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16 04:02:2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买烧饼,卖烧饼
莫 震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桥人,我对故乡烧饼的感情已经远远超出了食品需求的层面。故乡在我的记忆中,已渐渐物化为老街上最朴素的烧饼。
说起故乡的烧饼,总有一种淡淡的情绪。记得小时候,和一群老少男女街坊,围着火旺炉红的烧饼灶,等着即将出炉的烧饼。炉旁便是做饼的长案桌,几个师傅在忙碌,调好的酵面搓成长条,挥刀一路掠过,顿成大小如一的面团,待烧饼师傅们手脚麻利地摁平、包馅,酱汁刷过,芝麻拍过,掌炉师傅寻出炉内壁的空处,双手沾水,捡起烧饼坯子,顺势拍上去, “呲呲”声响未绝,一把两尺来长的宽嘴铁铲已在炉内寻拣已烤好的烧饼, “好嘞,拿好,圆咸长甜。”言语间,烧饼已放进等待在一旁的竹篮中。
这是早市。晚市就简单多了,特别是夏日的傍晚,日天长,离晚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街坊们三三两两地去买烧饼,此时烧饼店一点也不忙,只有个把师傅,在卖早已做好的烧饼。一两只烧饼,可以当早餐,又可当下午茶,也有图省事的,搭上自家熬的厚嘟嘟的米见子粥和自制的小菜,又打发掉了晚饭。
烧饼成了黄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小镇温静如水的日子也便在买烧饼、卖烧饼的一天天中流逝着。黄桥是烧饼的故乡,烧饼是黄桥的灵魂,黄桥和烧饼密不可分。以1940年的那场决战为分水岭,烧饼的发展史被一分为二,关于“黄桥镇”这个名词的诠释也不仅是“苏中小镇”,小镇的历史浓重地添上了一场著名战役,一名将军诗人,一位传奇儒将,一曲关于烧饼的歌谣和一段浓于血、深似海的军民鱼水情……
50年过去了,如今听那些父辈亲身经历过黄桥决战的老乡们打开话匣子,故事总是新鲜的,如同刚出炉的烧饼,让人心头热乎乎的。有 “三大人”身先士卒,奔走大街小巷,发动老乡,支援前线;有当年全黄桥30多家烧饼店,冒着连天炮火,昼夜开工,倾尽所有,一炉炉烧饼出了,还没有来得及冷,就被老乡们用抽去棉絮的冬衣装着,穿在身上,一路奔跑,送到前线。战后,谁也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烧饼像枪炮子弹一样支援了前线。精明的黄桥人心甘情愿的做了一笔大 “生意”,不需订单,分文不取,送货上门。红旗十月满天飞,烧饼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今,为大江南北所熟知的烧饼也就是黄桥决战之后的饼。当年的前敌指挥所,如今已辟为黄桥战役纪念馆的丁家花园,早年陈列品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列于大厅一角,占了不少地方。架子车上放置了一仿真的黄桥烧饼,个大肚圆,足有五六斤,外来参观者不禁愕然:黄桥烧饼竟是这个模样?
天天买烧饼的街坊知道,天天卖烧饼的师傅也知道。文化有雅俗之分,烧饼也是如此。街头能买到的是个头小的烧饼,半两一只的是精品,或桂花糖,或肉松,厚厚的裹着,是往来馈赠的佳品,质优,价也高,做工精细,口感醇厚。一两一只的萝卜丝饼、葱油饼、豆沙饼、草鞋底,二两一只的斜角饼,都是大众化的食品,滋味各异,几十年吃龄的老街坊每每食之,伴着米见子粥,嘴巴咂咂有声,舌尖津津有味。如今想来,仍觉满口生香。
丁家花园展厅中陈列的是涨烧饼,说是烧饼,以前却买不到。店家也从来不做,属居家饮食一类。每年惟有中秋时节,讲究过节的人家才动手,支起炉子,或大灶铁锅,小火慢燃,酒酵和面,发到恰到好处,小火苗舔着锅底,渐渐地,面涨起来,顺着锅壁渗油下去,烧饼就逐渐黄熟起来,香味散开来,这是一年中此时独有的味道,和着院中郁郁的桂花香,氤氲着碧空中越发浑圆的月亮。油透酥松的涨烧饼出锅前,再撒上一层熟芝麻,铲子沿锅溜一圈,一掀一合,覆于盘中。涨烧饼因锅的形状而造型,均为飞碟状。一家涨几个饼,馈赠亲朋好友,尤其是镇外亲友,一见便会笑呵呵地说:“真正正宗的黄桥涨烧饼来了。”切成薄薄的片,第一顿直接吃,以后搁在稀饭锅上的蒸笼上,顿顿蒸着吃,软乎乎,热烫烫,一家人就一个五六斤的饼,可以美滋美味地吃上好几天。
几十年的变迁中,保持了长久沉寂的黄桥老镇如今已旧貌换新颜。老街坊们已搬迁散住,旧时街头随处可见的烧饼铺,也变了方位。偶然街头相遇,寒喧中总是慨叹几年来各自的迁徙,张三李四,都不知住到何处了。我曾自诩老黄桥,的确,马巷、珠巷、迪祥巷、一人巷,条条巷陌曾是儿时的游乐场,搭在伙伴的肩头,也曾偷偷地按人家的门铃,而后一溜烟地跑了,全然不顾人家是否真去开门。南码桥、东进路、新百货大楼,处处是放学后忘记回家的乐土。的确,曾经,我们闭上眼睛都能摸到家门,而今,已不只是我,太多的老黄桥在久别回乡时要操起地道的黄桥话问路,都会引起路人善意一笑。烧饼买卖依旧,砖炉换成铁炉,老师傅们早已封刀,小字辈们挑起了大梁,时代变了,街头的面包房一家接着一家,家家生意红火,烧饼对于新生代的孩子们来说,已经不一定都是美味。烧饼生意如何做,不少人寻思已久。
烧饼是特产,单单本地消费毕竟是有限的,烧饼不能只当日常食品卖了,她应是承载美名的载体。前几年,黄桥烧饼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注册的 “皇又皇”烧饼红极一时,启用连锁经营方式,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一时间红火异常,后不知何故,销声匿迹。
“黄桥烧饼节”已经开了好几届,烧饼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当是好戏连台,联想到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的经营,鸡肉,烤饼、汉堡包、薯条当家,几十年间做了一场场大戏,成为 “快餐帝国”的急先锋,狠赚了国人一大笔银子。再看国内,近几年,一批品牌快餐如雨后春笋,其中,成功的不绝于耳,黄桥烧饼安能落后?
细细想来,这烧饼的买卖,的确大有可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