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 年丁文江的贵州印象
杨 建 忠
(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内容摘要:丁文江1911年游历贵州,在游记《我的第一次内行旅行》中记录了他的贵州之旅。贵州独特的气候、地貌、交通、经济、民族风俗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以后的研究工作。他对百年之前贵州的记述和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丁文江 贵州 旅行 印象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120-123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出身仕绅家庭,早年负笈日本,后来在吴稚晖影响下到英国留学。归国后历任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长、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北京大学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在他并不漫长的一生中,他主持多项地质考察和调查,其足迹遍及西南、华中和华北,特别跋山涉水多次深入川滇黔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和矿产考察并开展古生物研究,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他又是“科玄论战”主将,否定张君劢“科学对人生哲学无所作为”的观点,狂人傅斯年誉之为“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1]胡适称他是“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是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2]。1932年,他根据自己1911年游历云南、贵州及湖南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我第一次的内地旅行》发表于《独立评论》第5号,其中的《“地无三里平”——雍正以前的地图、新旧驿道》、《人无三分银——贵州人吃盐的方法》、《贵州的土著民族》、《一千五百里的水路——从镇远到常德》等篇记录了丁文江的贵州之旅,[3]为我们留下了100年之前的丁文江所见所闻的贵州。
1911年(宣统三年)5月10日,在英国留学七年后,揣着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双科学士的丁文江从欧洲归国。他放弃常走的简便的直达上海的海路,中途在越南的劳开下船,开始了第一次内地旅行,也是作为地质学家的丁文江进行的第一次科学考察。他乘坐刚通车的滇越铁路列车到昆明,逗留了两个多星期。5月29日,丁文江脱下西装,换成长袍马褂,戴上黑纱瓜皮帽,装了假辫,留了小胡子,时任云南高等学堂监督叶浩吾派了两名徒手护兵护送,雇了9个“麻乡约信轿行”的脚伕挑了仪器书籍,浩浩荡荡从昆明出发。[2]经过马龙、沾益、白水、平彝(今富源),6月初到贵州境内。
全文PDF下载:稍后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