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来,暑湿之气渐消,气候变得干燥,所以很多人往往不同程度地感到皮肤、口、眼、鼻等部位有干燥感。此时,一些肺气虚弱的人开始出现鼻炎、咳嗽、自汗,肝肾不足的人常出现盗汗,睡眠时腿抽筋等症状,这主要与人体内的大量水分丢失,秋燥耗伤阴津有关。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液比中青年人要少15%左右,加上血管弹性较差、血黏度较高,因而燥伤津液后,血液进一步浓缩,在血管中流动速度进一步减慢,一些管径较细的重要血管,比如脑部血管,很容易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是脑血栓高发病率的季节之一。此外,大部分老年人的胃肠蠕动功能较差,大便容易干结,如厕时蹲的时间过长,使周身血液流通不畅,也极易导致血栓形成,部分老年人此时排便用力过猛,往往导致在血栓形成后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破裂,也就是所谓的脑出血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应该注重补水,那么应当如何饮水?
首先,饮用何种水较适宜?据研究,自来水烧开后再冷却,最有利于健康。经过烧开后的水,其中所含的气体减少了一半,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增加,则与人体细胞内水的特性最为接近,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膜而为人体吸收。
其次,何时饮水较佳?1):睡前:同人的生理激素水平类似,人的血液粘度一般在早晨4点至8点会达到高峰期,之后缓慢下降, 所以老年人入睡前,喝下约200-300ml白开水,第二天早晨人体的血粘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有效防治血栓形成;2):晨起:清晨起床后空腹时先饮下约300-400ml白开水,既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同时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也可喝杯低渗盐水,既能稀释血液,又能刺激胃肠蠕动,产生便意(一般是食盐0.5克左右加白开水250毫升)
再者,饮水多少较合适?按照医学要求,正常人体除三餐外,每天还需要另外补充1500毫升的水,这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当然对于一些有心脏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饮水量则适当予以减少。但同时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后,喜欢猛喝暴饮,导致血容量迅速扩大,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跳过快,产生心慌、头晕等症状,有心脏基础疾病患者甚至会出现心脏衰竭可能,此外大量一次性补液还会突然冲淡胃液、损伤胃黏膜,影响食欲及胃消化功能。
总之,在这多事之秋,老年人能坚持每天主动饮水,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病、预防尿路感染等均大有裨益,但是因做到个体化差异,适当饮水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