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然科学家、宇宙物理学家、天文爱好者一封 公 开 信 敬爱的科学家、爱好者: 您们好 时至今日,人们只知道“能量守恒”是力学“第一定律”,却忽略了物质包括物体的运动,才是产生能量、产生力的极其重要的根源。以至在自然科学领域,尤其在宇宙物理学方面,至今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各种观点争论不休,或者停留在“科学假说”层面之上。 比如:“万有引力”的“力”从哪儿来的?推动天体运转、星球运行、自转的(天文学家)所谓“宇宙的第一推力”的力,从哪儿来的?“黑洞”的引力为什么那样强,以至连光都无法逃逸?人们已经知道“爆炸诞生了宇宙”。那么,诞生宇宙爆炸的“力”,又是从哪儿来的? 先从最简单的物理现象说起。 1 万有引力的力哪儿来的? 三百多年前,大科学家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认为:引力跟星球的质量成正比,跟两星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按“万有引力”的说法,凡有质量的物质,都有引力,即所谓“万有引力”。 可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某些星球的质量比诞生它的母体要小得多,比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们都来自于恒星“死亡期”的超新星爆炸,炸掉外“壳”,内核部分向中心坍缩。有科学资料显示,其恒星质量与太阳差不多的“中等恒星”,内核部分将坍缩成一颗白矮星。 倘若恒星质量大于太阳1.4倍,内核部分将坍缩成一颗中子星;恒星质量大于太阳3倍,内核将坍缩成一颗黑洞。(也有科学家通过计算认为: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10个太阳质量时,它最后有可能变为一颗中子星。当质量小于10个太阳时,它最后只能变成一颗白矮星。这里不作赘叙。) 估且不论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每天燃烧所挥发出去的物质,仅就恒星最终的“坍缩”,也只是内核部分的坍缩,仅为恒星总质量的一小部分,可是,它们(白矮星、中子星)的引力,却非常强,尤其黑洞引力之强,连光都无法逃逸,远远超过了诞生它们的母体---恒星。 这种状态下,天文学家们应当关注到:这些直径小、密度高的天体都在高速旋转,有科学资料表明:某些中子星的自转速度,竟高达每秒钟30圈之多,可见星球的引力与其自转速度,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那么星球的自转,为什么会产生引力呢? 人们知道,球体在转动时,一般会产生两股力,一股是向后挤压的所谓后坐力,一股是向外抛甩力的离心力。 由于球体是一整体,组成球体的物质,也已成了旋转的一部分,在没有加速度的状态下,后坐力也就成了往下挤压的重力。 这就是地球上所能感觉到的物体的重量。 而离心力也在星球周围形成了一股抛甩力场。高速旋转的星球,正是“拉”着这股抛甩力形成引力的。 也就是说:如果星球停止转动,那么,无论它的质量有多大,它的重力和引力都等于零。 这就证明了尽管月球的质量没变,但因其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它的引力也就越来越小,它也就以每年平均5.8厘米的速度(也有科学家说是94.5厘米),渐渐远离地球! 同时,由于星球向内挤压的“向心力”,和向外抛甩的“离心力”的相互平衡,才使星球保持了相对“球”形,也使星球的引力无论在赤道还是在两极,都是相等的。 2 什么是黑洞? 天文学家们认为:比白矮星的自转速度更快的是中子星;而比中子星转速更快的,就应当是黑洞了。只有在“黑洞”的表面速度超过光的逃逸速度----每秒30万公里,它才能“吃”得住光。 要解释黑洞的表面《旋转》速度,超过光速,先得要说明一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 如果相对论只是认为:真空中前进的光速不变,这是对的!因为本人认为:运行物的质量接近零,它的加速度也接近零! 比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光,地球的引力对其不足以发生作用,那么,它的速度就不会改变----每秒30万公里!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向水星发射了一艘“水手10号”的宇宙飞船,他们先让飞船飞向金星,获得了金星引力的加速度。尔后又与金星“插肩而过”,使之在金星抛甩力的作用下,就像在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的飞机一样,获得更快的加速度飞向水星。 从理论上讲,如果这艘飞船再飞向若干颗“金星”,并且与它们“插肩而过”,那么,它的加速度应是无止境的! 由此可见,速度是度量单位,不存在上限!而光速则是这一标的物的前进速度,这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可能混淆! 所以,“黑洞”就是一颗比中子星旋转速度更快,其表面旋转速度超过光速的“星球”。 3宇宙的诞生。 天文学家把人们所能探测到的星系范围,称之为“我们的宇宙”。 如果我们的宇宙运行,亿万年都保持总体不变,比如:一直在膨胀,那么,我们有理由认定:我们的宇宙就是从一个“原点”上爆炸诞生的。那么,这个“原点”又是什么呢?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天文学家已经熟知的,恒星的归宿与诞生的循环过程。 如果一颗比太阳质量大三倍的恒星,它的晚年历经“红巨星”的演变之后,内核坍缩成一个密度极高的核心----黑洞。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掀掉”外层,使之成为“膨胀星云”。再历经若干亿万光年演变,不断有“天外来客”----陨石、星云包括被其“掀”出去的“膨胀星云”等物质,再度进入这颗“黑洞”的引力场,被其“吞噬”(科学家的说法)。结果,黑洞的体积将会越“吞”越大,转速也因其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负担”加重而越“吞”越慢。 最终,黑洞的转速终于慢于光的速度,其内部物质也由原来最基本、最原始的粒子状态,逐渐演变成中子星状态;白矮星状态。如果“吞噬”星云或其它宇宙物质继续存在,那么它的内部物质将会发生热核反应,以至诞生出一颗新的恒星。 这就是宇宙物理学家们眼中的恒星诞生过程!有科学资料显示:猎户座大星云正在被吞噬酝酿着新的恒星。 鉴于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诞生宇宙的爆炸原点,就是一颗巨大的黑洞----超光速旋转的天体! 4 “宇宙的第一动力”是怎样形成的? 当这颗(诞生宇宙的)巨大黑洞,由于吞噬进所有太空天体----包括银河系、麦哲伦星系、仙女星系在内的所有数以亿计的星系,它的质量和体积不知要比诞生恒星的黑洞重大多少倍!其爆炸威力,也不似恒星归宿时的超新星那样,只炸出一团“膨胀星云”。而是无数颗“黑洞”“碎块”(不一定是黑洞状态)飞向宇宙太空。由于爆炸的能量传递,碎块再度发生爆炸,最终炸出了“我们的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所有星系! 换句话说,我们的银河系中心,“残留”着一颗黑洞,是它当初的爆炸,诞生了银河系。而其他所有的“河外星系”中心,都存在着黑洞,是它们的爆炸,诞生了数以亿计的“河外星系”。与此同理,在“我们的宇宙”中心,也同样“残留”着一颗巨大的黑洞,是它的最初爆炸,诞生了宇宙。 而“宇宙的第一推力”,正是由于数以亿计的黑洞的爆炸,产生留下的炸飞惯性而形成的! 5 宇宙的归宿 人们知道,我们的宇宙依然在膨胀。这说明它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它诞生时的爆炸惯性依然存在。一旦由于星系之间、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相互牵制,导致爆炸惯性逐步衰减至零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宇宙膨胀到足够大,超出了各星系、星球之间的引力场,“万有引力”也随之消失了。这个时候,诞生所有星系以及“我们的宇宙”的黑洞的引力,将会发生作用,吸纳、“召回”和吞噬着所有被其爆炸出去的天体。这时候的宇宙将会收缩,直至重新被吞噬进诞生我们的宇宙的黑洞之中,以至黑洞在吞噬被其炸出去诞生宇宙的所有天体,从而变慢转速再度发生热核反应,最终导致爆炸,从而完成一次“我们的宇宙”归宿与诞生的大循环! 需要强调的是:“黑洞”本身并不会爆炸,它只是超大新星爆炸,以及诞生星系、诞生宇宙的天体爆炸的“遗留物”。是一颗比中子星密度还要高的最基本的粒子星球,只有在吞噬进大量宇宙物质,使其体积越吞越大,旋转速度也越来越慢,其内部结构开始“松动”,产生了热核反应,才能在其体积、温度和压力都达到了爆炸的临界点,发生爆炸的! 或许科学家们认为(物质的)运动产生能量产生力,是力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早在中学物理课文中已有教诲。 本人认为:恰恰由于这是一个“最基本原理”,以至科学家们被自己(后来学到的)渊博的学识迷住眼睛,就连自然界中的许多最原始、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也成了“未解之谜”。 只要科学家们牢记,运动产生能量产生力,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能量不会产生力,哪怕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都是如此,这一最基本的“定律”。那么,自然界中无论宏观世界中的“宇宙起源”,还是微观世界中科学家们苦苦寻找的暗物质、暗能量,都能获得最有益的提示,以至最终找到最正确的答案。 由于我们的宇宙,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从一无所有的零开始,历经数以亿万年的演变转化而成的,而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们的苦苦探寻,不过是在寻找这一演变过程中的种种规律和特征,以便最终找到那个“零”。 也就是说,只要人们掌握了自然演变过程中的“基本特质”,将会是人们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 比如,眼下最热门的量子力学,人们无法解释“超时空瞬间转移”的量子态,以及“量子纠缠”的力学现象,人们不妨把关注点集中到“感应学科”方面来,就像几年前人们所注意到的“一卵双胎”的同胞兄妹之间,所存在的“超时空瞬间转移”的“心灵感应”一样,或许人们就会找到揭开量子力学“本来面貌”的金钥匙! 此致 敬礼 卢赋吟 2013年5月7日
该贴已经同步到 云帆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