有拨拉不开、捉襟见肘之憾;却是正义之师,矢志抗战,背水自卫,只有死战。常言道:逢绝处而后生。只要各级指挥上不出毛病,是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

    粟裕深知他手下的这七千雄兵是信得过的,过得硬的;他也深知各级指挥员的性格、作风和作战特点;早从1927年开始,他就是陈毅的部下,因此他更深知陈毅同志那种完全拿得起也完全放得下的气魄。正是由于对自己部队的充分信赖,正是由于“知己知彼”,所以他接受陈毅的全权委托而制定的作战方案,处处闪烁着雄才大略的奇光异彩,使得陈毅在听取他的汇报时,禁不住连连叫好,一一照准。但是,后来得知,这个方案报到新四军军部时,项英一见大惊,细细查看地图之后,失声叫道:“这个陈毅,这个陈毅,要把老本赔光了?……”

    关于黄桥之战的指示方针,中共中央曾有两种考虑。一是待我八路军、新四军会合后“全歼韩顽主力”。二是鉴于政治原因和长途赴援的困难,而要陈粟考虑独立打破重围,以求“言和暂停冲突”。战略意图是明确的:为了迅速打开华中局面,既然事端由彼挑起,就此全歼韩顽主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实在是难逢之良机。但是,人们又显然认为,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从常情看来,远非“孤悬东南一隅”的陈粟部力所能及。

    陈毅同粟裕等人反复商量、研究之后,又主持苏北军分会充分讨论、研究,最终作出了“独立歼灭韩顽主力”的果断、勇敢而富于远见的英明决定。

    粟裕根据这一决定,倾注全力制定作战计划,拿出了最能体现这一决定、最有效地实现这一决定的最佳方案。

    曾经有过两种方案:予敌重大杀伤后“暂时撤出”,乘其追击时歼其一路;或集中全力“固守黄桥”,多日后再行出击。这两个方案,粟裕认为都不可取,因黄桥周围有泰兴、靖江等日寇大据点,我军放弃黄桥后将无回旋余地,难以有所作为,且将大大影响民心、士气和中间势力的态度。限于我们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弹药?,“固守”而又要“多日”是不切实际的,且战事旷时日久,同样会大大影响民心、士气和中间势力的态度。粟裕力主、大家同意、陈毅批准的方案是: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歼灭。粟裕说明:所以要以黄桥为轴心,是为了统观全局,机断用兵;所以要诱敌深入,是为了切实记取上次?9月3日?韩顽来攻,我出击过早而使来犯之敌缩了回去的教训;所以要各个歼灭,是因为我兵力有限,不可能对敌一举全歼。即使各个歼灭,我军也不可能用数倍于敌的兵力“围而歼之”,只能以相当于敌或略少于敌的兵力“咬而食之”。

2.jpg
黄桥决战后的粟裕

    陈毅很欣赏他的副手用兵的胆略和奇特,充分肯定说:“对,就要这个样子,只有这个样子,才能解决问题?”

    陈毅赞赏的“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以3/4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设伏于黄桥镇外,就是从严徐庄附近开始,一直伸延向北至顾高庄和横港桥地区;决定第一口咬住独立第六旅,分而食之。

    何以会选中这样一个首战目标,粟裕曾详细介绍:

    其一,这是韩德勤系统中有名的主力,装备精良,步枪是一色全新的“中正式”,轻机枪是一色全新的捷克式,重机枪是一色全新的“马克辛”。子弹金光闪闪,枪身乌黑锃亮。正因其装备漂亮,故别的顽军十分艳羡,称其为“梅兰芳部队”。这个“梅兰芳部队”的长官翁达旅长,官居中将,目空一切,同略知我“先打弱敌”军事原则的韩德勤一样,万万想不到我会向他这“强敌”开刀,这就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奇效。

    其二,正因为独立第六旅是强敌,故吃掉了它,才会震动全线,有利于战事的发展。

    其三,它只有3000多人,不像李守维的那两个师那么庞大,一下子不容易咬住;而且我一纵在淮南半塔集揍过它,知其底细,不至于使首战拖延太久而影响后边的战斗。

    其四,我军可占据有利阵地,发挥游击性的运动战之特长。独立旅是中路的右翼,其右翼是同我已有密约“缓缓前进”的两李和陈太远部队。我军埋伏其间,背李、陈而击翁达,李、陈当然不会援翁;中路的中坚八十九军的部队已为我前出之部队所阻击,进展较慢,鞭长莫及,翁达所部又非属八十九军,李守维眼见其挨刀受斩,也不大可能心疼急救的。

    其五,由于我突击部队将从两李和陈太远的方向突然杀出来,战场态势上的优势,将大大弥补部队兵力之不足。

    其六,歼灭翁达以后,战局可以继续好转。空当大大拉开,既可以进一步分化顽军阵势,使两李和陈泰远参战的可能性再度缩小;又可以使中路军中坚的侧翼完全暴露,迫其不敢贸然向黄桥猛攻,大有利于黄桥的守备?这是极为重要的,因我守备力量本来就不够?。

    其七,我军突击部队可以趁势从中路军被我打开的缺口向纵深穿插,以对李守维的八十九军实施迂回包围。

    总之,首战独立旅,是夺取黄桥决战胜利的第一个关键所在,将对整个战局的发展和转变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仅以1/4的兵力,用于坚守韩顽集中兵力、火力猛烈、持久进攻的黄桥镇。

    顽军以数万之众轮番猛扑黄桥,其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炮火、枪弹之炽烈,可谓铺天盖地而下。而我受命坚守黄桥的三纵,人不足三千,枪不足一半,只有配备了两门迫击炮的一个“炮连”,而这个连却只有包括一发瞎了火的三发炮弹。

    三纵司令陶勇遵照粟裕“全力打韩”的指示,在长达五里的黄桥镇上,仅以八团?只有两个营?守备东边,抵挡八十九军三十三师的两个旅及随后即到的一一七师,又以三团放在东南,面对几个保安旅,主要的任务则是待机出击、随时支援八团;手头控制强大的预备兵力——七团,作为机动力量,置于黄桥镇上,兼顾西南、西北方向的敌情。北面,对独立旅进攻方向只放了少数警戒,形同排哨。西北郊面对两李和陈泰远方向,更是只有一些机关勤杂人员警戒,纯属“空城计”。陶勇这位深受粟裕信任的战将,在打响之前就作了两手准备:战斗不利,就逐次动用手中的大量预备兵力,反复拼杀,“硬顶到底”;战斗顺利,则不光是守备了,预备兵力可以大举出击,“捉俘虏缴枪少不了我们的!”

    不能指望任何战役增援的一支孤军,在四五倍于己的强敌围攻之下,敢于集中自己总兵力的3/4作为突击力量;仅以1/4用于守备,又敢于把守备主力集中在东线,而在黄桥四周的其他方向大唱其空城计。就是今天看来,此计也是够险的了?但是,粟裕敢于献计,陈毅敢于照准,陶勇敢于照办。结果是众所周知的:黄桥决战一开始虽然险象环生,但当首斩了翁达的“梅兰芳部队”之后,我军步步主动,处处如愿,最终完全实现了预定方案而大获全胜。粟裕后来说:同诸葛亮一样——唱空城计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时,向陈毅汇报作战方案时,粟裕曾有两点请求:

    一,这个作战方案,是以两李和陈泰远不在背后捅刀子为前提,否则,难以最大限度地集中主要兵力于突击方向。

    二,坚守黄桥,挨炮弹多、伤亡多、缴获少,是个苦差,我想交给张道庸?即陶勇原名?。但这次战斗任务的分配,还是请陈司令亲自决定,亲口交待。

    陈毅深知指挥作战勇猛顽强又机动灵活的陶勇,早在二支队时就是粟裕的老部下;三纵的老底子,正是粟裕带起来的。把“苦差”交给自己的老部下,这正是共产主义者的本色,不能不唤起陈毅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他深情地注视着粟裕清瘦而平静的面庞,郑重地说道:

    “可以嘛?泰州方面,我和朱克靖顶着;黄桥就交给陶勇?”经陈毅同意,粟裕坐镇黄桥,亲临指挥。

    黄桥这一弹丸之地,当时确实牵动了各种政治势力最高决策人物最敏感的大脑神经;出现了我国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两方对战、多方坐观、准备应付突变的奇局。

    黄桥决战从10月3日拉开战幕时险象环生,到10月6日我军大获全胜,共歼顽军主力12个团?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几乎全军覆没?,保安第十旅全部,保安第三旅、第五旅各一个团共计11000余人。其中,第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中将旅长翁达及团长数人毙命;俘其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一一七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缴获有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并大量军需物资和枪炮弹药。韩德勤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为保老命慌忙逃窜,率千余残部缩回了兴化。

    今年是粟裕逝世15周年。我们缅怀他,不能不回顾这段历史。尽管黄桥决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尽管此事有人写了书,有人演了戏,也有人拍了电影;但是,粟裕作为陈毅最信任、最得力、最倚重的副手,他在运筹帏幄制定作战方案、亲临前线实施战场指挥中所展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所发挥的巨大的重要作用,所建树的光辉的历史功勋,却是多不为人所知的。许多事情无不表明:粟裕的脾气秉性,就属于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所谓“讷于言”者,非不会“言”也,乃不想“言”也?粟裕对于自己的才能、作用和功勋,从来就是自己不愿意说也不愿意别人说。这是不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呢。

http://www.renwu.com.cn/UserFiles/magazine/article/RW0120_199902271735001062.as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 1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资料很好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7-2 2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陈毅他们太厉害了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7-2 2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陈毅他们太厉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5 1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吃水不忘挖井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5 23: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今年应该是粟裕逝世25周年了吧~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7-6 07: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历史呀,历史!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7-26 2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历史再现。



来自手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8 1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桥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