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地质学家丁文江坐着轿子出发去工作

3362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5-7 10:59: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318276403.jpg
本帖来源:http://news.rednet.cn/c/2012/04/16/2584631.htm


  □撰文/薛小林
  
  一座地质博物馆,更像一个个的时空凝固格。而事实上的大地,即使以区域来切片观察,它的渊源,来路,启蒙,那种无边无际,你的想象力估计永不够用。
  
  地球。是46亿年的天然博物馆。湖南,有30亿年的岩石、17亿年前的生命。
  
  它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它们是怎样被发现,被解释?而他们又是谁,为诸多湖南大地谜面,提供了如许有趣的谜底或求解过程?
  
  这些地质学家都是坐着轿子从长沙出发,带着罗盘,沿官道走,在田间地头工作
  
  湖南地质史的发现过程,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他们是从荒山野岭、难以捉摸的石头中,通过思索和研究还原这段历史的。
  
  湖南地质学的开创者,是出自慈利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原来的房子有2万多平米,至今尚存两三千平米,清中叶以来人才辈出)——田氏家族中的田奇镌。田担任过1927年创办的湖南地质调查所所长,做过大量关于湖南地质的拓荒性研究。
  
  现在留下的一些以湖南地名命名的地质学名称,都是田奇镌和他的同事王晓青等人留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准确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地质学家都是坐着轿子从长沙出发,带着罗盘,沿官道走,在田间地头工作的。由此产生了白沙井层、跳马涧砂岩、易家湾页岩、下湾铺组、棋梓桥组、石磴子组、壶天群等一些列地质学上的命名,为湖南在国内地质学界争得地位。
  
  1927年,田奇镌和王晓青在长沙石燕湖发现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的鱼化石(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湖南第一次发现鱼化石,也是当时全国最完整的鱼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据田奇镌侄孙、隆平高科原董事长田际榕回忆,田是一位颇具民国风范的学者,平时话不多,彬彬有礼,倾心于地质研究。
  
  让田际榕印象深刻的是,叔祖父在家工作时,把家里的小孩放到一边去哭,继续他的研究。田际榕的祖母、田奇镌的嫂子去北京家中做客时,田奇镌早、中、晚都会礼节性地问候。
  
  后来田际榕到田奇镌位于南门口的家中看时,那里的住户还回忆,他们住进去时,屋里有大量石头(田奇镌离开长沙后去了武汉、北京),估计是田做地质研究用过的。
  
  也许“中国的赫胥黎”与湖南的关系,最终将变得引人注目起来
  
  抗战时,湖南地质调查所曾迁至洪江黔城,设备、标本由水路运达,这次转移由地质学家王晓青负责,历经艰辛,终于成功运抵。
  
  这个时期很多地质学家纷纷来到湖南。丁文江1936年来到湘潭谭家山煤矿考察,意外逝世,给中国地质学界留下永久遗憾和叹息。
  
  丁文江来湖南是为了考察粤汉铁路沿线的煤矿。当时日本侵华迫近,当局想修通湖南宜章到广州的铁路,丁受铁道部委托考察煤矿,为修铁路提供燃煤,以及受教育部委托为清华大学内迁在长沙选择校址。
  
  丁曾经驳斥过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知识分子出门必坐轿子,从来不爬山涉水的说法,身体力行,在考察地质时“登山必到顶峰,移动必须步行”,直到逝世前在湖南考察时还是如此。
  
  丁去湘潭谭家山考察煤矿,亲自下洞,而且秉承考察地质途中“登山必到顶峰,移步必须步行”的信条,有轿子也不坐,都是步行,所以搞得很累,衣衫都湿透了。考察完谭家山的煤矿后乘车回南岳休息,还攀登了南岳,一个是考察南岳的地质,另一个是去瞻仰纪念其早年伯乐的攸县绅士龙璋的纪念亭。爬南岳时本来有轿子,丁也是坚持下轿步行。
  
  当天晚上睡在衡阳一个朋友家,当时天气冷,朋友为了照顾丁文江,当天下午就在卧室烧了火保暖,丁当天睡时门窗紧闭,而且吃了三粒安眠药,结果第二天煤气中毒,加之已有痼疾,转至湘雅医院抢救了多日后逝世。
  
  丁生前曾立有遗嘱,在哪里去世就葬在附近,“所占坟地不得过半亩,所殓之棺其值不得逾银一百元”、“遇所故地有火葬设备时,务必嘱余亲属将余遗体火化”,根据丁的遗嘱,丁在长沙逝世后,就近葬在了岳麓山。
  
  在长沙岳麓山后山一处鲜为人知的处所,有丁文江墓。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科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胡适挚友,其学识,视野胸襟最为胡推崇,如今已少被人提及。
  
  丁是那个时代最辉煌的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的赫胥黎”、“20世纪的徐霞客”。也许他与这座只修建了唯一科学家墓的山,与湖南的关系最终将变得引人注目起来。
  
  李四光也是抗战期间来到黔城的湖南地质调查所,并在雪峰山地区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开创了湖南境内发现第四纪冰川的历史。
  
  这个时期,还有一名有重要影响的,号称“中国古脊椎动物之父”的地质学家杨钟键,1938年来到衡东县岭茶地区甄其岭,开创了一条湖南地质学界一块长盛不衰的园地。
  
  当时发现的有哺乳动物化石衡阳原古马(马的老祖宗),此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学者陆续来到这里,发现了一系列被命名为“岭茶动物群”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最重要的有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亚洲德氏猴,距今约5500万年人的远祖近亲的真灵长类。
  
  从2亿多年前被称为“恐龙的爷爷”的芙蓉龙(现藏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到最早的真灵长类亚洲德氏猴,湖南的古生物化石出土记录,为生物进化史增添了一些关键的链条,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些都是一代代地质学家辛勤耕耘的结果。
  
  8年前去世的“地洼学说之父”陈国达,是在湖南本土长期偏居一隅,却创立了国际重要学说的地质学家。陈直到晚年仍然孜孜不倦,留下了400多篇论著,著作等身泽被后世。
  湖南地质学人档案
  
  山水有幸,曾与他们相遇
  
  丁文江 江苏人。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精神的代表,被称为“中国的赫胥黎”、“20世纪的徐霞客”。1913年与章鸿钊创办中国第一个地质研究所。1916年创办中国地质调查所,任所长。1936年在湘潭谭家山煤矿考察期间煤气中毒,在湘雅医院抢救无效逝世,葬长沙岳麓山。
  
  田奇鑴 湖南地质开创者之一。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民国时期曾任湖南地质调查所所长。1949年后,历任中南地质调查所所长、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其主要学术成就是对中国泥盆纪地层古生物所作的精湛研究,被人誉为“田泥盆”。对湖南的地层做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湖南地质及矿产资源的基础,通过其杰出研究,提高了湖南在国内地质研究中的地位。
  
  王晓青 湖南地质开创者之一。湖南湘乡人。早年植根于湖南省地质调查,被誉为“湖南通”。1949年后历任湖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南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调查研究了湖南许多县的地质矿产情况,编制了长沙、湘乡、衡山等6县及长常地区地质图说明书,还编制了粤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对湖南的矿产资源做了开创性研究,对发现和开发湖南的矿产资源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杨钟键 陕西人。“中国古脊椎动物之父”。曾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研究室主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创办《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杂志。抗战期间在衡东岭茶地区发现了原古马,开辟了湖南这块古脊椎动物研究富矿,后来有学者陆续前来,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亚洲德氏猴,对填补人类和灵长类之间的进化链条有重要意义。
  
  李四光 湖北人。中国地质学界泰斗级人物。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油田的发现所证实。抗战期间来湖南,在雪峰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开启了湖南第四纪冰川研究先河,后继学者在湖南多处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其中浏阳大围山成功申报为地质公园。
  
  陈国达 广东人。“地洼学说之父”。曾任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地质系主任、湖南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地洼学说”,突破了在世界地质学领域占统治地位100多年的“槽台学说”,为进一步认识地壳演化规律及找矿开辟了新思路。他还开创了湖南第四纪红层和丹霞地貌研究,促使在湖南分布广泛的丹霞地貌获得重视,并对最终促成崀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奠基之效。
  
  湖南地质简史
  
  最老的岩石在30亿年前,最早的生物在17亿年前出现,矿物晶体约形成于1.7亿年左右的岩浆作用
  
  《湖湘地理》地质地理顾问、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了那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故事。
  
  在历史有46亿年的地球上,湖南最早的岩石产生在30亿年前。这是在益阳发现的海底火山岩带给人们的启示。当时的湖南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火山喷发,“当时肯定发生了海啸”,童潜明风趣地说,于是留下了火山岩。
  
  以前认为,湖南最早的生物出现在17亿年前。这个时期形成的冷家溪群岩石(地质学中的命名)中发现了藻类化石。但是近年的同位素测年研究在浏阳中和地区发现这些岩石中有些是26亿年前的,里面可能有同一时期的生物化石。“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湖南最早的生物出现在17亿年前,也可能在2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出现在38亿年前。
  
  湖南大约在1.7亿年左右结束了海洋覆盖的历史,大部上升为陆,随后发生地壳运动,岩浆喷发、侵入。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铅、锌、铜、锑、钨、锡、铋、钼等),如郴州的有色金属矿产,矿物晶体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郴州的矿产,是在1.5亿年左右的燕山运动中,由于岩浆浸入,在岩浆作用下就把这些矿带出来了”,童潜明描述说。
  
  形成矿产不只是岩浆作用,还有沉积作用跟变质作用,它们发生在全省各地,与之有关的煤矿、铁矿、石膏矿……也就分布在湖南全省各地,因此湖南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
  
  地球上最具转折意义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则发生在5000万年前左右。
  
  在此之前,亚洲的地形是西低东高,河流自东向西流。此后变成了西高东低,河流的流向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我们现在仍然看到的自西向东流。这一过程汪品先院士称“地形倒转”。
  
  这是板块碰撞的结果,印度洋板块插入亚洲板块下方,致使后者抬升,同时太平洋板块也向亚洲板块挤压而形成浙闽沿海山地。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形地貌都是距今5000万年左右以来形成的,而之前的地形地貌只能靠推测,湖南的情况大抵类似。
  
  如果对目前湖南地质史做一个简要解读的话,位于东西之间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是个沉降带,无论西高东低,还是西低东高,都在沉降。因此只要中国中部沉降带存在,洞庭湖就不会消亡。而在湖南境内广为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它们的基础岩石石灰岩和红色砂砾岩,分别在1.7亿~10多亿年以来形成,只是在距今5000多万年和下至260万年来的第四纪才形成现在的地貌。
  
  “人算什么呢,才700万年,700万年是很短的时间”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
  
  现在建成的新馆展示的都是几十亿年、几亿年前的内容,像矿物晶体等,到恐龙以后的就很少有了。
  
  以人为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那就是恐龙绝灭以后,距今大约5千万年以来,才开始有灵长类,像亚洲德氏猴,到700万年后出现了人。
  
  我们现在讲温室效应,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温室效应危害这么大呢,因为历史上就有过这样的事情,距今约5千万年左右,中科院专家在湖南研究出的始新世的“初热事件”与美国同样的事件遥相呼应,地球升温4到6摄氏度,当时很多生物就死掉了。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有些生物灭绝了,这是自然法则,不能适应环境就要消亡,由新的生物代替旧的生物,生物才能进化。我们作为人来讲,希望自己不要被消灭掉,所以就要爱护环境。对于自然造成的灾害,人的力量没有办法来阻挡,但是人现在大量地使用矿物燃料,二氧化碳释放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地球上很多生物就要消灭。
  
  从整个地球来讲,人类灭绝了也没有关系,还有别的物种来替代。人算什么呢?才700万年,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恐龙生活了1.6亿年,700万年是很短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7 1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5-7 19: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7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湖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