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赵一凡《香格里拉至乡城 / 徐霞客与丁文江》---东方早报

2676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9-7 17:34:0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4月9日周六:香格里拉305公里至乡城,多云有小雪,4-21摄氏度。加油250元,每升7.97元,沿途无过路费。
  五点倏然醒来,窗外大风呼号。吸氧一轮,头脑清醒,干脆起来洗漱,晨读一小时,读的是斯坦贝克的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这个书名很逗人,说白了就是“带着小狗查理,驾车寻找美国”。1986年,我准备回国写论文,临行前去导师艾伦的书房告别说:入学后,老师规定我每年出游一次,先北后南,由城到乡,毕业前再来一次横穿美国的考察。这一要求不奇怪,因为艾伦是美国学(American Studies)元老,而我跟他读博,方向就是美国文明史。
  惆怅中,我说我会飞来美国看老师,不过很难完成一次横跨美国之旅(A Cross-Continental Trip)了。老师从架上取下两本书。照他的世故说法,这两本“美国最佳游记”,足以让我旅行成癖,进而伴我到老:其中一本是《大峡谷探险》,另一本即《带狗寻找美国》。我老师料事如神!后来的岁月里,我不但学着斯坦贝克穿行美国,而且在花甲之年,踏上了寻找中国之旅。
  斯坦贝克在加州小镇长大。由于生性好动,他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先后去农场、工厂、筑路队打零工,一边四处流浪,一边写作不辍,渐以文笔出名。其早期小说《天堂牧场》、《人鼠之间》,被誉为“真正扎根美国生活”。
  美国大萧条期间,斯坦贝克跟随大批无业游民,走遍西南诸州,写出《愤怒的葡萄》。1962年,斯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他写完《带狗寻找美国》。是何原因促使这位大作家,又一次走上漂泊之路?他给出理由如下:
  “如今美国人丰衣足食,沾沾自喜,却变得可悲、贪婪、不健全。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坐在沙发上寻找灵魂!而我也老眼昏花,居然不记得自己国家的情调、气味和声音了。所以我必须重返荒野,义无反顾——我要独自上路,驾驶小卡车,带上查理,一路绕开城市,穿行于小镇、农庄、牧场之间。我将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了解它的语言、观点及变化。我早该走这一趟了!”

  八点出县城。转过山口,就遇上公路大修,时速三十五公里。中甸至尼西乡五十公里全是工地:碎石遍地,塌方不断。我的心情却挺好。为什么?一来这条路刚刚取消了管制!二来它虽难走,却是古趣盎然的茶马古道。小安要求试驾,我批准她慢走,但有困难如下:路面碎石密布,司机要找出尖锐石块,加以绕行跨行。一旦扎破轮胎,就会漏气爆胎;大车碾压形成深辙,其间多有大石。小车轮距窄,不可顺辙走:那会刮蹭小车底盘,导致油管破损。
  小安尽力避让尖石,但仍发生了刮蹭。我再教她:要走一高一低,就是让一边轮子碾压路脊,另一边落在沟里歪着走,方可安全通过。小安与烂路搏斗十八公里,疲惫不堪,自请下岗。停车休息,换小平试驾。走不到四公里,路边塌方,双向大堵。我见情况不妙,换下小平,小心绕过塌方区。
  十点半,我们在一片沙尘飞扬中,仓皇路过尼西乡,错过了贺龙桥。过奔子栏,路况转好,我们在瓦卡村停车加油,这里油价升至7.97元。询问镇上的藏族儿童:贺龙桥在哪里?他们大喊:“你们走过了!”
  红军桥又叫贺龙桥。1936年5月7日,红军前卫到达尼西乡幸福村,发现路边有一木板,上写“对面山上有土匪!” 师参谋长汤福林命令部队泅渡。战斗中,汤参谋长和几名战士不幸牺牲,村民主动掩埋遗体。红军走后,老乡在此修起红军桥。2006年,贺龙女儿贺晓明亲临故地,向老桥献花。由于老桥年久失修,浙江传化集团主动出资,改建水泥桥,并认护这座红军遗址。
  出瓦卡,驶上一条得荣县道,标号X041。这条路沿着水量丰富的定西河蜿蜒前行。两岸大山狰狞,寸草不生,沿途少见村落。我们在峭壁下停车,拍摄曲宗大桥,但头顶不断有沙石落下,令人心惊。
  得荣古名“得隆”,藏语意指“峡谷地带”:金沙江从北向南流过该县,切割出许多峡谷。东汉时,此地为白狼国属地,唐宋属吐蕃。1939年西康省成立,得荣为第五行政区。作为高山峡谷地带,得荣日照充足,号称“中国太阳谷”。此地盛产水果和木材,中药材以虫草、贝母、雪莲著称。

  十二点进得荣县城。县城不大,却因地处峡谷,人车拥堵。我们在县政府门旁停车,闻香摸进一家砂锅居,要了两只砂锅一笼粉蒸肉,还有豆腐干炒肉,干烧莲白。全部吃干净,付钞97元。饭后出县城,须掉转车头,再过十字路口。那里人车拥堵,一片麻乱。指挥的交警看见北京车牌,微笑行礼。转入河西上街,再转XV09县道。我的路书上,记有一驴友描述如下:
  此路南起云南中甸,北到四川巴塘。路面虽烂,风景还不错。有四十公里沙石路面,遇大雨可能陷车。如陷车,乘客必须脱鞋涉水,以方便司机一人驾车冲关。假如前车陷车挡道,过路人只能一齐帮忙推车,否则谁也过不去!
  平安读至这一段,未免心惊。听说途中还要脱鞋下水,她俩就自作主张,在海口买了三双高腰花胶鞋(叫我咋穿?),又坐飞机带到丽江。可我今天发现:这条县道经过大修,路上既无大片积水,也无推车之虞。不过沿途石山耸立,满目荒凉,耳边一片风嘶水吼。河边悬崖处,有红色石块堆积。连过几处弯道,我才看出这是养路工提醒司机:路基脆弱,小心坠崖!
  过翁甲神山,村寨渐多,个个高挂国旗。成群结队的藏区儿童,欢天喜地走在上学路上。这些孩子见到过往汽车,都会停下来举手行礼。眼看深入藏区,我忍不住开始唠叨,向平安再说一遍藏区旅行须知:
  滇川藏三省区的藏族儿童,见到车辆会行少先队礼,游人应摇下车窗、挥手致意。路过悬挂国旗的藏族村寨,应向路边藏胞挥手,大喊“扎西德勒”!在给藏胞拍照前,要征得人家同意。进入景区后,会有藏民盛装迎候,并带有披彩牦牛、威武藏獒,与游客照相留念。此时要问明价格,先交钱、再拍照。
  康巴男子身上带刀,这是传统习俗。藏家禁忌:家有病人,屋外插青枝柏叶,在石头上放红线,以示谢绝客人。进入藏家不要吹口哨、唱情歌,不许乱摸佛像。吃奶渣忌用筷子。在火塘边就座,要听主人安排,只能盘坐。不准跨越火塘!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
  我让小安察看驴友版地图。她报告:这条百公里路段上,居民点有斯闸、茨巫、正斗、热打四个乡。我们已过茨巫,很快要进乡城县了。
  乡城面积五千零十六平方公里(比得荣大出两倍多),人口三万。该县原名“桑坡”,藏语含义是掌中佛珠:由于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硕曲、玛依、定曲三条河贯穿全境,两岸平坝、草甸、海子相连,宛如串串佛珠。
  两点过正斗乡,开始向上攀升,路边不断出现云杉林、雪松林。我不敢让平安试驾,她俩倒也安分,一路静观龙宝盘旋。爬到山顶,俯瞰山下,那一辆辆挣扎上行的大卡车,酷似小蚂蚁。行至四点,我告诉平安:原计划四点到乡城,现已不可能。前面雪山越走越高,路面稀烂如泥。我们若能天黑前进城,就算走运!五点爬上三千八百米的马鞍山垭口,雪花飞舞,车外温度降至五摄氏度。
  天色渐暗,我驾龙宝快速下山。忽闻一阵马达声响彻山谷,原来是一群藏族小伙开摩托飙车来了。转一弯,又见路边燃烧狼烟,烟气呛人 ——原来乡城古为白狼羌地,当地老乡点狼烟,是对外人的礼遇。终于看见一大片白色民居,到县城了。说明一下,如今县城不叫桑坡镇,而叫香巴拉镇。
  为发展旅游,云南省抢先一步,2001年将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不久中甸有了机场,游客纷至沓来。四川省痛失先机,也于2005年宣布,乡城县城更名香巴拉镇。藏语中香巴拉与香格里拉同义,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改名后的香巴拉镇,距省会成都八百六十公里,如今也变成了游览胜地!
  驱车进香巴拉。小镇只一条街,贯穿全城。镇上挺热闹,沿街排列宾馆、饭店、土产店。较大的宾馆有雪域红酒店、卡莎莎大酒店。据网上说,这几家酒店都是藏式民居,院内有停车场,房间能上网,还配送中餐。
  小安提前预定一家宾馆,名叫扎西大酒店。她打手机联系女店主,那女子在闹市区与人谈生意。我们在香巴拉南路找到她,她却要我们往回开,回香巴拉北路。于是小安下车步行,我和小平带上女店主,开车进酒店。
  乡城民居一片白,酒店也不例外。上二楼,门窗全漆成了橙黄。藏族店员说,当地人是格鲁派,格鲁派尚黄。为何外墙一片白?那是因为哈达洁白!又说乡城人盖房,皆从附近山上挖白土搅浆,再把外墙涂白。我却心存怀疑——这么个白法,难道与“白狼羌”一无关系?
  安顿下来,我又暗自庆幸:亏得没有赶路去稻城(三千七百五十米)!今晚我们借住乡城,不但及时赶到,还能舒适过夜。晚餐泡方便面,边吃边看《丁文江传》。饭后写日记,又作读书篇。

  徐霞客与丁文江
  明崇祯十四年,徐霞客病逝江阴。他死后三年,明朝覆灭。其后三百年中,霞客手稿散佚,事迹湮没。1921年北京文友会上,忽有一洋装人士用英文讲演徐霞客,称赞他是发见长江源之第一人!此人随后校注《徐霞客游记》,编撰《徐霞客年谱》,1928年交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徐公始为今人所知。
  以上见闻,出自胡适《丁文江的传记》。丁先生出身江苏富绅之家,早年留学英国。归国后,他历任北大教授,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十数年间,丁公考察长江流域,勘探西北矿藏,推动北京猿人发掘,功莫大焉。
  丁文江如何得知徐霞客?他自述十六岁出国,饱读洋文,竟不知有霞客其人。后经云南叶浩吾老先生提醒,方于上海购得一册《徐霞客游记》。1914年,他携《游记》考察西南两百余日,始惊叹霞客精力之富,考察之精。
  从徐霞客到丁文江,中国文人求知方式陡然一变。其进步趋势,即从读书到行路,由务虚到求实。同时关心国事,采纳西学,追求一种兼顾中外之“新学”。当然这三百年间,还有林则徐、左宗棠、王国维、陈寅恪等人的贡献(待我驾车到新疆后再议)。这里先录下我对徐丁二公的比较意见。
  其一,丁公赞赏徐公“读书细心而不为书奴,观察精心而重实证”。针对徐公所记“宿舍之陋、饮食之恶”等细节,他表示非亲临其境,不能真知此中苦况。《游记》序言中,丁公惺惺相惜,指徐公“以性灵游,以驱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以我拙见,此二人心相通、命相似也。
  其二,丁公留学海外,思想先进。凭其科学素养,他搜集新图三十六幅,弥补《游记》缺憾,订正《江源考》中错误,又细察曰:“徐公路线和我大致相同,可惜11日到30日游记残缺,他对金沙江的直接观察,已无记录存在。”
  其三,丁公提倡科学救国,致力公益事业,一生成就斐然。例如他创建地理学会,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发起玄学科学论战,编制《中华民国新地图》,出版《云南土著人种》,实为民国第一传奇文人。
  1936年,丁公在湖南探矿,因煤气中毒骤亡,葬于长沙岳麓山。蔡元培闻讯,誉其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胡适也自我批评道:“此君治学之外,有办事干才,不像我们书生,只能拿笔杆,不能做事。”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6/17/80952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9-8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丁文江不愧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