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桥文明桥的碑记撰写者---金鉽  

13065人阅读  2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2-22 17:35:4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360截图20120222173320530.jpg

  金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著述甚丰,尤以所纂的地方志著称于世。
  江苏泰兴黄桥镇最负盛名的桥要数文明桥,里人俗称南坝桥,黄桥文明桥的结构、造型及其作用在地方桥梁史上较为少见。
  今已移建于直来河上的文明桥,是于民国七年(1918)重建。重建桥的碑记是记载的民国七年(1918)黄桥镇重修文明桥时的一些故事。撰写碑文的正是清末泰兴名家金鉽。桥上的两副对联也是金鉽撰书。
  文明桥原位于镇南江淮水分界的分黄河上,为单孔条块拱型石桥,长33米,宽7米,真高8.18米,巍巍壮观。历史上系蓄淮水、挹江湖的控制物。拱桥两边上下各有22级台阶,桥面正中有方形巨石板一块,雕有鲤鱼跳龙门图案,刀法流畅,栩栩如生。两侧栏杆饰有兽头、流云。拱上正中为阳刻“文明桥”三字,桥拱矢两侧石柱上的两副对联耐人寻味。东侧上联为“上分淮委,南接江潮”,介绍了黄桥历来属淮河水系及其流向,“淮委”二字记载了黄桥历史上北部、东部引淮灌溉、航运交通的史实。淮为淮水,从姜堰运盐河入境,委为水之下流,经季黄河向南入江;下联是“湍水波湉,笔峰锦绣”,描写了水的流势及附近的景观(桥西南原有土山一座,名笔架山),这副对联在水文史上颇具价值。西侧对联是“功侔鞭石,顿教险坎平康;景泻卧波,重睹离明景象”。表达了桥孔的功用,同时描绘了周边的宜人景色。

201202171117489368.jpg

  金鉽(1869—1950),字范才,一字式金,号蘅意,别号陶宦。祖籍安徽休宁。金氏自明代始迁泰兴,经商为生,至金斌已九世。
  清同治八年(1869)五月二十三日,金鉽生于泰兴县城南草巷。父永康公,字松乔,少学商于靖江外祖父戴氏衣肆。稍有积蓄,托其弟经营木业,本金损折一空,惟以剩余木料制作简单家具上市出售。金鉽自小聪颖好学,随母课读,后师事朱铭盘,有“神童”之誉。金鉽7岁属对甚敏,8岁能读唐宋名家诗文。恰逢新春,乡俗街巷每有贫士设摊猜谜押诗韵,以娱乐为名行赌博之实。金鉽偶尔小试,竟赢得摊主全部本利。其母得知,俨然劝道:此钱虽非你偷抢所获,但在贫士而言,却是全家衣食所系,如何赔付得起,速速如数归还。幼小的金鉽始觉人当以慈悲为怀,不应贪恋钱财,遂将所得退还贫士。
  明、清时,要取得秀才资格,需经过童子试,应试者无论年龄大小均称“童生”。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三年内举行两次。参与童子试的一些考生害怕金鉽参考会挤掉自己,便借口他原籍安徽,既无谍谱,又未加入泰兴籍,县试时群起攻击,州试时攻击者更多,甚至要求主试者扣考。院试时,攻之者益众。幸亏江苏学政黄体芳力排众议。不允所请,金鉽录取入县学,时年仅15岁。
  光绪十五年(1889),金鉽20岁,人南菁书院学习。南菁书院由江苏学政黄体芳(浙江瑞安人)在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于光绪八年(1882)创办于江阴。江阴时为江苏学政驻节之地,南菁书院为全省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学生需经严格考试才能入学。应考士子多为全省八府三州生员(秀才),有些已取得举人身份的想进南菁书院学习深造,也得参加考试。如唐文治(太仓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国学大师,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校长,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校长)曾经两次考试,才被录取。进校读书的课生,每月都发给膏火钱。金鉽人学时,由著名学者黄以周(浙江定海人,第二任南菁书院院长)与缪荃孙(江阴人,第三任南菁书院院长)分主书院经学、词章讲习。金鉽年龄小,稚气未脱,在这里学习词章,专攻晚唐李商隐骈体文,是一位高才生。据吴稚晖回忆,当时书院有三位神童,一为无锡杜嗣程,二为六合田其田,三为泰兴金鉽。三人性格迥异,在学业上各有专攻,与学长们同窗研读。金鉽的同班同学有如皋沙元炳(健庵)、六合田其田(自耘)、无锡吴朓(稚晖、敬恒)、上海钮永健(惕生)等。在这里他还结识了不少名士,如比他高几届的庄蕴宽(常州人,曾任江苏首任都督、京师图书馆馆长)、唐文治等,他们后来在学术界或政界均成为知名人物。据吴稚晖回忆,金鉽才学不错,但人太老实。“金鉽工李商隐骈体文,其田虽上窥《骚》、《选》,卓然成家,勿若也”。光绪十七年(1891),金鉽22岁,参加拔贡考试,列全省第四,成为一名优贡。他两年后赴江宁(今南京)乡试,与吴稚晖、钮永健等都中式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金鉽赴京参加会试。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光绪皇帝欲变法维新,希望得到救国运于水火的人才,但又无力战胜强大的顽固派。北京会试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金鉽会试名列前茅,接着参加殿试。这科殿试题据说是光绪皇帝亲自出的,一共四问,都和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殿试结果,四川骆成骧名列一甲第一名,钦定为状元,金鉽名列二甲第67名,赐进士出身,时年仅26岁。嗣后金鉽又经朝考取列一等,奉旨以知县用,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又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会试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因举人进京会试乘公车(即可报销路费),所以史称这件大事为“公车上书”。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当时在京应试的康有为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向清政府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金鉽也是签名者之一。南菁课生深受浙东史学影响,讲究经世致用,注重气节事功的不乏其人。金鉽虽受封建礼教熏陶,但对朝廷腐败、国衰民穷的现实不满,赞同维新变法。所以考中翰林后,他不想久居北京,只期回乡做点实事。这年秋初,他请假南归省亲。船行至烟台时,他巧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两人在海轮上竟夕畅谈,彼此颇为景仰。两年后,戊戌政变发生。当获知六君子慷慨就义的噩耗时,他不胜悲痛,即赋诗一首悼念林旭:
  与君黄海同舟夕,手抱班书说贾生。
  北海高明时少小,东坡灾难到公卿。
  弹冠我负一言诺,钩党君成六士名。
  今日墓田归不得,右军怀抱向谁倾?

201202171118155605.jpg

  金鉽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意进取仕途,便于同年底向翰林院请长假,不再返京。
  泰兴知县龙璋倡新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将襟江书院改建为学堂,金鉽受聘任学堂总教习(校长)。为办好学堂,他多次出资修建校舍,购买书籍,置备仪器,并在龙璋的支持下选送丁文江等一批英才出洋读书,之后又主事泰兴县立中学。光绪三十年(1904),金鉽任如皋安定书院山长(校长);安定书院的前身是崇正书院二百余年间,共有49位书院山长,他们品行端正,学问博通,素为士林所推重。最则是后一任山长,是沙元炳的至交。安定书院改为安定学堂后,后改为安定小学。
  同年,由江苏学政唐景崇聘请,又回到他阔别9年的母校南菁书院(时改名为“江苏全省高等学堂”)担任监督(校长),时年36岁。为培育人才,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两江总督端方欲图维新,广罗人才,知其才华,拟擢任显职,均辞不受。问其志趣,对日:“但愿从事教育,无他求耳。”他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事业。金鉽乘船到达长崎,后转赴福冈、大阪、东京等地。考察期间,他处处留心,观察入微,约半年后返国。通过这次考察,金鉽对日本教育之普及、学校纪律之严明、课程设置之先进颇为敬佩,认为教育实乃强国之根本。端方不久移督直隶,他对金鉽考察归国后的打算也就没有下文了。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国肇建之初,金鉽以其阅历声望被乡人公推为泰兴县民政长,主持一县之政,时间两年。当时民生凋敝,许多人登门求助,金鉽总是慷慨解囊。不少孤苦儿童无人抚养,流落街头,金鉽首创并捐资建立泰兴孤儿院,使他们吃穿有着,还施以教育,以期长大后能自谋生路。孤儿院办了多年,收效良好,受到社会普遍赞誉。金鉽虽然想为家乡父老做好事,但是社会现实总使他感到“艰苦万状”,难胜其任。1914年冬,金鉽经江苏省省长齐震岩推荐,就任江西省彭泽县知事。金对陶渊明最为敬佩,陶在彭泽当县令时,不仅写有著名的《归去来辞》,还在赴任之际写下了“千里之遥,孰敢不至”的诗句,于是金鉽于1915年去了彭泽。彭泽县城虽然很小,官场的恶浊程度却丝毫不减,金鉽很看不惯。尤其令他感到棘手的是,彭泽地瘠民贫,新税日加无已,如依法执行,有伤民隐,如拒不执行,对上又无法交代,正是“亦知忧国苦民军,政拙催科疾在躬”。(金鉽《留别彭泽》诗句)对此,他施政以情、慎、勤为准则。邻县铜江县警诬陷彭泽县民为匪,县知事飞报省署请求派兵剿办。金鉽上书浔阳道尹抗议,阐明真相,百姓才得以保全。不久,袁世凯在北京闹了一场称帝丑剧。金鉽“自诧奇迹”,一再上书请疾,仿效陶渊明弃官归隐,于1916年回到泰兴。
  金鉽隐居南草巷旧居后莳花种草,所植凡梅、兰、牡丹、杜鹃、芍药,无不毕具。尤爱菊,广罗名种,层叠成丘,坡状塔形,花团锦簇,匠心独运。每届深秋菊盛花秾,则柬邀亲友或文人逸士,飞觞品赏,有集陶句成联者,有誉扬他为“彭泽陶元亮”者,金鉽也戏称自己是“冒牌陶渊明”,并将所居命名为“陶宦”,由好友沈文瀚题写刻石。至今“陶宦”院门虽早已不存,但这块石刻尚保存完好。
  世凯恢复帝制后请病假回乡,专事纂志,先后总纂泰兴、如皋两县县志,分纂南通县志艺文志,复任江苏通志编纂。
  1918年秋,金鉽供职江苏省长公署咨议。这时江苏省再开通志局修志。初设通志局时是宣统元年(1909),缪荃孙为总纂,金鉽为协纂。1918年,再度设局修志,冯煦为总纂,他为复纂。冯是前清探花,官至安徽巡抚,硕学通儒,这时已是80高龄,而金鉽年届天命,两人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金为冯80岁生日献诗,冯则题联赠之:“敛策归来,花药分列;读书有得,纸墨遂多。”此诗正是对金鉽志趣的真实写照。因为冯煦、张謇的关系,金鉽又为韩紫石70、80岁生日两次作诗。1926年张謇逝世时,全国各界致赠挽联数以千计,其中名流学者之联极多。经过评选,金鉽一联列于首位,至今传颂于世。联文如下:
  武昌一日得通州三生,则皆吾师焉,同郡曰范氏,同邑曰朱氏;
  长江两岸距中流百里,是兴名世者,其南为虞山,其北为狼山。
  1926年间,国民革命军北伐。统治江、浙、皖、闽、赣5省的军阀孙传芳兵败过境,大肆烧杀抢掠,泰兴城内人心惶惶,纷纷离城避难。家人为金鉽安全考虑,劝其易地避难。他却不走,意欲留守维护地方秩序。当时地方财政困难,他的家道亦已中落,但他将视为珍宝的全貂皮袍捐献,作为维护地方秩序的部分费用,后又派人去靖江县城迎接革命军进城。
  1928年,江苏省政府又成立省通志编纂委员会,决定重新编纂省志,聘庄蕴宽为《江苏通志》第三任总纂,金鉽为编纂,同时被聘的还有陈去病、张相文、陈汉章、柳亚子、柳诒徵、丁宝书、朱文鑫、吴稚晖、刘三、陶惟坻、戴超、钮永健、叶楚伧、陶葆廉、胡朴安15人,多为江苏知名人士,可谓文人荟萃,阵容庞大,而金鉽最为年轻。翌年元月在《江苏通志》编委会成立大会上,推选庄蕴宽、陈去病(吴江人,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柳诒徵(镇江人,国学大师,图书馆学家)、金鉽等5人为常务编纂,从这年春天起在镇江焦山松寥阁共修《江苏通志》。他们每莅京口,或登楼品茗饮酒,解衣磅礴,谈南菁北都角艺故事,讲述江南文坛前辈诸公薪火衣钵;或买舟翦江,联榻松寥阁,扬榷方志义例,穷日夕不倦。总纂庄蕴宽(1886—1932),是金鉽在南菁书院时的学长,尤其诙谐健谈。春秋佳日,更是割鲜剧饮,拈韵逞奇,相与翛然忘世,首尾将近三年。直到庄公去世,通志局同仁才纷纷散去。庄公曾手书一联相赠:“少日才华冠流辈,暮年词赋动江关。”这无疑是对金鉽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扬。对此,金鉽十分珍爱,将它做成木雕挂件,一直挂在客厅内。
  1934年,泰兴农民自发的反屯田收租斗争声震南京,国民党中央财政部曾批转泰兴县政府处理此案。李光宇时任县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召开业佃双方代表会议。佃方是黄云祥等几位代表,业方为大地主丁开泰等人,会议还邀请了地方士绅名流参加,金鉽也在其列。当时双方争论非常激烈,金鉽以同情佃农的态度作了义正词严的发言,受到绝大多数与会者的欢迎,同时也引起县政府上上下下极为不安。在佃农据理力争和群众舆论的压力下,县政府不得不支持正义,使大地主企图通过收买漕米册子、增加几十倍地租的阴谋破产。
  日寇占领泰兴城后,金鉽杜门谢客,苦守岁月,专心著作,以保持民族气节。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伪行政院派褚民谊亲至泰兴,邀金鉽赴宁参政。金严词拒绝,托病不出。1944—1945年,汪伪政府又一次纂修《江苏通志》,志局设在苏州,鉴于金鉽的资历及修志的丰富经验,当局请他出山主持,金鉽以年老体衰为由婉言拒绝。日本投降后,金鉽十分兴奋,当即赋诗一首:
  出师未捷罗斯福,一战成功杜鲁门。
  中外齐赞蒋中正,和平需靠毛泽东。
  抗战后被聘为国史馆编修,因病未能就职。1947年,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钮永健推荐,国民政府聘请金铽任国史馆特约纂修。由于年老体衰,他未克到任。1949年,金鉽在家中风,延至次年夏去世,享年82岁。著有《江山小阁诗文集》。
  金鉽与人辑《焦山书藏书目》六卷。民國二十三年焦山书藏委員会石印本4册。

201202171118469942.jpg

  《江山小阁诗文集》是金鉽80寿辰纪念集,金鉽的诗文著作均收录在《江山小阁诗文集》里;内有其平时应酬之作,今泰兴图书馆有藏。该集由郑肇经发起,朱东润编目次,封面由吴稚晖题字,柳诒徵作序,戴为敷集资,于1948年由泰兴文化公司承印。《序言》开门见山对金鉽的道德文章、学术成就作了高度评价:“同(治)光(绪)间,通州、如皋、泰兴文运勃兴,震耀寰宇。高才硕学,若周彦升、若朱曼君(铭盘)、若范肯堂、若张啬公(謇)、若沙健庵诸先生,鼎鼎盛名,大江以南,莫之逮也。泰兴金蘅意先生稍后起,以南菁书院高材生登甲科,人词苑,其博通经史似彦升,散文盘郁似肯堂,骈体瑰丽似曼君,五七言诗闳深雅健似健庵,以文章施之政事,掞张乡治似啬公。盖奄有诸先生之长而不为诸先生所囿者也。”该文认为“通如泰三邑文章学术之盛,惟先生集其成,而以大年历世变,升恒不息,亦惟先生膺此福”。是书录有金鉽撰《范肯堂先生事略》云:“先生自伤坎坷,侘傺发愤,一寄之于诗。仰天浩歌,泣鬼神而惊风雨。世之称先生诗者,谓先生盖合东坡、山谷为一人也。”曾列举范当世32岁时,于光绪十一年(1885)北上赴冀州途中作《过泰山下》云:“生长海门狎江水,腹中泰岱亦峥嵘。空余揽辔雄心在,复此当前黛色横。蜒蜿痴龙怀宝睡,蹒跚病马踏莎行。嗟余即逝天高处,开阖云雷倘未惊。”
  金鉽主持的志局,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他先后主修《宣统泰兴县志》、《民国泰兴县志》、《如皋县志》,参与编纂《江苏通志》、《光绪江苏通州志》,以及《江苏地理沿革考》等。毕生精力尤尽瘁于《江苏艺文志》等。
  《宣统泰兴县志》刻本分别藏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南京、泰兴等处图书馆。《民国泰兴县志》稿本存南京图书馆,木刻版模存南京金陵刻经处。《光绪江苏通州志》、《如皋县志》分别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博物院和吉林省、广东省、扬州市等处图书馆。
  《江苏艺文志》是1929年前后金试参与纂修《江苏通志》稿的一部分,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录有关江苏人之著作及江苏之事。要完成这样一部巨著,没有渊博的学问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根本不可能的。金鉽早年即为此下了工夫,无论溽暑祁寒,从不稍辍。到了晚年,因精力不够,专门请人帮助整理缮写。经他多年努力,《江苏艺文志·经部》得以公开出版,16开本,约40万字,发表于《江苏省国立图书馆年刊》第6、7、8期(1933—1935),今南京图书馆有藏。《史部》稿本共19册,限于经费,未能刊印。《子部》、《集部》尚未整理。
  《江苏通志通州属志稿》十卷附录一卷(稿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作“江苏通州志稿”。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18年(1929),江苏曾先后三次开馆纂修江苏通志,同时向全省征集资料,据此稿书名推测,《江苏通志通州属志稿》似为应江苏通志局之檄而搜集整理以备省志采摘的征访稿。卷首附录(历代兵略:通州);卷1沿革表、疆域、山川;卷2城池、关津、公署(仓廒附、义宇增)、坛庙(祠祀)、宅墓、寺观、古迹、风俗、通州沿革(通州、如皋县)、通州沿革(新增)、通州疆域、通州山川,卷3通州学宫、通州户口、通州田赋(杂税附录)、通州芦课、通州屯田、通州群田、通州牧政、通州物产;卷4通属选举表;卷5通州文职表、通属名宦;卷6一7通属人物(名贤、宦绩、武功、忠节、孝义、儒林、文苑、隐逸、艺术、流寓、方外、列女);卷8一9艺文、海门厅人物;卷10杂类志(纪事)。记事止于光绪33年(1907)。所附《历代兵略·通州》冠于全书之首,为他志罕见,所记周敬王37年(前483)至清同治4年(1865)7月兵事,基本同于《光绪通州志补正》之《通州历代兵略》。全书以新增旧志所未收、补充旧志所遗漏、纠正旧志所误记为宗旨,新增、补遗、纠正均于志中注明,眉目颇为清晰。但因系稿本,立目间或错乱、秩序偶然颠倒亦往往有之。
  柳诒徵与金鉽曾共同参加纂修《江苏通志》,“服膺先生所撰《江苏艺文志》,精博罕匹”,“知先生左右采获而尤有独造之境也”。柳诒徵对金鉽的评价是非常贴切而中肯的。
  民国7年,江苏省长公署通令所属各县重修县志,为纂修《[宣统]泰兴县志》,时任县令王元章乃设局编修,延沈文翰、金鉽主其事。历3年采访事竣,而沈氏病卒,由金氏编纂。最终于民国19年定稿,至22年刊印。在编纂过程中,金、沈关于志例问题曾有争议,沈认为宜改前志而为之。金则以为:“自来史家积习喜改旧文,大率新志成,而旧志亡,既无以见前人之得失,又何从质后人以是非?不如取前志既成后之事赓续成编,其前志之讹误者校正之,疏略者补益之,两本并行,事相因而体实创。”后金氏遂成续、补、校志3种,合之而为一书。《[宣统]泰兴县志续》十二卷首一卷,前有民国13年王元章《序》、19年李详《序》、20年柳治徵《序》、21年金试《序》。记事起自上古,迄于宣统3年(1911)。门目以《光绪志》为本,子目只续部分内容。《泰兴县志补》八卷,系增补光绪志之阙漏,时间迄至光绪末年。补录门目内容有:卷1区域志(沿革、风气、物产、河渠);卷2建置志(城垣、公署、名迹);卷3经制志(赋役:芦课、屯田、群田、征榷、蠲恤、附盐法)、典礼、军备;卷4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绩列传);卷5一7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清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技艺、侨寓、方外、节妇前录续录今录、贞烈孝义合录、艺文);卷8志余(述异、谈逸)。《泰兴县志校》六卷。系校正《光绪志》之外误。门目基本同《志补》,唯于《区域志》增形势、方言、乡聚,《建置志》增义宇,《经制志》增学校、营伍。该志取材广博,不但参阅图书典籍、官方档案,而且搜集私家谱牒、祠墓石刻;舆图系以近代科学方法测绘制成;《志校》中有《志原》,详细考述泰兴县志纂修源流,又罗列各志书志目,这对泰兴己佚旧县志,亦可考知其崖略。时人对该志多持褒辞,如柳治徵志《序》曰:“续志虽仍旧目,而于其义所未安者多所更定。校、补两刻,贯穴群籍,箴伪辑佚,尤足以见学识所系逡先霄壤焉。”

201202171119206317.jpg

  金鉽纂《〔民国〕泰兴县志稿》(稿本)。《泰兴县志稿》尚未编次厘定,凡4册,以“元”、“亨”、“利”、“贞”标立。元册:民政志(户口、乡聚)、区域志(四境、乡聚、分率、风俗、水道、河渠、津梁)、建置志(公所、教堂、防卫、警察、巡警局、邮政、义仓、善堂、仓廒、义家)、区域志(古迹、寺观、赋利、屯田、海关、厘捐、书院、义学、学堂、学校)、营货志(物产、轮步);亨册:祭祀、官师志(印庄巡检)、人物志(科第、贡举、应例、效力、封赠、封荫、附贡、学校毕业、武达、武科、耆寿、方技、节妇、烈妇、孝妇、贤母、贞寿、贞孝)、志余;利册:孝友:忠烈、文苑、宦绩、武勋、义行、寓贤、方外,贞册:闺秀、烈妇、贞孝、孝妇、贤母、贞寿、灾异。因系初稿本,故门目前后重叠杂出。每部分内容记述之后,注分纂人姓名。各门类迄止时间不一,最迟至民国9年(1920),主要内容为记民国改元后事。如《轮步》中有关本县光绪26年(1900)创设利济小轮公司、样茂公司、大达公司,宣统元年(1909)创设高港怡和、鸿安、宁绍大轮公司的记述,等等。
  《[民国]如皋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18年(1929)铅印本。系金鉽应县令刘焕之聘,与沙元炳、沈文瀚一起担任民国《如皋县志》的总纂,于民国4年,沙元炳主纂该志。沙氏殁后,泰兴沈文翰、金鉽继任。全书间因人事变更、兵事牵延而时作时辍,历18年方得完稿。后来志稿是由金鉽终于在1933年得以部分印行传世,为如皋人民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如皋方志界的一件幸事。
  《如皋县志》反映了如皋悠远的发展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如皋县志》创修于1464年(明代天顺八年),此后历经清、民国,465年间共11修。其中,明代5部、清代5部、民国时期1部,而以1915年开始纂修的民国县志尤为详尽。其“仿纪事本末之例,合九志而祥加考订,别类分门,原原本本,纂缀成帙,续采事实,迄于逊政,足成一县之通志,如斯编之详晰无遗者。”
  目前,该部县志在如皋市档案馆有收藏,共18册。馆藏这部民国修县志独特之处就是:该志前3册计5卷为民坊木刻版,后15册15卷为原稿,其文字皆由当时编纂人员以蝇头小楷誊写,并装订成册,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物及档案价值。现在,该馆为更有效地保存好这部县志,已复印一套备查,原稿则被作为档案列入史志谱类全宗,并成为该馆馆藏的一大特色。
  该部县志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一批志书志士。刘焕,安徽凤阳人,民国2至4年任如皋县知事,该志书的倡修者。
  该志开先纂修者沙元炳(l864—1927),字健庵,号伪髯,如皋人。1881年应院试录附生,次年乡试中举,1882年赴京会试取贡生,清光绪18年(1892)应恩科殿试中进士,1898年授翰林院编修。时逢维新运动失败,国事日非,沙元炳感慨万端:“天下之患,莫大于任事者仅居其名而无事事之实。吾见今日之膺显职者,其不甚审度,率然而就,稍有艰阴则谢病而去耳。号为维新者数年,曾无毫毛加于昔,此辈阶之厉也。”遂辞官回故里,致力于兴办地方实业和教育事业。先创办了如皋师范学堂,并在师范学堂内设附属两等小学(初等、高等小学)和测绘专科学校,继办如皋县乙种工业学校。在追随南通张骞创办实业的过程中,曾投资于大生纱厂、广生油厂等企业,并在如皋倡导和集资创办广丰腌腊制腿公司、广生德中药铺、鼎丰碾坊、裕如钱庄。宣统3年(1911)冬,任如皋民政分府民政长;1914年出任县水得会会长及附设测绘局局长,又担任如皋县商会会长、江苏省议长等职。沙元炳后主持创办如皋县公立医院,出任县中医医学会名誉会长、如皋医学研究社社长。袁世凯篡权后,沙元炳以病辞职。沙氏热衷地方教育及实业,于乡邦文献探讨尤勤。1915年,沙元炳在主持编修《如皋县志》期间,为完成修志之重任,倡导设立了县志局,其在《请设志书局启》一文中写道:“窃维县之有志,上以备国史之要删,下以击一邦之风教。而于国家变乱之后,政体改革之时,考献征文,关系尤极。……如皋有志,肇始明代,陈童、张吕,县有成书,五厄三灾,与运俱泯。今所存者,惟康熙卢志,乾隆郑志,嘉庆杨志,收藏故家,仅得观览。自是以后,一修于道光丁酉,再修于同治癸酉。意在赓续,取资未宏。文人雅言,吏胥簿牍,钞撮排比,无当史裁,掇拾琐事,雅类丛谈,藻饰文辞,颇杂诗话,例虽未善,事尤可征,距今四十余年矣……”随召集当时知名人士,夜以继日地商讨、研究文章,并奉献出自家所藏的明万历、清乾隆志,用以校对勘定。1927年1月29日,沙元炳病逝于县志的编修过程中。著有《如皋疆域考》、《志颐堂诗文集》,辑有《中庸议》、《王明史奏议》。

201202171119568596.jpg

  次年主持编修《如皋县志》的总纂金鉽在其所纂的志序中写道:“沙君生于清季,心知天下事不可为,通籍后求长假归,养志读书,广蓄古今图籍。尢留心地方掌故,累年求得乡先生遗著二百余种,藏于家。会有公署檄下,所属郡县重修志乘,邦人君子请于官府,延沙君主其事。”
  几年间,县志主纂之一,泰兴人士沈文翰首先去世,其他共事的人士多半或亡或去。当泰兴人士金鉽从彭泽来如时,沙元炳便引为总纂,并聘本地乡绅陈其嘉为协纂兼总校,继续编纂工作。继而,沙沙元炳因县志尚未定稿,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当金鉽和陈其嘉二人探视其病情时,他流着泪说:“县志不能完成,我死有遗恨啊!”金、陈二人也痛哭失声,表示要继往开来,定要成书。
  书前有金鉽等原序5篇,据序载:该志“旁搜远引,仿纪事本末体例,别类分门”。《编纂崖略》中记载:其“汇集旧志,覆加考订,增改并采同治癸酉(1873年)后事实续入,迄宣统三年(1911)年为断,都为一书。表图分附劂类,有清一代邑乘、政事、文献,于此斯得所汇集。”为志、为传各14、正目113、附目6。卷首志序、编纂崖略、纂修题名、星野、全县分区图(附图说);卷1区域志:沿革考(附表)、形胜、四境、乡都、村市、水道(附水泉汇载)、堤堰、津梁;卷2—3建置志:城池、官署、仓廒、善堂、秩祀、街、巷、坊表、古迹、宅墓(附义冢)、寺观;卷4民赋志:户口、田赋、群田、杂办、解支、徭役、沙田、杂税、蠲赈、救荒、关榷;卷5典礼志.庙祭、坛祭、祠祭、群祀、祈祷、耕藉、宾兴、入学、风俗、方言,防卫志:军制、军事(附正误)、乡兵、团练(附渔团)、保甲(附表)、警察(附团练巡警表)、消防,邮置志:递铺、邮政、电政;卷6—9食货志:农业、工业、商业、渔业、盐法、物产,学校志:学制、崇祀、从祀(附祠祀)、礼乐、学额、书籍、学田、书院、社学、义学、学堂、学务公所、教育会、劝学所,秩官志:官制、文职表、盐官表、武职表、名宦传,选举志:选举表、文武科第、荐辟、应例、武达、将材、封荫、学校毕业,卷10—14人物志:名贤、宦绩、武功、忠节、孝友、义行、文苑、儒林、隐逸、方技、流寓、方外,耆寿、贞寿;卷15—17列女志:列女年表、节孝、孝妇、烈妇、贞女、孝女、烈女、才淑、义烈、贞孝、贞烈;卷18—19艺文志:经、史、子、集,卷20祥祲志(附轶事琐闻),卷末有旧志序8及跋1。该志上承皋邑明万历、清乾、嘉、道、同5志,并旁征远引,详加考核而纠误订谬、删芜补阙。下限迄于宣统3年(1911)。资料翔实、体例规整,但篇目偏繁。文中关要处,加按语、记考据,引文注明出处,诗文有关地方制度、文物、风教、利病者,丽附正文之后。全书150万言,为邑乘中集大成者。体例在因袭中有创新。《区域志》“水道”目系实测载入,境内水网,记叙井然。《建置志》,考订严正,古迹搜罗无遗。《秩官志》、《人物志》,虽多列官宦士绅,但不诡、不随、不作谀词。卷首全县分区图,以近代测绘术制作,一改旧观。尤以资料翔实而著称。
  沙元炳去世后,由金鉽主持,在兵火战乱之中,艰难清理志稿“排缵而篇第之,至可杀青缮写,复以笔札不给,束置高阁中,阅十稔,几罹五厄”。1931年,国民政府令各县修辑民国志书以备考证,于是,经多方筹款将县志付印于世,如皋一县的文献资料行以留传。如今,当人们在查找、阅读这部县志时,当年沙元炳和金鉽等修志先人,在县志局“素心晨夕、商学论文”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其编纂县志的严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仿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1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好长啊!!!!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2-22 18: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好长好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1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1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2-22 1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金鉽shì
     

签到天数: 2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2-22 1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2-22 21: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2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珍贵的资料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