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16 16:18:1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帖最后由 hufen2010 于 2009-1-16 16:20 编辑
(2008-12-15 10:37:42)
正在建设的泰州大桥是泰州境内第二条过江通道,这在长江流经的地级市尤其是江苏几乎是独一无二。大桥的建设,不但解决过江的交通问题,还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对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泰州大桥的建设之日,将是我们泰州全面进入大桥经济时代之时。
一般来说,大桥对区域经济的拉动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桥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需求、投资需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消费需求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大桥建成后收费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三是大桥的建设及建成后对当地以及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具有广阔背景和长远意义的促进作用。作为连接两岸的公路大桥,建设周期5年左右,大桥收费也将有规定的时间限度,也就是说,前两个作用都有明显的时间性。按照大桥建设现有规划,北接连线只到宁通高速,东有江阴大桥,西有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经扬中分别连接的常州、镇江与市区都有一定的距离,这与江阴、润扬大桥的南端即是无锡的江阴和镇江市区都不太好比,加上常州、镇江历史上对我市区的影响有限,而泰州大桥目前在广域交通定位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江阴、润扬两座大桥宁通和京沪高速车辆的分流,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所发挥的主要是“过道经济”作用,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近期可能不太明显。对大桥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正面影响,对这一负面影响不能视而不见。我认为,大桥建设带给我们的机遇很多,其最大的机遇应该是城市发展的机遇,在地级市功能、地位有可能弱化的同时,大桥及其北连接线为我们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中轴线,为我们做大城市,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已经棋高一着,抓住行政区划调整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这一机遇,充分放大正面效应,依托大桥建设,在积极构建苏中沿江城市群的同时,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弱化行政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带动沿江城市群提高整体综合竞争力。具体想法:
1、以大桥北接线为轴心,调整中心城市布 组团式发展是当代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也是泰州建市之初城建模式的基本定位。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在主要经济聚集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建设城市群,是培育经济增长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必由之路。泰州建市12年,城市建设规划经两次修编,框架已拉开。随着高速公路、大桥、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泰州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城市内部形态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外部扩展已经超出原规划及人们的预期(如碧桂园、周山河街区的开工建设)。我认为大桥建设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使我市“长三角工贸滨江城市、水城一体、古今交融的现代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真正破题。不妨这样设想:未来自南往北的大桥连接线及宣堡枢纽,既可看成是长三角乃至我国长距离交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可看成是连接我市际、市区间的一条快速通道。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市区向东推至大桥连接线两侧、向北推至江海高速两侧、向南在高港沿江建设滨江新城;随着近年来产业的迅速发展,兴化戴南、张郭的人口、城镇规模均已达到城市建设的雏形;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姜堰的溱湖、溱潼古镇、河横可组合成一个大风景区;与此同时,泰兴城区的向西向北推进,到大桥建成、宣堡枢纽开通时泰兴城区与市区的距离将缩短为20公里左右,因此我们可以扩展思路,考虑将泰兴城区、戴南张郭地区、溱湖溱潼、河横风景区纳入大泰州市区建设一并规划,另以泰兴的黄桥为中心及姜堰的黄桥老区部分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这样,加上原来姜堰撤市设区的规划,泰州就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状组团滨江新城,市区南北可界定在大桥北接线两侧、东西沿宁通和江海高速两侧,南部沿江和沿宁靖盐高速公路西侧这样一个范围内建设,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未来建制可达一城六区,人口约200万,形成新的城市群。如能按此构想规划实施,5年可形成框架,10年可形成规模,城市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心城市地位将得到新的巩固和加强。这样一个构想并非主观臆想,更非笑谈,我国较大城市淄博就是这样一个结构:全市五区三县,五区为“T”字结构,主城区分别往东西20余公里各有一个区,往南约20公里和45公里处各有一个区,淄博市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18万,其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我们借鉴这一发展思路,抓住大桥建设的机遇,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规划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C”型城市空间结构,实现集约发展、人口集聚,既可避免苏南县乡镇首尾相连、遍地开花,耕地资源过度占用、环境污染四处扩散和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也是做大市本级、做强主城区,应对省管县体制的根本战略。
在目前行政区划大范围调整冻结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战略可以采取长规划短安排、化整为零、逐步实施的策略,分几步实施到位。在目前正在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姜堰撤市改区,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改善行政管理,进行若干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姜堰的溱潼、溱湖、兴泰、沈高划为溱潼溱湖风景区(正处级),由姜堰市代管,将张甸、华港、罡扬的一部分划归海陵区,将胡庄、宣堡全部划归高港区;第二步,建议划戴南张郭为区,改泰兴为区,设立黄桥市。建议市建立区划调整领导小组,从体制机制这一根本战略上谋求发展,认真调研、周密筹划,积极稳妥、强力推进。
2、规划建设城际新的交通网络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决定城市的规模和形态。如上海,一批过江通道的建设把浦西和浦东连成一体,浦东开发使上海进入一个新时代;多少年来南京城一直在江南发展,随着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和过江隧道的建设,使得南京城“越”江而建。新泰州建市才10多年,有些基础设施已经出现不适应,如1999年建成通车的泰高路已完成一次大规模改造扩容,兴泰路正在进行扩建改造工程,328国道塘湾段正是基于当时城市规划定位的绕城公路才去直留弯的,而现在的城市显然要突破这条绕城公路的限制,使得原来的绕城公路成为实际上的城市干道。那么我们对正在设计规划的大桥北连接线究竟如何看,是把它看成广域交通中的连接线,还是城际交通中的快速通道,这不仅对未来泰州城市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还涉及到这条路的定位和设计标准。我的看法,二者兼而有之:既是市区建设的中轴线,又是广域交通中的重要一环,可采用快速通道标准连接江海高速。事实证明,不解决平交口的问题,无论道路建设多宽,也无法做到“快捷”,如泰高路,从4车道变成了6车道,快起来了吗?实际上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一二百米一个路口,三五百米一个红灯,动不动就冒出来一辆摩托车,要快就要提心吊胆,而为了快采取封闭的办法,不方便道路两侧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也不答应,这一点宁扬公路的教训极为深刻。在人口密集、土地金贵的发达地区,这成为两难选择。因此,大桥北连接线可一步到位采用立体高架,上层为远距离交通及城际快速通道,使大桥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下层为城际和市区内交通。为缓解资金问题,可采取一次设计、分期分段实施的办法。这样做,看似有些超前,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最大限度发挥大桥在近、远距离交通中的作用,免得为未来发展埋下伏笔,几年一过又要投入巨资拆建,使城市交通建设从一开始就少留遗憾。同时,采取立体高架的设计思路既可永久性解决沿路两侧人员交通这一难题,使整个城市连为一体,也可大量节省土地,为城市建设留下宝贵资源。
长三角沿江发展线的重要节点,连接苏南、苏中、苏北,人流、物流密集,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要紧是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着眼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快捷交通的新格局,谋划连接上海、南京与苏南的城际轻轨,为高速铁路的发展作出预留。同时。还要根据城市正在修编的规划重新明确城市交通框架,在更大范围内构筑高港、海陵、姜堰、泰兴城际环型轻轨,以及溱湖溱潼、戴南张郭之间的城际和市区干线交通网,建立连接市区与市区、市区与大桥、港口、机场、车站的快速通道,使我们的城市交通有前瞻性,不但快捷方便,还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提升产业布局。新世纪我们应该有新的理念,即以空间换时间,如北京、上海乃至现在的南京,市内距离可能仅几公里、十几公里,坐车却需要半小时、一小时,而我们泰州泰兴、海陵、高港乃至海陵与溱湖、戴南张郭间距离二三十公里甚至三四十公里,如能有快速通道相连,可能也仅只需要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这笔帐应该怎么算,我想再清楚不过,如果再加上生态帐、环境帐,恐怕更是不言自明了。
3、优化中心城市产业布局
大桥的建设将使苏南苏中连成一体,沿江两岸遥相呼应,人员的往来、商品的流通、信息的交流、港口、铁路、民航等公共设施的社会化使用成为可能。因为联系的快捷和成本的降低,泰州的岸线、港口、劳动力、土地等将成为吸引上海、苏南企业转移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十分珍惜岸线等不可再生资源,控制低层次产业转移,少发展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产业,杜绝发展污染产业,鼓励发展物流、港口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整个高港当成一个大的开发区来定位,不断提升沿江产业层次,为建设转型港口城市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城市产业布局要做到前瞻性和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性。产业布局的前瞻性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要做到产业布局的前瞻性首先要做到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在泰州,就是要结合大桥、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江海高速、宁通高速扩容等重大基础设施因素来考虑,特别是对国家的、省的重大项目要有专人预测、专人研究,包装申报,积极争取,这样才不至于到时措手不及,乃至产生新的浪费。要重视产业集群的培育,产业集聚度越高,产业集群优势越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城市的竞争力也就越高,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现阶段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出现强劲的高速增长势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空间分布日趋集中,依托工业园区和众多城镇,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块状产业分布格局。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市区一方面要依托大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设施,构建优势产业园,形成新的医药、机电、软件等高端产业集聚,一方面应根据各类园区建设星罗棋布,尤其是市区两级各自布点较多、体量不大的实际,果断对一些园区进行调整整合,以防园区和产业建设的低层次和重复建设,我认为要吸取苏南的经验和教训,防止走新形势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道路。
国务院近期审议通过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定位已由原来的“全球制造业中心”转为以服务业发展体系为主。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当二产占三次产业比重达45%、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城市产业发展将受到资源、能源瓶颈的严重制约,同时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链延长,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一个明显增长。泰州市区目前二产占比达68.5%、人均GDP达7326美元,服务业占比虽长期在30%左右徘徊,但近年来已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天赐良机,把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发展作为市区的重大战略,加快由传统的加工制造向现代的研发制造发展,由劣势的硬制造向优势的软制造发展,由历史的偏重城市向当今的偏轻城市发展,由以产业工人为主的蓝领城市向以知识劳动为主的白领城市发展,为泰州的软制造和知识城市创造基础条件。建议有关部门专门制订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支持力度,实现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强力推进二产的三产化,突出招引服务外资大项目,倾心打造“白领城市”。在大桥北连接线高港滨江新城一侧和海陵建立物流园区和服务业或创意产业园区,市区联手依托高教园区、高港科技创新园、九龙台商工业园建立IT、研发设计等服务高端产业园区等等,利用大桥建设的机遇,尽快推进市区产业结构转型,努力将泰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系泰州市社科联主席潘时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