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泰州市二○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

3148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12-27 10:22:3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泰州市二○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科
I.考试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若取材于课本,不超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以下简称“教材”)的范围。
II.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2.文学常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2两项考查内容以教参建议精读的篇目为准。
3.背诵、默写
⑴现代诗文(课本规定的部分):①《生命的意义》;②《春》;③《天上的街市》;④《毛泽东词二首》;⑤《七律 长征》;⑥《故乡》(最后三段)。
⑵古诗文(《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文言文(课本规定背诵的部分)和34首古诗词)。
⑶名言名句(取自课文和《语文读本》(1-6册)的“附录”)。
(二)表达应用
1.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2.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3.辨析、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能根据情境缩写、扩展、仿写语句。
5.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具体材料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材料中的表达效果。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二、阅读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能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以不低于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了解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的主要用法,能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阅读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科技作品。能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试卷一般设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设三段现代文阅读,均取自课外。古诗词欣赏不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专题与实践
教材中12个“口语交际”训练内容、12个语文实践活动、10个专题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参与实践的收获、体验与感受。
四、课外名著
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推荐阅读的6部作品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有未阅读原著,落实教材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有关要求。
五、作文
只考1篇,不限文体。具体要求是:
1.能正确理解题意,做到所写符合题意。
2.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明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做到文体规范,结构完整。
6.做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六、试卷组成和难度
试卷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部分。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分值比约为6:3:1。
数学科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命题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既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考查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1.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注重对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初中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渗透对过程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数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中考命题将突出对这些数学能力的考查,而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注意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适度考查
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将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
Ⅱ.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概念;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够用恰当的代数模型进行表述。
能够探索并掌握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形状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平面图形的简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借助于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具备基本的作图技能 ;认识投影与视图;理解坐标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能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并作出推断;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考查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从事探究活动的意识、能力等。
3.数学思考方面
适当考查在数学思想、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以及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具有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方面
适当体现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如:一次函数、一次不等式与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体现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等。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应用”四个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了解: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下面根据我市九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届学生所使用的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以图表形式分别说明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考    试    内    容
A
B
C
D
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
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开方运算
实数及其分类,实数与数轴,实数运算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
估算
代数式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整式
整式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乘法公式: 、
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分式
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方  程
方程及其模型的运用,方程解的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
不等式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运用不等式(组)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函    数
探索预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
常量、变量、函数,自变量及其取值范围,函数值,直角坐标系
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确定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运用函数图像求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运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考    试    内    容
A
B
C
D
图  形  的  认  识
点、线、面
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
角平分线的概念、判定及其性质
相交线
余角、补角、对顶角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判定及其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特征
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稳定性
画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直角三角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四  边  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正多边形,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梯形、等腰梯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其物理意义
平面图形的镶嵌及设计(应用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
图  形  的  认  识
圆,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切线的概念
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切线的判定;
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计算弧长,扇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尺规作图
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过一点、两点及不共线三点作圆
对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视图与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了解视点、视角、盲区的涵义,并能在平面图或立体图中表示
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图形与变换
轴对称 、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相似变换的认识
轴对称 、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相似变换的性质
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两次以内)、平移、旋转、相似变换后的图形
利用对称轴、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判定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运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坐标
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会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  形  与  证  明
证明的含义
证明的含义及必要性
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
反例的作用
反证法
综合法
证明的依据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S.S.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利用基本事实及有关定理(限于《课标》规定黑体字、标注的定理)进行证明,证明题的难度与以上结论的论证难度相当
按《课标》要求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考    试    内    容
A
B
C
D
统            计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
总体、个体、样本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加权平均数,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极差、方差、标准差及其应用
频数、频率,频数的分布(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率
概率的意义,运用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利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  课题学习
让学生探讨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的认识.考查一些基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Ⅲ、试卷结构
1.长度: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适当控制,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探究、交流、表达等能力,也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发挥。
3.内容分布: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课题学习融入这三部分之中。
4.难度: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中等题(难度系数在0.4-0.7)、难题 (难度系数在0.4以下)占分比例约为7∶2∶1。
英语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12年中考英语试题既要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要注意体现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确保试题的区分度和信度,发挥试卷毕业、升学双重功能。
Ⅱ.命题依据和范围
2012年中考英语试题将以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2012年泰州市中考英语科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牛津初中英语》为命题范围,其中9B考查范围为第一、二单元的全部内容,第三、四单元的四会单词。
Ⅲ.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课标》中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初中毕业要求),兼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需要,立足基础知识,注重运用,强调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课标》附录),要求词汇量为1500~1600(参见《课标》附录及《中考复习指南 英语》附录)。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对话和简短独白。考生应能: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了解大意;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2.说
要求考生能朗读短文和连续说话。考生应能:
1)能比较连贯地朗读所学课文或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材料的短文;
2)能就熟悉话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说一段话,不少于7句话;
3)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3.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常见体裁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4.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例如根据所读文章按要求表达,根据文字或图表信息写短文,根据提示叙述事情、简单表达观点和态度等。考生应能:
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和语法,比较清楚、连贯、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听力口语部分为自动化考试;笔试部分为闭卷考试。
(二)考试时间:听力口语20分钟;笔试120分钟。
  (三)试卷分数:听力口语满分30分;笔试卷面满分120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其占分比例约为6:3:1,总难度系数为0.70左右。
(五)笔试部分试卷整体结构、题型、题量、分值等(命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题量和分值作微调):
  题   类
题  号
题  型
题  量
计  分
选择题
(70分)
单项选择
15
15
完形填空
15
15
阅读理解
20
40
非选择题
(50分)
词汇运用
10
10
  阅读表达
5
10
短文填空
10
10
  书面表达
1
20
   合计
   75+1
120
Ⅴ.典型题型示例
阅读表达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
Grown ups are always telling kids what to do. Do you listen to them?Usually they know what is best for you, but sometimes they can be wrong.
So, many countries have a special law(法律)to keep people under 18 safe.
Teachers can punish(惩罚)bad students, but they cannot just do anything they 1ike. If a teacher tries to kick you out of class, you can go to the headmaster and tell him you have the right to stay in school.
1)School buildings and playgrounds must also be __________ for___________. If the things you use in P.E. class are unsafe, the law says the school must fix them or get new ones.
2) Do you know anyone who can’t go to school because their parents aren’t willing to pay for it? This is also against the law, which says parents must have their kids in school.
Kids have a right to privacy(隐私)under the law, which says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not read children’s own letters.
The law also protects childen’s health. It says there should be no smoking in schools and other places where many teenagers go.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tickets for parks and museums are cheaper for students? It’s also because of the law. It says that kids need to have lots of chances to learn.
1.在1)句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使句意完整、上下文通顺: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将2)句译成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Why can’t parents read their children’s own lett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划出与下列句子意思相近的句子:Kids usually pay less for some public places.
5.找出文中或写出最能表达该短文主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填空   
根据上下文和所给的首字母,补全空格内的词,使短文通顺。
What does a weightlifter(举重运动员) look like in your mind? Can you believe that a girl can lift(举起) almost two-thirds m  1    than her bodyweight? This is exactly what Zoe Smith is able to do.
Zoe Smith c   2    from London. She is 14 now. She is 1.57 meters in h   3  and 57 kilograms in weight. Zoe Smith is named as the s   4    girl in the UK. She has made a world record by lifting a total of 159 kilograms. What’s more, Zoe Smith will take part in the London Olympics in 2012. People believe that she will be a sports s  5    .
Zoe Smith started weightlifting at the age of 12. In the b  6      , she was asked to make up the number in a team. It is her strength and her special natural a    7    that make her perform well in weightlifting.
Like many teenagers, Zoe Smith makes a list of w  8    she likes, including chocolat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t her own webpage. When she was asked about the London Olympics, she said, “My d  9    seemed to come true when I was chosen. And of course I want to w  10  a gold medal.”
物理科
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为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总分为100分。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两部分——I卷是选择题(单项选择),约占总分的24%;Ⅱ卷是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应用解答题等),约占总分的76 %(其中实验与探究题约占总分的30%);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Ⅱ.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命题突出体现对教学的六个引导。
    1.注重基础性。试题应有助于引导教学突出基础性和普及性,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2.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大而难、难而繁”,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应试”的误区。
3.注重实验探究。试题应注重体现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具体运用,关注基本操作环节和简单实验技术,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上“真实验、真探究”的正确道路。
4.注重实践应用。试题应力求体现物理与生活、自然、简单技术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出“囿于概念辨析、理论脱离实际”的误区。
    5.注重综合性。试题应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要有助于引导教学的“知识建构”意识。
6.体现教育性。试题应注意结合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要有助于引导教学增强广义课程资源意识。
Ⅲ.命题依据与主要参考
本考试以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至九年级)为主要参考。关于苏科版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和 “信息库”栏目内容是否列入考查范围的问题,把握原则是:其中符合课标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命题背景素材,超出课标要求的知识不作考查要求。具体理解可参考以下两个例子:
如八年级上册P.10~11“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1)“能量”概念虽在当节教学时只作为知识链接,但最终应作理解要求;(2)对于说明声能的两个例子——例1所涉及的椭球形面镜反射不作知识性要求,而例2“声音引起烛焰晃动”反映了认识问题的转化思想方法,可在其他类似探究中迁移。
又如九年级上册P.65“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其中“彩灯的结构原理”超出要求,而“冰箱及其电路图(部分简化图)”可直接用于命题或作为命题素材。
Ⅳ.对中考复习的几点具体意见
为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所规范的教学要求,避免随意拓展而丧失“双基”、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象,特对有关内容的难度把握提出以下具体意见(以教材知识点为序)。
1.不要求记忆人讲话、歌唱声音的具体频率值及频率范围;不要求记忆可听声、超声和次声的频率范围;对“运用音调、音色判别物品好坏、优劣”的问题不作非此及彼、似是而非的讨论;在联系乐器发声的实际问题时,不要求记忆音调、音色变化与发声体结构变化的具体关系。
2.不讨论温度计构造及材料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问题;不要求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进行有关计算。
3.不要求记忆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不要求记忆物体颜色与反射光和透过光的颜色的关系;不要求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不要求通过作光路图确定物体经凸透镜成像的具体位置;透镜组合仅用于认识视力矫正、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原理,不要求分析或求解透镜组合的其他问题。
4.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原则上维持教材中例、习题的水平,不要扩展更繁难的计算。
5.密度的测量可适当扩展到测量液体密度,但不要求分析液体密度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如测量盐水、牛奶的密度等);不要求计算与密度有关的繁难“含量问题”和“合金配方问题”。
6.《从粒子到宇宙》的内容,不要求记忆有关尺度的具体数量级(如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天文单位、光年与国际单位的关系),不要求理解有关专业名词(如“大爆炸学说”、谱线“红移”等)。
F

图1

F

图2

7.除作为实验探究活动外,不要求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作为记忆性知识用于有关计算;不讨论复杂物体重心问题;不涉及“合力”的概念;不要求知道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
8.不要求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不要求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讨论物体旋转的复杂问题;不要求解答与浮力有关的繁难综合题。
9.不涉及“动滑轮作为费力机械使用”(图1)和“滑轮组水平放置”(图2)的有关计算;在涉及与滑轮组有关的计算时,其组成滑轮组的滑轮个数不超过两个。
10.知道斜面是省力机械,但不引申理想斜面计算公式;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可涉及斜面的简单情况,但不涉及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斜面倾斜度关系的讨论。
11.不要求记忆物质“比热容”和燃料“热值”的具体数值;不涉及与“热平衡方程”有关的计算。
12.不涉及“电阻定律”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不出现图3所示的几种情况;电路分析与计算不涉及与电表内阻有关的误差讨论;不涉及“混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不涉及输电线电压降的计算;不讨论包含非线性元件(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路问题。

A


V

3






13.只要求会用“安培定则”直接判断已知电流方向的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极,不涉及逆向变式及综合性的牵连问题;不要求判断磁场力方向与磁场、电流方向的关系;不要求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
14.知道波长、波速、频率等有关电磁波的概念,不要求运用三者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15.能进行涉及能量转化效率的简单综合计算;不要求结合实例说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可逆”和“不可逆”问题;知道“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不要求进行具体分类;了解和平利用核能解决能源问题的意义,不要求掌握核发电的具体技术问题。
化学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
2012年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将继续遵循“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试卷将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体现知识融合,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科学探究,凸现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
试卷继续重视考查基础知识,避免繁、难、偏、旧,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重视考查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现实性;关注学科间的有机渗透,适当兼顾考查其他学科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现综合性;符合学科特点,强化实验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Ⅱ.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7版,2011年5月印刷)
Ⅲ.试卷结构和题型
由I 卷和II卷组成。考试分值为60分。
I 卷20分,为选择题,其中10条单项选择题(各1分)和5条多项选择题(各2分);II卷40分,为非选择题。II卷为填空、实验、探究、简答、推断、信息、综合、计算等题型的组合。与2011年试卷形式相似,各大题只说明答题要求,不标出具体题型。
试卷难度分布:
2012年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的整卷易、中、难题占分比约为7:2:1。难度系数将控制在0.70左右。
考查内容比例:
按五个一级主题比例划分,约为:科学探究25%、身边的化学物质35%、物质构成的奥秘10%、物质的化学变化15%、化学与社会15%。
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准,参考《泰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建议》。由于国家课程标准未变,教学内容未变,课时计划未变,尽管试卷分值变小了,但教学要求不变。因此,广大教师仍然要认真研究和学习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活用教材,而不能死教教材。教学中要兼顾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重视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
附:  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建议
一、中考化学测试水平的等级划分
课程目标详细内容请见《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对应《课标》要求,中考测试的水平主要分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级指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初步学习、体验、感受等;B等级指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初步学会、意识、体会、关注、遵守等;C等级指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
二、中考化学各知识点教学建议和测试水平
需要注意:下表所列的“教学要求”栏目是《课标》中的内容, “建议”栏目是根据本地区教学实际,在课标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的部分内容,“测试水平”也是依据《课标》和泰州市的教学实际和中考命题情况制定的。
主题一、科学探究
[tr][td]
二级
主题
教学要求
建    议
测试
水平
增进
对科
学探
究的
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A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A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A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B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B
发展科学
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6.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B
7.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8.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要能够大胆猜想。
B
9.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B
制定计划
10.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要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C
11.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B
进行实验
12.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A
13.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
B
14.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B
收集证据
15.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B
16.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要学会认真、全面、细致地观察。
B
17.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要能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反映和描述实验现象或结果。
B
18.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要学会从较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有用信息。
B
解释与结论
19.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C
20.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C
2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C
22.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要学会主动建构,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
C
反思与评价
23.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B
2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B
25.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A
表达与交流
26.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描述。
B
27.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积极主动地交流。
B
28.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洗涤常见玻璃仪器,学会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29.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托盘天平、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烧瓶、量筒、滴管、导管、橡胶塞、集气瓶、蒸发皿、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坩埚、坩埚钳等识别和使用)
需要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仪器。
B

30.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会。
B

31.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初步学会根据性质区分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空气、乙醇、醋酸、油脂、蛋白质、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铜盐、铵盐和常见的酸和碱等)。
C

32.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只要求去除不溶性杂质)
B

33.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学会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排空、真空)和有害气体处理。
B
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tr][td]
二级
主题
教学要求
建议
测试
水平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道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B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C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A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B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学会鉴别。
B
6.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初步学会实验方法。
B
7.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B
8.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学会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挖掘数据,进行简单倍数关系的计算。
B
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会元素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C
10.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B
11.了解结晶现象。
B
1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A
1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B
金属
与金
属矿
物质
14.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作用,学会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B
15.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B
16.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B
17.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B
18.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A
19.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了解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酸和碱的通性。
B
20.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A
21.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
B
2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A
23.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知道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B
24.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化肥的常用鉴别方法,会进行铵根离子的检验,知道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作用。
B
25.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列举生活中的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甲醛等;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A
主题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级
主题
教学要求
建议
测试
水平
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A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实验尝试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离或鉴别方法。
B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除了天然化学物质还有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A
5.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认识离子符号及其意义,知道电离,(溶液中离子的自由移动),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B
6.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能用一些实验事实说明物质的微观属性。
B
7.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认识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8.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道常见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
9.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知道钙、铁、锌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
10.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B
1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简单分辨物质类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了解分类依据,初步建立物质分类概念系统。
A
1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A
13.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能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简单变化中的物质组成。
B
14.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常见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
B
15.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知道化学式的意义。
B
16.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C
17.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根据某些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B
主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级
主题
教学要求
建   议
测试
水平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C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能列出一些实例说明反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A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性。
B
4.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 的观点。
C
5.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要会辨别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B
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实验探究金属与酸或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B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B
8.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C
9.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10.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根据表格、图象讨论简单计算问题,根据单个化学方程式计算纯净的反应物或产物质量。
B
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二级
主题
教学要求
建   议
测试
水平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B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B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C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B
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  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B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B
常见
的化
学合
成材
7.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
A
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白色污染。
B
9.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A
10.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B
11.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了解葡萄糖的化学式及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B
1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B
1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A
保护
好我
们的
环境
14.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B
15.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B
16.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B
17.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B
思想品德科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Ⅱ.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考查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命题时注意与高中新课改的实际作必要的衔接与呼应。
Ⅲ.能力考查目标
   1.再认或再现所学知识的基本、核心概念与结论。
2.根据所给背景材料,正确认识、比较有关的社会现象,并分析其实质。   
3.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正确地自我评价。
   4.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5.体现学以致用,引领有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过程中力求创新的导向。
   6.文字表达:书写工整,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Ⅳ.考试依据
    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以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为依据。
Ⅴ.考试内容
苏人版教科书《思想品德》七~九年级。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泰州市教研室编发的《时事导读》初中版为依据组织实施。)
Ⅵ.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方式。
2.试题分值:满分50分。
3.试题结构: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四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题型
题数
分值
备注
单项选择题
20
20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判断题
5
5
要求以对或错来进行选择。
简析题
3
15
要求对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实践探究题
1
10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究问题。
4.试题难易度: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5.考查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35%、时事政治占10%。
附: 列入泰州市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1.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
2.知道自信和自卑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懂得自尊的重要价值
4.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他人人格
5.正确认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6.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及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
7.懂得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8.知道受教育是公民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七年级下册
9.珍爱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10.了解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1.了解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12.知道法律给予未成年人提供的特殊保护
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4.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16.知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八年级上册
17.自觉培养良好习惯   
18.知道如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9.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力量所在及其培养的方法
20.知道孝敬父母的原因和表达方式
21.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
22.正确认识和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23.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4.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八年级下册
25.知道公平的内涵,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做一个维护正义的公民
26.知道法律的特征,比较法律与道德的异同,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7.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含义,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
28.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29.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0.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1.了解科教兴国战略
32.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相应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九年级全一册
33.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亲近、服务社会
34.知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5.了解挫折对个人的影响,知道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
3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参与竞争
37.懂得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价值
38.知道依法治国的本质、核心、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39.了解我国公民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保护智力成果
40.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42.知道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43.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
4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
45.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核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
46.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47.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8.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历史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Ⅱ.命题原则
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3.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适度注意学科间渗透,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反映社会的时代特征。
4.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Ⅲ.能力考查目标
1.知识掌握: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材料处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图表信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能力要求: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观点;初步掌握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4.文字表达:语言组织力求规范,答题紧扣题目要求,注意表达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的结合。
Ⅳ.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北师大版七一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题分值:满分50分。
3.试题结构: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4.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形成合理的区分度。
5.考查各年级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40%、九年级约占35%。
附:列入泰州市2012年初中历史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第3课:人文始祖
第6课: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第8课: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第9课:甲骨文  
第10课:孔子    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
第13课:秦朝的统一(时间、意义)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第15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第16课: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丝绸之路”
第17课:纸的发明与改进  
第18课:司马迁与《史记》
第20课:赤壁之战 
第2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3课:祖冲之和圆周率
第24课:“书圣” 王羲之
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时间、意义) 大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  
第4课:科举制度
第5-6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第7课:雕版印刷  
第8课:唐朝的诗歌   敦煌艺术
第10-13课:交子   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
第14课:行省制度  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回族的形成
第15课: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第16课: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
第18课:宰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   八股取士
第19课: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尼布楚条约》  
第20课:清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第21课:长城  
第22课:明清小说
第23-24课: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政策  
八年级上册
第1课: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内容、影响) 《海国图志》
第2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行省的设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内容、影响)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内容、影响)
第6课:洋务运动(口号、内容、评价)   
第7课:戊戌变法(时间、内容、影响)
第8课: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第9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影响
第13课: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中共一大   
第14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南昌起义(时间、意义)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遵义会议
第17课: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第18课: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第19课: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第20课: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24课: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八年级下册
第1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第3课:1954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4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三大改造的影响   
第5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6、7课:中共八大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第9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第11课: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第8、12课:两弹一星  袁隆平   
第13课:“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14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
第17-20课: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三大宗教(名称 时间、人物、基本教义)
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文艺复兴(核心思想、实质、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航路的开辟
第3课:《权利法案》
第4课:《独立宣言》  华盛顿
第5、6课:《人权宣言》  《法典》 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第8课: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汽船与火车   现代大工厂制度出现
第14-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人物、性质、影响)   美国内战   明治维新
第17、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爱迪生  汽车和飞机   
第19、20课: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组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课: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代表人物      
第23课: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第3课:《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6课: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第7、8课: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影响
第10课: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第13课: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第18、19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应对全球性挑战
地理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体现义务教育性质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引导地理教学朝着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方向发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实际和教育测量学的基本要求编制试题,使试卷有合理的难度;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着重对“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程、基本方法)的考查。作为毕业终结性考试,合理地体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诊断和甄别功能,成为高中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1.地理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使试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
2.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合理配置试卷的题型结构。地理试题呈现方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二是在设计试题情境时,注意体现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价值。注意充分发挥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的优势,合理配置不同题型在试卷中的比例。
3.在选择试题素材时,注意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乡土地理。命题注意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素材,使考试过程有利于学生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强化和升华。
4.试题的设问切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际水平;适当体现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从试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的思考。
Ⅱ.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
    考试目标:注意体现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也考查基本技能,同时还考查生活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最新科技信息问题等等;通过考试,逐步提高对校本课程资源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力要求:考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能力要求。重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泰州市地理中考考试能力要求如下: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的能力;
2.正确解释和区分基本地理概念及其含义的能力;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大致特征及其含义的能力;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基本的读图、识图、用图和制作简单地理图表的能力;
5.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
6.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地比较、分析和评价一些地理现象和身边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7.简单的地理运算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主要是适应毕业考查的要求,主客观题比例适量,难度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选择题(全为单项选择题)占70%;非选择题(综合题、实践探究题等)占3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比例大致是8:2。
5.各部分知识点比例:
(1)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占25%左右;
(2)中国地理占30%左右;
(3)世界地理占30%左右;
(4)乡土地理占15%左右。
Ⅳ.考查的知识范围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见附表)
    附:列入2012年泰州市初中地理会考范围的知识要点
(一)基础知识
测试
要点
内容要求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认识地球仪:南北两极、赤道、地轴、本初子午线;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4.判读几种基本类型的经纬网图
地球
运动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
7.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照射差异
地图
8.比例尺的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
9.地图上的方向判别;
10.认识常用图例和注记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深)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12.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地图
(二)世界地理
测试
要点
内容要求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陆地和海洋
13.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区分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
14.读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亚非及南北美之间的分界线;重要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
1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天气与气候
16.风向的判断;认识常用天气符号
17.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
18.读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图:说明气温变化特点;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19.读等温线图:说明气温和纬度位置的关系;计算气温差异
20.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1.降水的主要形式及划分等级
22.读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23.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4.天气、气候的区别
25.影响气候(气温、降水)的主要因素
26.运用气温、降水资料说明重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居民与聚落
27.绘制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并说明人口增长特点
28.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9.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
30.分析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过少)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31.世界上三大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
32.联合国的几种工作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3.世界三大宗教、代表性宗教建筑
34.聚落类型;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与合作
35.读世界政区图:认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部分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埃及)
36.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名称(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国际奥委会、北约等)
37.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认识地理区域
38.世界自然之“最”:最长的山脉;最高峰;最高的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流程最长的河流;流量最大的河流;面积最大的湖泊;陆地最低点;最大的沙漠
39.亚洲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40.亚洲气候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41.亚洲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42.读日本图:位置与组成、著名富士山、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
43.读东南亚图: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热带气候与重要农作物;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4.读印度图:人口现状;水旱灾害及原因;两大纺织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关系;软件产业发展(班加罗尔)
45.读俄罗斯图: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重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矿产资源与工业特点的关系
46.读中东地区图: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分布及主要输出地区;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47.读欧洲西部地区图:重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及其首都、;主要工业特点;地形、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主要旅游胜地
48.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人种分布特点;主要经济特征;主要人口问题
49.读澳大利亚图:国徽上的特有动物;地形、气候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主要矿产资源;重要城市(堪培拉、悉尼等)
50.读美国图:相邻位置(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重要城市(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农业地区专业化;重要工业区“硅谷”
51.读巴西图:亚马孙河;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危机
52.读南极洲图:地理位置;特有动物;气候特征
(三)中国地理
测试
要点
内容要求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世界看中国
53.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4.读中国政区图:我国的重要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及分布、简称、省级行政中心
55.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国策;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56.我国民族数量、分布特征;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环境
57.我国地势、地形分布特点
58.读中国地形图: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大兴安岭、秦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黄河、珠江等;四大高原的基本特征
59.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温度带的划分;我国东西干湿差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我国气候特点;主要灾害性天气
60.我国主要大河(黄河、长江、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61.黄河: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分析黄河泥沙问题及治理措施
62.长江: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水能的主要分布;河流运输价值
中国自然资源
63.用事实说明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64.我国主要农业用地类型及分布特征;我国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国策
6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调节措施;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中国经济发展
66.读中国铁路干线图: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宁启线、新长线
67.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68.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69.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70.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认识中国区域
7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划分界线;简单比较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7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比较(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耕作制度、农作物、河流水文特征、人文特征)
73.北京、上海、南京、泰州的主要城市职能
74.读香港和澳门图:位置和范围、人多地狭、经济特征
75.读台湾地区图: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重要城市(台北、高雄);气候、地形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76.新疆:地形分布;绿洲农业特色;能源开发
77.黄土高原:范围;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生态建设
78.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四大城市群及其中心;沿江地带的工业协作;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水污染)
(四)泰州地理
测试
要点
内容要求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泰州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79.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在江苏省的相对位置、交通线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80.行政区划和人口:行政区划设置;人口增长特征
81.自然环境: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与特点
82.自然资源: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83.主要产业:工农业特点;交通运输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
生物科
Ⅰ.命题指导思想及能力考查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这一理念下的初中生物会考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了解或理解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4.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5.强调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重点考查构建高中生物学所需的基础知识。
6.重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类型:试卷包括选择题(70%)和非选择题(30%)两部分。
3.试题难度:试题包括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比例大致为8∶2。
4.内容比例:试题内容实验占分约15%。
Ⅲ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生物》为依据,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章 节
课    标   要   求
复    习    要    点
考查要求
A
B
C
1
1.1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1、某些生物生存的环境中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   
1.2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1.5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3、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2.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6、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类型
2.2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9、保护生物圈
2
3.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0、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3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1、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12、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
3.4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15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方法
4.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6、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7、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1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9、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5.2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0、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6.1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1、呼吸作用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2、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6.2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24、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7.1
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2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2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27、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方法,并学会绘图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8、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及两者区别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9、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7.2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0、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31、生物体组织的形成
8.1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2、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3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8.2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34、人体的基本组织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35、人体的结构层次
8.3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6、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7、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4
9.1
概述植物(如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8、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2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9、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3
概述植物、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0、植物、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0.1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1、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0.2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3、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1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4、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2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5、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1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2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7、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8、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2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49、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技√
13.4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50、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情√
5
14.1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51、血管的类型及特点
52、心脏的结构
53、血液的成分及其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概述血液循环
54、血液循环
14.2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55、泌尿系统的组成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57、其他排泄途径
15.1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58、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5.2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60、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61、近视及其形成原因
62、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
15.3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63、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64、了解糖尿病及地方性甲状腺肿
16.1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65、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66、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6.2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68、蚂蚁等动物的社会行为
17.1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69、植物的蒸腾作用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70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方法,并学会画图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7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7.2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72、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7.3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
18.1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4、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5、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描述受精过程
76、受精过程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77、胚胎发育过程
18.2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78、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79、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情√
19.2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80、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8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8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0.1
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
83、植物的营养繁殖、植物的组织培养、
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84、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技√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85、克隆技术的应用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86、植物的有性生殖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87、受精与果实的形成
20.2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88、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89、芽的发育、根的生长过程
21.1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90、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9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93、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94、遗传病的预防
情√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95、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96、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2.1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97、生命起源的过程
22.2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98、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2.3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99、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情√
22.4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00、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7
23.1
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
101、人体的免疫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10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103、计划免疫的意义
23.2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04、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05、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106、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
24.1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07、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08、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4.2
拒绝毒品
109、拒绝毒品
情√
24.3
关注食品安全
110、食品安全
情√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111、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情√
24.4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112、急救方法
技√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113、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114、安全用药的常识
第8单元
25.1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115、人口过度增长危害和控制
25.2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116、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26.1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注:
1.考查要求总体分为A(了解)、B(理解)和C(应用)三个层次,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属于A(了解)层次;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阐明属于B(理解)层次;“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属于C(应用)层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尝试、模仿”属于A层次;“运用、使用”属于B层次;情感性目标动词中“体验、参加、参与、交流”属于A层次;“关注、认同、拒绝”属于B层次;“确立、形成、养成”属于C层次,考查要求中部分内容在高中学习的需要基础上适当提高了要求。
2.实验考查的要求总体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要求为说出有关实验的材料和方法步骤;B层次要求为解释有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C层次要求为具备初步探究简单实验和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能对有关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该贴已经同步到 文武双全的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