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与秦晖商榷:也谈应试教育与创造力

102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30 10:56:1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问题与主义网站中看了秦晖的《反对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和他在接受教师之友杂志的访谈《谈创造力》的文章之后,我觉得不敢他提出了不少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看法,但有一些说法我不敢苟同,下面提出来与秦晖商榷。
   
      他说素质是目的,而应试是手段。这个说法本来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先在的设定了一个背景,那就是中国目前的中小学的一切以应付考试为目标,从而大量的对教材和简单陈旧知识的重复或者违背知识规律的死板掌握导致对学生身心的摧残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发展全面发展以及自由自在的思维和求知乐趣和质疑创造的能力的这样一种教育现状,而且同时也暗含了了对死板的考试和评判标准的质疑。并不是简单地说考试就有问题。而且也并不是就要求回到文革时候的按照出身和政治表现由学校进行推荐的制度。
   
    秦晖认为,我们没有理由说现在的教育就比所谓素质教育差,照他这种说法,无法比较和判断这种差异,现在的教育和考试岂非就是合理的了?因为中学教育的教育效果的体现已经是到大学或者大学教育之后的事情了,确实很难检测。他又说“应该说我们现在教育与考试中的许多‘客观标准’与其说是工业时代唯智教育的,不如说是前近代神学教育的,尤其是文科中的那些意识形态标准许多已严重过时。改变这些“标准”实际上是个思想解放、思想启蒙的问题,它与取消客观标准改变应试教育并不是一回事”,应该说这个问题也存在,但我想问一下秦晖,如果我们的中学政治教材讲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托克维尔,孟德斯鸠,哈耶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孔子庄子那一套,而考试方式依然不变,我学生又为了考试对这些东西进行生吐活剥,除了教材之外就算有兴趣也不敢去看原著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怕浪费时间;而教师也不敢教授更多的东西和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因为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又好得了多少呢?
   
      秦晖又认为,创造实际上要以存量知识为基础,我也赞同这种看法,没有吸收以往的一切相关知识成果谈创造是可笑的。但问题在于恰恰在于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自由自在的知识追求,从而不利与存量知识的积累。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爱好文学,也要读中文系,但他因为要学数学,显然不敢把太多时间投到他喜欢的文学名著的阅读上,就算语文这一门课本身,目前这种考试制度也很糟糕,因为一个学生的文学著作读得多少或者悟性高低,很难在目前这种考试制度下反应出来。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考试本身使得学生不敢在考试内容之外放手吸收知识,恰恰不利于存量知识的积累。或者这种考试制度选拔的结果,是存量知识更高的学生反而考不上大学,这种例子多得很。所以就算考上清华和北大的都是中国最聪明的人,他们应该读北大清华没有疑问,这个考试制度也确实选拔到了人才,但对这些人自身呢?他们本该具有的存量知识是否因这种僵化的考试制度而大大的减少呢?而当他们上了大学以后从头开始,积累了足够的存量知识的时候,创造能力恐怕已经随着生命力和热情的衰退而衰退了。就算仍有创造力,本该在三十岁就出成果的人恐怕也要因为这种积累延迟而到四十岁才有创造成果,这对他本人对社会对国家是不是一种浪费呢?秦又认为按照《小说作法》教不出鲁迅,但我想问,如果鲁迅生在今天,成天要应付大量的练习题,而不是自由自在的看大量各种文学历史哲学的书籍?他还能成为大文豪吗?天才是可以被扼杀的。当然我赞成秦晖关于存量谬误的说法,我的说法是有效积累和无效积累,我们目前的中学尤其文革教学不仅使学生积累的知识有限,而且大多是陈旧的知识,到了大学之后学生发现过去六年的中学学的都是谬误的东西,等于没有任何积累,一切都要从新来过。
   
     如果说创造力能够教育出来,这个问题肯定有争议,但我想说应试教育压抑创造力恐怕没有什么疑问,我当过中学老师,记得我在给一个问题讲几种观点和介绍很多课外知识的时候,有些学生意见很大,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考试不考,或者你告诉他没有确定答案或者他可以对书上的答案进行质疑的时候,他就无所适从,因为他知道考试的时候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他不敢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敢质疑标准答案,害怕把问题搞复杂。结果就形成了不敢批判性的接受知识和对书本和前人的迷信状态,而这种人格和精神状态在他到了大学和搞研究的时候也会留下痕迹,试问,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自信,没有挑战权威的精神,如何进行创造?当然这里有学术不自由的问题,但这样的考试制度和相关的教育难道没有关系吗?
   
      秦晖又认为,即使改变成了所谓素质教育,马上又可能僵化变成应试教育,学生同样负担很重。我们只能说考试制度还改革不好,不能说就没有办法了而因此停止探索,比如由各学校单独命题招生行不行?至于说考试方式变化带来黑箱操作的问题,秦晖一方面源于对文革按出身和关系进行推荐造成的不公正的记忆和警惕,一方面因为对目前的社会公正和透明度缺乏信心而维护目前的考试制度,我觉得不能因噎废食。否则无论对人才培养还是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至于秦把问题归结为教育资源的稀缺,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很有道理,现在的大学要多到什么程度教育资源才叫做不稀缺呢?就算所有学生都能上大学,但大学肯定有好坏之分,竞争并不会因此而减弱,同一个大学还有专业好坏之分,恐怕教育资源会永远稀缺下去,那么应试教育的改革也就永远没有希望,所以问题不能归结到这个方面。
   
      总的来讲,秦晖提到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个社会在教育理念,自由度,社会公正以及大学体制等方面整体互动才能逐步改善和解决。他提醒改革不能超之过急和不谨慎是有警示的效果的,但我们首先得承认目前的教育不仅课本教育方法而且考试制度都极端不合理,承认目前的考试制度的确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真知的探索与积累,承认它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承认这样下去中国将不仅现在,而且未来也将在全球竞争中落败,才谈得上想办法改革,否则头脑发热的大跃进和胡乱改革固然不可取,而改革探索还没有进行就开始泼冷水从而放弃探索也是不可取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