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ongshi 于 2013-12-26 12:35 编辑
四岁半“插班生” 46届校友 成震春 1940年春天,我四岁半,正直抗日战争时期,我母亲逃到乡下,生我弟弟后,得了一场大病,怕烦、怕闹、需要静养,而我们家小孩多,我又顽皮,当时又没有幼儿园,于是父母叫正在黄小上学的姐姐带我。由于我太小,没到上学的年龄,于是姐姐找到校领导说明了情况,不要求正式上学,只是带着坐在教室里。校领导说:“那就看看孩子吧。”实际上就是看看我的智力。记得那天口试,校领导非常和蔼可亲,问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多少人等等。我都一一作答,最后问我:“你还好玩不好玩?”我说:“好玩。”领导笑道:“既然你好玩,怎么坐得下来呀?”这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对这么小的我一时蒙了,不知怎么回答,不过一会儿就回答说:“上课我就不玩了。”引得领导和我姐姐都笑了,当时教育制度比较灵活,学校处处以人为本,关怀学生和家庭,校领导当场拍板,同意带着试试看,而且不收费。就这样,我每天拿一个小板凳,也像模像样的背个小书包,坐在姐姐旁边“上课”,其实除了一些常识课能听懂一些,音乐课跟在后面哼哼,美术课看图画外,其它根本听不明白,体育课和下课后就和大家一起玩,但上课时总算能坐下来了,就这样跟着上了一个学期,当了一个免费的“插班生”。 1940年秋,我已经五岁了,校领导根据我一学期的表现,同意我正式上小学一年级。于是我正式成为黄小的学生了,我非常高兴,那种心情好像比后来考取中学、大学都高兴。 在小学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小的进步,抗日气氛很浓。记得1940年,我刚上学一个月左右,“黄桥决战”开始了,当时学校到处唱起:“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上有个韩德勤……不打日本专打新四军……”,“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离别了白山河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流浪……”等等进步的抗日歌曲。我唱歌和画画的爱好就是那时培养的,同时对我的爱国、进步的思想也起到了很大的启蒙教育,我的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也分别在1939年和1949年初(十几岁)参加了革命。这不能不算是黄小革命教育的影响。 1946年我从黄小毕业,顺利的考上了黄中初中、省立泰州中学高中,直至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是黄小给我打下了全面、坚实的基础。 仅以此短文,作为我对母校黄小的怀念和敬意! 成震春简介: 男,1935年7月生于黄桥,195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一直在国家大型企业从事工程机械设计、研究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职,后受聘于某公司任总工程师,曾到德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引进了新产品,新技术多项,在国内主持设计,研制了十几个工程机械产品,在国内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几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