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18 17:29:2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戴南
戴南镇隶属江苏省兴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交汇于东经120°06’,北纬32°40’,南临长江,北接淮水,是里下河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全镇辖3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9.26万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集镇老区面积4平方公里,集镇新区4平方公里,江苏戴南科技园区面积8平方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水网交织,宁盐一级公路穿镇而过,宁靖盐高速公路在戴南设有互通口,镇内形成了“六纵六横”的交通格局,经江阴大桥至上海,南京仅需二个多小时;距新(新沂)长(长兴)铁路兴化站20公里,境内省级航道盐靖河直通国家级口岸泰州港。戴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市园”范围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环境幽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素有“水乡明珠”、“不锈钢之乡”的美誉。
自然气候为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16℃,年无霜期200-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豪升。
戴南镇是一座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公元254年,吴孙亮复制海陵县,首居此者姓戴,且邻近满月湖荡沼泽而得名戴家泽。清乾隆三十三年,戴家泽从海陵划为东台。1926年,在戴家泽建镇,因戴家泽与南朱庄相邻,名为戴南镇。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划归紫石县(今海安县)。到1949年重新划归兴化至今。2000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戴南镇与相邻的原顾庄乡合并,名为戴南镇。
千年古刹--敕封护国寺
戴南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感谢神灵的救命之恩,于贞观三年(629年),特派大臣尉迟恭监造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南巡时,得知“护国寺”的历史渊源,遂御笔题写“敕封”二字,冠于山门石额“护国寺”前,故成“敕封护国寺”至今不变。寺内有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九间,是历史价值较高的佛教千年古寺,为戴南这方热土增添了许多辉煌的古韵。
戴南镇是一座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公元254年,吴孙亮复制海陵县,首居此者姓戴,且邻近满月湖荡沼泽而得名戴家泽。清乾隆三十三年,戴家泽从海陵划为东台。1926年,在戴家泽建镇,因戴家泽与南朱庄相邻,名为戴南镇。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划归紫石县(今海安县)。到1949年重新划归兴化至今。2000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戴南镇与相邻的原顾庄乡合并,名为戴南镇。戴南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感谢神灵的救命之恩,于贞观三年(629年),特派大臣尉迟恭监造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南巡时,得知“护国寺”的历史渊源,遂御笔题写“敕封”二字,冠于山门石额“护国寺”前,故成“敕封护国寺”至今不变。寺内有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九间,是历史价值较高的佛教千年古寺,为戴南这方热土增添了许多辉煌的古韵。
近年来,戴南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科学发展”的戴南精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的成绩,八年来,面对整个宏观环境趋紧的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亿元,是2000年的7.7倍,年均增长34%;财政收入达到6.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5.3倍和18.5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7.7%、51.7%。扎实推进工业强镇“第一方略”,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预计2007年工业产值达到145亿元,是2000年的9倍,年均增长37%;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放大,钢帘线、不锈钢制品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钢帘线生产基地;不锈钢产业加快发展,不锈钢制品产量约占全国市场的七分之一,“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泰州大明、新宏大、兴利来、兴海、新华达、沪宝、泰富、星火、天华、希尔发等企业在发展中壮大,实现了裂变发展。戴南被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称号。现在“四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戴南在兴化的发展板块当中的份额是四分之一,两年之前是三分之一,因为现在各家都在加快发展,因此四分之一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有数据来证明。2007年,戴南GDP是53亿元,而全兴化市的GDP是212.76亿元,戴南的财政是6.33亿元,全市的财政收入是24.68亿元,我算了个帐,刚好是25%,但是戴南的一般预算收入是2.19亿元,全市的一般预算收入是9.58亿元,没有四分之一,戴南占的份额是22%。戴南地区极富有发展活力,戴南人民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人民。
2009年,全镇的目标是:夯实千亿产业基础,加快和谐发展进程。
最后放几张照片,看看人家的城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