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潘云唐《关于“丁文江纪念馆”建设的思考 》

4758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7-19 15:18:3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关于“丁文江纪念馆”建设的思考                       
潘云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丁文江纪念馆”的建立对于黄桥镇、泰兴市、泰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件大事。纪念馆的建设要从它所具有的功能来考虑。笔者打算从保护、收藏、研究、展出、教育几方面的功能来加以阐述。
一、保护功能
丁文江祖上是泰兴黄桥颇孚众望的开明士绅,丁文江故居是当地一座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古典民居建筑。以后历尽沧桑,改作了很多用途,现在应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请专业的古建筑部门来加以修复。修复之后,对原房间等的用途尽量考证,予以说明,如丁文江出世、居住、读书或其他活动的房间、地点等。结合当地史料传闻,尽可能地挖掘出若干历史故事,具体情节越细致越好。这就可以丰富下面所谈的研究、展览和教育的内容。
二、收藏功能
此纪念馆应收藏有关丁文江的史料和实物。这也可分为几方面来说。
第一,要搜集与收藏丁文江先生本人的各种大小著作,包括公开发表的书、文章,以及没发表的手稿。张其昀辑录发表的“丁文江先生著作系年目录”共计94个题目(篇、部),在黄汲清、潘云唐、谢广连编的《丁文江选集》一书之末附有潘云唐编的“丁文江学术著作系年目录”共计137个题目,但这都还不算最齐全。欧阳哲生编篡的《丁文江文集》(共7卷,附图1册)相当于丁文江的全集,有470多万字。欧阳哲生先生决定向本馆捐赠。最好是收藏原件,如果做不到,也应收藏复印件,这些原件在全国各大图书馆里应该是能查到的,可以复制。
第二,要搜集与收藏别人论述丁文江的各种大小著作。这当中,有的是对丁文江全面介绍的著作:(1)单本传记,最重要的是胡适1956年在台湾出的“丁文江的传记”,还有翁文灏等著的《丁文江先生》等;(2)集体人物传记中的“丁文江”条目,如《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第一集》、《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五集》、《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地学卷·1》;(3)若干工具书中的“丁文江”条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地球科学大辞典》;(4)若干学术刊物专栏中的“丁文江”条目,如《中国地质》的“地学人物志”栏目。
属于这方面的大量是别人对丁文江某些方面评述的文章或纪念丁文江的文章,有的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时涉及到丁文江,这样的文章真是不胜枚举。欧阳哲生编篡出版了一本《丁文江先生学行录》,书末附有欧阳哲生与陈双编的“丁文江纪念、研究资料索引”,共收录了314条(篇、部),可谓功夫很深了。然而,丁文江太博大精深,研究者也太多了,这个看似十分详尽的目录也不免还有遗漏。
就作者本人而言,上述目录收集本人的研究文章就有9个标题,本人查了自己的著作目录卡片,发现至少还应补充以下各篇。(1)潘云唐. 长沙各界代表纪念地质学家丁文江逝世50周年。《团结报》,1986517日第5版。(2)潘云唐. 丁文江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组诗. 《湖南省地质学会会讯》,1986年第1期(总16期),19867月,第18页。(3)潘云唐. 丁文江逝世50周年纪念会在长沙举行.《化石》1986年第4期,198611月,第21页。(4)潘云唐. 钱昌照与丁文江. 《团结报》,1988118日。(5)丁文江著,潘云唐注。七律·悼赵亚曾(四首). 《地球》1989年第6期第7页,1989117日。(6)潘云唐. 翁文灏与丁文江. 《科技日报》,1989128日第4版。(7)潘云唐。中国地质科学创始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丁文江。《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第一卷》(黄汲清、何绍勋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月,第1223页。(8)黄汲清、潘云唐、谢广连编. 丁文江选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月,1247页。(9)程裕淇、潘云唐. 丁文江.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月,第180页。(10)潘云唐. 《丁文江选集》出版. 《中国地质矿产报》,1994781版。(11)潘云唐. 《丁文江选集》出版. 《团结报》,19947132版。(12)潘云唐. 《丁文江选集》书讯. 《九三中央社讯》,1994年第812页。(13)潘云唐. 葛利普与丁文江. 《纪念葛利普(A. W. Grabau)教授逝世五十周年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古生物学会、北京大学地质系印,19965月,1516页。(14)潘云唐. 丁文江二三事. 《地球》,200335页,200358日。(15)程利伟主编…潘云唐等编. 中国地质博物馆. 地质出版社,2004年初版,20067月第二版。(16)潘云唐、徐红燕.丁文江与李四光。《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会讯——丁文江研究分会(筹)学术研讨会专辑》,南京,200811月,4851页。(17)潘云唐. 《丁文江文集》七卷精装本出版. 《大众科技报》,20081120A3版“科学文化栏”。(18)潘云唐. 七卷本《丁文江文集》出版.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124日第3版。(19)潘云唐.七卷本《丁文江文集》问世. 《科学时报》,2008124B3版。(20)潘云唐.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 《地质学史论丛·5》(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合编,翟裕生主编),地质出版社,2009年,123126页。(21)潘云唐. 丁文江风范与徐霞客精神. 同上书,219221页。(22)潘云唐. 从徐霞客到丁文江. 《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会讯——“徐霞客与人地和谐研讨会暨中国地学创始人塑像落成仪式”专辑》,201010月,南京,第3035页。
作者本人首先“从我做起”,将自己的上述作品呈送纪念馆,能找到原书、原报、原刊的一起捐赠,否则至少捐赠复印件、复制件。此外,凡是能找到有关丁文江先生的研究资料,一律帮忙搜集,不管那上面有没有自己的著作。
目前已想到较有把握捐赠的有书,也有刊物和报纸。如《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地学卷》的13册,这是中国科协统一编的,是全国最大的科学家传略系统工程之一,本人是此卷之编委,可以把已出的3册通统赠送,其中第一册有“丁文江”条目,长逾万字,系本人所撰写,还获此丛书之“篇目奖”(500元),第二、三册的很多入传人是丁文江的朋友和学生,他们传略中也有提到丁文江的。另外,本人曾是《化石》(科普季刊)副主编(执行主编),现仍为编委,也曾是《地球》(科普双月刊)编审,上面提到的这些刊物之以往各期大部分还能找到。本人是《中国国土资源报》(原《中国地质矿产报》)特约记者,也常给《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科技日报》等写稿,登载自己的作品的样报往往保存有复份,也可捐赠。
遗址的房间有的可作为图书文献收藏库,也可作为开架阅览室。供专家学者查阅,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览。如果有损遗址的保存,可以考虑在馆旁另外征地,建筑新楼。
三、研究功能
本馆聘有顾问、特约研究员,应随时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报,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应该大家齐心合力,编撰出更新更全的“丁文江先生学术著作(乃至各种著作)系年目录”和“丁文江纪念、研究资料索引”,此二者可以合成一本书公开出版,以成为研究丁文江之重要工具书。
本馆不仅属于泰兴市、黄桥镇,也属于整个泰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因此更要吸引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学者来从事丁文江研究,成为“丁学”(“丁文江学”)之中心,因此,可多方争取经费,出版各种不定期文集乃至定期刊物,一开始周期可长一些(年刊,半年刊),以后也可在力量强的前提下缩短周期(双月刊,月刊),为广大学者提供平台,开创“丁学”研究之新局面。
四、展览功能
本馆完全建成之后,应该开馆展出丁文江的遗物、著作等。首先满足本地观众学习丁文江精神之需求。同时还应当争取各种机会,到外地进行巡回展出,如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有与丁文江相关的学术活动,本馆应派人参加,并带去一些展品在现场展出,既配合了这些活动的中心任务,又扩大了本馆的影响。
五、教育功能
本馆除馆内展出有较大教育作用外,也应在附近街道设置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本馆应有多功能厅、报告厅(若原古建筑不宜使用,也可考虑建新楼、新报告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丁文江精神与业绩之报告会,还可以到黄桥镇、泰兴市、乃至附近市、县、镇的中小学校以至大专院校去举行相似内容的报告会。
20114月上旬,本人承蒙泰兴市黄桥镇人民政府和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之盛情邀请,为泰兴市和黄桥镇6所学校作了关于丁文江精神与业绩的报告,反应还不错。但那仅是用提纲来发挥的。最近利用暑假时间,整理出了那次报告的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打算发给纪念馆和各学校。这次又特意带到研讨会上来,在会余时间,没有听过的学校还可再听,并请电视台同志全程录像,制成视频材料。将来此视频不仅可以本馆在报告厅放映,也可借到附近各学校、各有关单位放映,就不一定每次都请本人讲了。
这些教育活动开展得越好,本馆就可以挂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等。
以上仅是初步的考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来源:http://hqlswh.taixing.cn/A/?C-1-51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19 15: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强烈的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7-20 0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深度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