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中国古代诗词曲之明刺暗讽

1938人阅读  4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09:47:38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明刺暗讽

讽刺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对讽刺的本质有概括,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诗人要揭露,要抨击,但由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他不径直指斥,而以讽刺手法来表达。讽刺是带刺的玫瑰,是笑和刺结合的艺术,戳穿假相,揭示矛盾,笔调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贵在入木三兮,突锐深刻,虽然有时表面并不见锋芒。

五代·花蕊夫人《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姓徐,才貌双全,很受后蜀孟昶的宠幸,封贵妃,花蕊夫人的别号也是孟昶取的。古来以花喻美女,夫人美到花尚不足以比拟,故号为“花蕊”。古代一直有“女人祸水”、“女人亡国”之说,所谓妲己乱朝政,褒姒戏诸侯,亡国之君都可以找一个女人做替罪羊。但是《述亡国诗》却一反传统观念,为女人亡国洗清罪责,采取明刺手法,矛头直指君王大臣。诗开头直述“君王城上竖降旗”定下全诗基调,第二句马上以“妾在深宫哪得知”对举,明确表示,后蜀亡国完全是“君王”昏庸无能、主动投降造成,她是一个妃子,被禁闭在“深宫”完全不知道。而且,“君王”手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都只能眼睁睁看“城上竖降旗”,她作为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能有回天之力?不过,她虽无力回天,但也知“竖降旗”是奇耻大辱,所以用自己不知来辩解,而“君王”却是亲手“竖降旗”的。这样,首二句便在对比中对“君王”的觍颜投降作了辛辣讽刺。后二句则对大臣作了尖锐讽刺。文臣既不能安邦,而武将虽还有“十四万”兵,是攻打后蜀的六万宋军的两倍以上,却都不敢抵抗,慌忙“解甲”丢盔投降。一个“齐”字下得很有分量,辛辣讽刺了武将们投降的狼狈彻底。“更无一个是男人”则是尖锐直刺,这些人常常自称“男子汉大丈夫”,轻鄙妇人女子,但到了关键时刻,男子汉气概到哪里去了呢?真是枉称须眉男子,只会欺凌妇女弱小,在敌人面前一个个都是贪生怕死的软骨头!诗人愤怒至极的感情以冷峭讽刺出之,尖锐深刻,显现出巾帼女子的堂堂正气。“无一个”与“十四万”对比,“男儿”与“妾”对照,鲜明强烈,笔锋犀利,写得痛快淋漓,讽刺入骨。

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

此曲以“讥时”为题,尖锐嘲讽那些达官贵人,采用的也是明刺手法。但在写法上,与花蕊夫人的明斥直刺不同,多通过形象描绘和生动比喻来讽刺。一般对子都是两句一对,也称对联,诗词中也是两句成对,散曲中却有一种独特的“鼎足对”,即以三句为对。此曲开头三句即以一个鼎足对为达官贵人们画像:“铺眉苫眼”,挤眉弄眼,是状其装腔作势借以吓唬平民百姓;“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拳头,是状其凶恶逞威,欺压良善;“胡言乱语”是说其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就是那些官位高至“三公”,俸禄安“享万钟”的达官贵人们的“尊容”,描画中充满了嘲讽和轻鄙。而他们这一切还“成时用”,在这个时代正合时宜,很吃得开。这就把刺官和“讥时”联系到一起,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混乱。接下去以“大纲来(大概,总之)都是哄”一语总结收煞,讥刺这些家伙都是一群大骗子。而以“说英雄谁是英雄”一问转折,又以一个鼎足对引用三个典故说“英雄”。“岐山鸣凤”,《国语·周语(上)》说,周朝兴起时,有凤凰鸣于陕西岐山。“南阳卧龙”,指隐居河南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渭水非熊”,《宋书·符瑞志》上载,周文王出猎前占卜,有将获“非熊非羆”之语,果在渭水之滨遇吕尚(姜子牙),拜为师。这些高官显宦冒充时代“英雄”,表面上好像清高拔俗、有利于时的“鸣凤”,志大才高、智慧超群的“卧龙”,辅佐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很是英雄,实际上不过是些好斗成性的“五眼鸡”(乌眼鸡),专会毒死人的“两尾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三脚猫”。什么“英雄”,连狗熊都不如!而如今社会上最“成时用”的,正是如此“英雄”。散曲一气直下,生动形象,痛快淋漓,对高官显宦作了辛辣的讽刺,也讥刺了让这些人耀武扬威的黑暗社会。鼎足对的运用,如紧锣密鼓,大大加速了散曲的语言节奏,强化了散曲的气势,使讽刺显得更加尖锐有力。

明·解缙《溪隐图》

明·陈铎〔水仙子〕《葬士》:

寻龙倒水费殷勤,取向敛穴无定准,藏风聚气胡谈论。告山人须自忖:拣一山葬你先人,寿又长身又旺,官又高财又稳,不强如干谒侯门?

此曲也采用明刺写法,但与上列作品不同,是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揭示其自相矛盾而形成尖锐讽刺。葬士是专门替人占看葬地风水的术士,即堪舆家,欲称风水先生。曲先以一个鼎足对写他为人占看风水。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山势起伏绵亘的脉络为“龙脉”,气脉所结为“龙穴”。“寻龙倒水”即寻找龙穴,避开地下水,选好风水宝地。“费殷勤”写出其认真仔细。“取向敛穴”即选取好方向,定下墓穴埋棺下葬,“无定准”已语含讥刺。“藏风聚气”是堪舆家对所选定风水宝地的解说,藏有龙风,聚有宝气,后人定将得到福荫,能做大官。但诗人直斥为“胡谈论”,一语否定。不过,这种否定批评虽态度鲜明,语言斩截,却并无力量,不足服人。散曲的成功在于,马上一转,幽默地“告山人(风水先生)须自忖”,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出其自相矛盾处,把堪舆家置于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你既然如此会看风水,就应该选一座宝山“葬你先人”,这样托先人之福,就“寿又长身又旺,官又高财又稳”,什么好处全都有,那“不强如干谒侯门”,何必为豪门贵族去寻风水宝地,巴结奉承他们?这就以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揭穿了葬士搞风水迷信的荒唐无稽,欺蒙骗人。讽刺入木三分,尖锐有力,却又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师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与上面作品明刺不同,此诗采用暗讽手法。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朝廷想起用他以及被贬“八司马”中人,召至京师。此诗就是他从朗州(今湖南常德)回到京城长安时写的。诗借写人们去长安玄都观看花,暗讽当时得意的新贵。开头写看花的盛况。“紫陌”指京城街道。“红尘拂面”极写人来往之多,在长安大街上,尘土飞扬,扑面而来。“无人不道”,极写看花者回来之兴高采烈,尽管满街尘飞,但人们边走边说,兴奋之情难以抑制。“玄都观里桃千树”,正面写无数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最后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尽量刘郎去后栽。”当年“刘郎”在京,并无什么桃树,十年后,“刘郎”回京,玄都观竟然已“桃千树”,迎春盛开而引得观者如堵,尘飞遮道。十年变化之巨大,令重到的“刘郎”感慨万千。表面看,诗是写自然风物变化,但骨子里却以暗讽手法写社会人事变迁。诗以“玄都观”暗指朝廷,以桃树暗指朝廷新贵。“一朝天子一朝臣”,十年来,新的执政者任用私人,朝中完全另换了一班人物。当年王叔文集团搞“永贞革新”,是与“刘郎”志同道合的一些人活跃在朝中。革新失败,“二王”(王叔文、王伾)、“八司马”都被贬斥外调,那些反对革新的人、投机取巧的人,成了政治上越爬越高的新贵,而且成朋结党,竟然已“桃千树”了。而许多趋炎附势、阿谀奉迎的小人们,还争先恐后奔走权门,就像在滚滚红尘中赶热闹看桃花去一样。“尽是刘郎去后栽”一语,既隐刺朝政翻覆无常,更暗讽新贵借反对排斥革新派人士向上爬。那些红得发紫的新贵们,只不过是“刘郎”被排挤走后才爬上来的罢了。正因为诗藏暗讽,语含轻蔑,所以触怒新贵,“诗当日传于都下,有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孟棨《本事诗》),诗人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但十四年后,当刘禹锡再次被召回京时,又写下《再游玄都观》诗,中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在讽刺中显出坚定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此诗以暗讽手法写时事,尖刺内藏而入木颇深,耐人寻味,诚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言:“讽刺之词,直诘易尽,婉道无穷。”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此曲也运用暗讽手法,但与刘禹锡诗不同,是借物暗讽。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载:“正德间,阉寺(宦官)当权,往来河下者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喇叭),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王磐号)乃作《咏喇叭》以嘲之。”宦官当权是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大弊病,武宗正德年间,大宦官刘瑾专权,有“立皇帝”之称,不仅政治上揽权胡为,经济上也大肆盘剥人民。此曲便是借咏喇叭暗讽宦官大肆搜刮、鱼肉百姓的罪行。表面看,此曲所咏是为“官船”来往开道的喇叭,“曲儿小腔儿大”是绘其形,“抬声价”是从官府角度写,“愁”、“怕”是从“军”、“民”角度写,都是突出其威风。但实际上,都是借咏喇叭暗讽在运河沿岸胡作非为的宦官。“曲儿小腔儿大”,既是具体描绘喇叭外形,也是写喇叭吹奏的乐曲虽很简单但声音却特别宏亮,借以暗讽宦官职位不高(不过是皇帝的奴才)却作威作福,口气极大。接下又以喇叭声音响亮来讽刺宦官摆驾子“抬声价”,在运河沿岸一带装腔作势,鱼肉百姓,实际也闹得“军愁”、“民怕”,所至之处,喇叭一吹,便“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最后“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揭露了宦官残酷盘剥人民、榨干血汗的罪行。形象生动的暗讽虽引人发笑,但更令人切齿痛恨。散曲句句咏喇叭,但处处暗讽宦官,所咏之物与所讽之人关合得极巧妙紧密。讽刺尖锐辛辣,语言痛快淋漓,蕴含着愤恨的激情,真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明·何景明《鲥鱼》: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

此诗也采用了暗讽手法,但与王磐散曲借物以讽不同,是以对比见意进行讽刺。宦官揽权乱政,明朝至烈,刘瑾称“立皇帝”,魏忠贤称“九千岁”,是突出代表。此诗即讽刺封建帝王宠幸宦官。鲥鱼是江南名鱼,味鲜美,是贡品。荔枝是杨贵妃喜欢吃的,千里外奔骑贡送,历来都有诗讽刺。卢橘即金橘,也是贡品。诗首二句以鲥鱼与荔枝、金橘对比,突出鲥鱼贡送之速,显现出江南官员对封建帝王的奉承,在抢送贡品中独占鳌头。而且鲥鱼五六月间才多,诗言“五月”已至北京,更从时间上强调贡送迅速。不过,地方官奉承帝王,帝王也不曾独享。按照古礼,有美味佳肴,应当先祭祖先,然后才能自食。可是,“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鲜”指鲥鱼,“中珰”指宦官。“荐熟”即荐新,以新出谷、果等物祭祀祖先神灵。“寝庙”,祖庙。鲜美鲥鱼送到北京,皇帝立即遍赏宦官,甚至派人送到他们的府第中,却忘记送进祖庙去祭祀祖先神灵。这就以帝王祖宗和宦官形成鲜明对比,暗讽皇帝把宦官看得比祖先还重要。本来祖先至高无上,宦官只是皇家奴才,如今却颠倒了,奴才高于祖先,这暗含的讽刺真深入骨髓。五六句具体描写运送贡品之苦。帝王为口福之享,不惜劳民伤财,千里贡送。而且鲜鱼易变质,五月已是仲夏,“白日风尘驰驿骑”写贡送之急,“炎天冰雪护江船”写运送之难。为了满足帝王口味之好,不知该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且,在这里,这种贡送之急之难,又和宦官居家坐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地方用以贡奉帝王的东西,千辛万苦送来,却轻易被转送到宦官手中。这更在对比中加强了讽刺的力量。写到这里,诗人似乎还嫌不够,最后又以大臣与宦官对比。“银鳞细骨”是赞鲥鱼之细美,“怜”是爱。“玉筋金盘”,是皇帝用来赏赐臣下的玉筷子、金盘子。诗言鲥鱼如此细嫩鲜美,惹人喜爱,但作大臣的却并不敢奢望皇帝赏赐。末联通过对比暗讽皇帝只宠爱宦官,把朝廷大臣都忘了。正如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所言:“赐及中珰,而寝庙未荐,则波及臣家益无望矣。中含讽谕,不同寻常赋物。”总之,全诗既以祖宗与宦官对比,又以大臣与宦官对比,还以贡品运送之难与宦官坐家安享形成对比,暗讽皇帝既不怜惜百姓,也不顾念大臣,甚至连祖宗都忘了,而唯独没有忘记宦官,这实在是讽刺入骨,尖锐深刻。在用语上,“遍及”与“谁开”、“敢望”也对比极鲜明,使讽刺更显犀利有力。

清·刘献廷《王昭君》: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与上列作品不同,此诗采用的是反讽艺术手法,咏王昭君远嫁匈奴故事,批判汉朝的“和番”政策。六奇,《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辅刘邦,“凡六出奇计”。五饵,西汉政治家贾谊汉文帝时为博士,曾提出用盛服、丰食、声色、美宅和礼遇等五种诱饵以制服匈奴。诗首二句以陈平“六奇”、贾谊“五饵”来对比汉元帝时采取的“和番”“长策”。与“六奇”、“五饵”相比,“和番”是简单易行得多的计策。而且,“六奇”、“五饵”之计只能一时采用,而“和番”是“长策”,可以长久不断用下去,只需常使一人“和番”,就可让国家安宁。表面看,这似乎是在对比中极力突出“和番”之妙,因此作为被遣“和番”的王昭君,当然是“敢惜妾身归异国”了,一人与国家比起来算什么呢?岂能“惜”自身而误君国“长策”?但是,从诗中却又让人体味出另外的意味。“妾身”为什么不应该“惜”?王昭君为什么该任人遣送到“异国”他乡?从“敢惜”、“归异国”的语调中,明显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汉朝“拙计是和亲”(戎昱《咏史》)的谴责,只不过戎昱诗是正面指斥,此诗是以“长策”反讽。这个所谓的“汉家长策”,是以牺牲王昭君之类女子为代价的,她们被当贡品一样送给匈奴单于,不必管她们愿不愿意,她们也不敢“惜妾身”。汉家江山因此得到保障,她们却远离家乡,漂泊异国,谁也不会去管她们的死活,只有许多诗人不断吟唱王昭君们的不幸遭遇。而且与以亡国归罪女子是荒唐的一样,“安危托妇人”(戎昱《咏史》)的“长策”也是可笑的。如果有陈平、贾谊这样的智谋之臣,有勇武之将,又“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东方虬《王昭君》)呢?总之,诗表面赞“汉家长策”,实际是以反语讽刺汉家的“拙计”。而且,以“六出”、“五饵”计策作对比,有王昭君“敢惜妾身”的自叹,大大加强了诗的反讽力度。明·黄仲昭《明妃词》“宫中多贮如花女,胜筑长城万里余”,也采取这种反讽手法,只不过是以筑长城作比。
                                                                via        @凡君        國學數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荆州
以筑长城作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sijifz 发表于 2012-8-13 16:37
以筑长城作比

暗諷,因為社會水生火熱,官官相護,民不聊生,很暗很暗,介紹個當代大詩人給你認識。網易微博:@李不白y。網易博客:李不白。他們都是大實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8 0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8 06: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