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200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好奇心”戳到了学生的软肋

1521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9 13:47:2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个题目的优点在于写最宝贵的学生的童真,使他回归到学生的最可贵的方面去……”昨日,江苏省写作学会召集南京大中学校作文界名师解读今年高考作文题,名师们谈到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好奇心”时褒扬颇多,认为今年的考题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也有名师直言,应试教育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好奇心恰恰成为他们的软肋。

  总评: 虚实结合有话可说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究竟出得怎么样?与会专家们态度一致:是个不错的题目,稳中有变,贴近生活。作文命题的返璞归真,应该说是近5年来最“出挑”的高考作文题。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引导考生看天空,赏析山水,琢磨凤头、豹尾……多少有些让人搞得捉摸不定,但这次是趋于空灵和写实中间的一个虚实结合的命题,虚实并举,让学生有话可说,总体把握得比较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

  A、审题有三个要点

  南京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孙芳茗:今年作文题目的风格比较平实。这样的表述在审题上不过多地为难学生,因为考的是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笼统起来讲就是写作能力,在审题上为难学生没有多大意思。但是这道题也不是没有审题要求,要求在哪里呢?就是在好奇上,这里有几个要点,第一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对学生来讲是个未知数;第二要感到新奇,不新奇也就无所好奇心;第三要感兴趣,我认为这就是审题的基本要求,如果无视这三个要点或者对这三个要点在文章中没有明确的认识,那在审题上就有毛病了。所以我讲它的标题风格是平实的,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但并不是没有审题的要求。
今年的题目回归到人的本身,回归语文的本性,因此关注生活,考生才能写出好文章……——凌焕新

  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焕新:好奇心不单纯一个“奇”字,“好奇心”是什么呢?是一种心理需求,我曾经专门写过“好奇心”,好奇心体现人的不断求新、求变的心理,这是反抗关心、反抗流俗的必要因素,好奇心产生的兴趣,产生的关注,产生的热情,产生的期待悬疑的心理,所以好奇心不仅是作者写作的动力,同时也是读者阅读的期待。

  B、束缚少可写面宽

  孙芳茗:今年的作文题从写作上来讲,束缚少。好奇心主体,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好奇的事物,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以及我们作为一个人自身都可以作为好奇的对象,所以写作面是宽的。再说从写法上来讲,你可以写一人一事的好奇,也可以写涵盖面比较宽的好奇。什么人对什么事物的好奇以及由这个好奇引发出来的认识心理等等,那就是看考生立意的水平了。我理解试题上前面说的那些话“质疑了、发现了”等等,那都是因为新奇,因为感兴趣而引出来的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的探究,认识问题的水平就在这里显现出来。像这样一个试题,语言表现上是平实的,又是较少束缚的,但又能拉开差距,主要表现在感悟能力、认识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

  C、出题新颖不易猜到

  孙芳茗:高考题被猜中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在某些学校的模拟卷上,这样的题目就大部分考生来说就有失公平,也考不出水平。我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年的热点问题有奥运、地震等。学生们参加三模考试的时候,80%以上的人作文写了地震。从写作角度来讲,都这样写,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今年江苏高考题总的来说不错,也不是都猜不到,但总比感动、好心情等题目要好……   ——沈国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国芳:高考题目强调贴近现实,但不能跟马上发生的现实直接挂钩。很多学校猜题目,如果是很容易猜到的题目肯定不是好题目,很难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一开始江苏预测的题目是环保、感动、爱心、懂你、希望,我觉得这种题目不能考察学生真实水平。有的学生高考时作文写得很好,但进了大学作文并没有什么才气,后来我们才知道,好多同学背了好几篇文章去考试然后把题目往里面套。所以我觉得猜到的题目肯定不是好题目,但也不要说大家都弄得很难,都猜不到,相关性就行了,所以今年江苏高考题总的来说不错,也不是都猜不到,但总比感动、好心情、环保等题目要好,环保这个题目不能再出了,今年考试可能有学生会套环保,但未必很好。

  D、“好奇心”戳到学生的软肋
今年作文题目的风格比较平实。这样的表述在审题上不过多地为难学生……——孙芳茗

  孙芳茗:由于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原因,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在我看来,一些学生的作文,好奇心、想像力好像有点空寂,这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现代教育本身造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包括教学的具体规定,严重地压抑了学生,挫伤了学生。比如现在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质疑。现实中的教育制度不让学生去好奇,只让学生做机械运动。今年的高考作文试图唤醒学生们的童真,呼唤他们的好奇心。当然,我们不指望一道作文题就解决问题,但至少让老师,让学生,让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再压抑学生的好奇心。

  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非常同意孙芳茗的观点。他大胆提出一个构思,如果有同学在文章中写到,目前僵化的教育和浮躁的风气扼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这个将会给个人和国家带来许多的危害,接着分析它的原因,指出它的弊端,然后呼唤好奇心的回归,这就是好文章。虽然这个观点不合主流意识,但总会有人慧眼识珠。

  分析: 写记叙文或更易出彩

  金陵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


肯定有学生会这样写,‘我对什么什么好奇’,平面式的展开,这样肯定不好…… ”   ——喻旭初

  好奇心是一个中性词,对它应该做具体的分析: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奇心,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好奇心;

  2、好奇心按照对象来分可以分正确和不太正确,比如对科学、教育、自然奥秘等充满好奇心,进而进行探索这是好的,应该提倡。但是也有人对低俗、丑陋的东西怀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不可取。拥有正确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始终保持这份好奇心,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敏锐、智慧,相反抱有不恰当好奇心,那就缺乏追求了,缺乏品位,很容易板滞,很容易平庸。细细想就这个题目本身应该有审题要求,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写议论文,写记叙文的比较少。如果写记叙文,情节要设计得好,如果有一两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好奇心的表现,那阅卷老师肯定会眼前一亮。问题是现在大部分学生长期不写记叙文,写不好记叙文。那也可以写散文呀,可以写出很好的散文,举出实例,用赞美的语言歌颂好奇心所带来的美好,但肯定有学生会这样写,“我对什么什么好奇”,平面式地展开,这样肯定不好,而且这样写的学生还不少,平面式的举例展开,没有分析肯定不好。我也希望阅卷老师能按照新课改的精神,适当改变一下以往的评分观念和已经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势,不要只看到文章的“脸”,就是语言,更应该看到文章的魂,要看它的内容,千万不要被某些文章的花里胡哨弄晕了头,要仔细看看文章到底写了什么,有没有实在内容,有没有真切情感,总之一句话,要给每一个考生一个公正、合理的分数。

  南师附中

  特级教师许祖云:
  如果写记叙文肯定要有一个好奇的情节,细节生动后分数就会高……
  ”
  ——许祖云

  如果写记叙文肯定要有一个好奇的情节,细节生动后分数就会高。大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是因为老师总说,写议论文更保险,不太会写偏,基本分总能拿到。这点我同意。但议论文容易写得平,写得浅,写得不出彩。我建议加强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写出真正成熟的议论文。

  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

  裴显生教授:
  我要说一下扬子晚报发的五篇作文,从小学生一直到研究生,我觉得这个做法很有创意……——裴显生

  我有个亲戚今年参加高考,考完以后我问她怎么样,她说还可以,很有信心,她的开头是牛顿发现苹果掉下来,然后讲人要有好奇心,好奇心引起人去思考,然后从反面加以论证,两方面都做了一些分析,最后回到怎么样保持好奇心,这种考题出不了大高分,但至少不会出问题。

  建议: 关注生活写出好作文

  凌焕新:

  今年的题目有三个回归。

  1、回归到人的本身,关注人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2、回归语文的本性,语文的本性就是人文性,尊重人,爱慕人,关心人,一切为了人的生命意识,作文本身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3、回归作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过去我们强调作文是个人的表达,我认为作文的性质应该是一种交际,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交际,那作文更是交际,并不是写了就束之高阁,而是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同时作文也是传播心情的一种符号。因此,关注生活本身,考生才能写出好文章。

  喻旭初: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进一步接近生活,命题有时代气息,使题目让学生写了以后可以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2、命题要在求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通过这个作文题去激发考生的创新意识。题目有利促进人格健康独立思想的形成,这个要求比较高,但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3、题目要有利于改变学生当前不良的文风,尽量体现作文和做人的有机结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作文应该用自己的话写实在的事,抒真切的情,说平常的理及不要故做高深,不排除少数学生有非常高深的思想,但总的来说做到这一点就是很大的成功。

  总之,作文命题要有利于做人,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化,这当然需要时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地有所改进,这是一个总的趋势。学生真正把作文写好,我送你们三个词: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思考。

  花絮:专家热议本报“下水”作文

  会议开始前,记者注意到,6位专家中有4位不约而同地各拿了份扬子晚报,在仔细阅读本报8日A3版“《好奇心》小学生得分最高”。5篇学生习作让各位专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裴显生教授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特地说:“我要说一下扬子晚报发的五篇作文,从小学生一直到研究生,我觉得这个做法很有创意,组织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大家下水游泳,看看怎么样。”裴显生教授一席话引起专家们的热议,“小学生这篇习作打分过高,想必评分者有感情分在里面”;“对本科生打分我就很有意见,他表达得很清楚,文字清晰,又没有走题,还有一些辩证思维”……专家们有各自的评分标准。

  凌焕新会长认为,小学生拿了最高分,恰恰也反映了小学生的童真,他是真正把可贵的心情表现出来了,反而是大学生,因为年龄的缘故,理性的东西特别多。这也真实地反映了,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真逐步减少,因此往往失去了想像力,失去了兴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提倡在作文中写童真的东西是一个好的导向。 本报记者 蔡蕴琦
编辑: 杨昉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