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泰兴黄桥人,以下的注解就用泰兴话为例吧。可能相同方言区的姜堰,泰州,兴化,如皋,海安等地区各有不同,欢迎大家补充。
通泰方言
是吴语和江淮官话(淮语)的过渡方言,现被划入江淮官话(注:我个人觉得是更接近吴语,首先讲话的发音系统和吴语是大体一致的,从泰兴来江南的朋友大多反映听江南话很熟悉,有亲切感,包括我自己也觉得好多江南话很像儿时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土语,在普通话冲击的今天,泰兴本地已经少听到了,基本是上了年纪的人还在用,但是在江南还大量的保留,不过一些江南人也表示泰兴的一些习惯用语也是很早时候江南人也使用的。记得当年第一次去无锡的时候,当地人就说能听懂一半左右泰兴话,而我自己也能听懂一半无锡话。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听无锡话基本没有障碍)。大致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京杭运河以东的滨海区域。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137万(2004年)。
内部分片
按照南京大学顾黔的意见,通泰方言可以划为东、中、西三区。东区包括南通和通州的西南部,区别于中区的特点是古假摄读法同吴语,有两类韵母-o,-a。中区包括如皋、如东、泰兴、东台东部、海安东部、靖江西南部,区别西区的特点是有疑母ng,能分辨鼻音n和边音l。西区包括泰州、姜堰、海安西部、东台西部、大丰、兴化、江都东部。
语音特点
通泰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读送气清音,如“地”thi,“啤”phi。根据这一项特点,即可以把通泰方言和淮扬方言(江淮官话的主要方言,即洪巢片)以及吴方言分别开。由于赣语、客家话也是同样的“全浊送气”,南京大学鲁国尧以此为首要依据提出了通泰客赣同源的假说,认为通泰方言和赣语、客家话一样,导源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的北方移民。
通泰方言声调有6~7个,相比于只有5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阴入)的淮扬方言,多出了阳入(和阳去)。古浊入字今归阳入调,古全浊上、浊去字在7声调的地区今读阳去调,在6声调的地区则整体归入阴平。能区分阴阳去、阴阳入也是通泰方言区别于淮扬方言的特征。
通泰方言除东区外的各点,古假摄字的主元音只有一类,即a。而相邻的淮扬方言和吴语均已发生分化,吴语一般有两类韵母即-o,-a,淮扬方言也有两类即-a,-iI。
通泰方言多数点有丰富的支微入鱼现象,例如“推”白读thy,“雷”白读ly。这种现象不见于淮扬方言,吴语虽有,但数量远不及通泰方言之多。
通泰方言的咸山摄韵母分化为三类,分法大致和吴语、赣语相同,异于西部的淮扬方言。粗略的说,即咸摄谈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覃韵合为一类,而与谈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同样,山摄寒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桓韵合为一类,而与寒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鲁国尧以此为重要依据,破解了他自己提出的“颜之推谜题”。
在声调上,通泰方言调值阴高阳低的模式不复存在。阴平普遍低于阳平,除如东以外各点,阴入皆低于阳入。
词汇句法特点
通泰方言词汇上的过渡色彩较浓。南方诸方言的“落雨”、“落雪”,通泰方言中、东区仍说“落雨”、“落雪”,西区则“落雨*下雨”、“落雪*下雪”两可,而北方话和淮扬方言只说“下雨”、“下雪”。类似于此的还有“寻*找”“立*站”“搿*这”等组。
(有道理,泰兴是属于中部地区,都是讲落雪,落雨,不过落念类似“辣”的发音)
考订通泰方言的本字,发现与吴语相同者甚多,基本词汇的吴语成分也相当多。例如,淮扬方言的“我们”“你们”“他们”,通泰方言说“我俫”“你俫”“他俫”(泰兴话是偶交,嫩交,他交,和其他地区还是有区别的);淮扬方言的“没有”,通泰方言说“不曾”(不完全准确,一般是说没的,没念类似“莫”的发音);淮扬方言的“今个”“明个”,通泰方言说“今朝”“明朝”,等等。
句法上,有3种句式值得注意:
一是反复疑问句,通泰方言以“格VP”句式为主,“VP不VP”句式较少见。淮扬方言大致两者皆可,北方话一般只有后一种。
二是双宾语句,通泰方言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位置接近南方诸方言。例如北京话的“给我一本书”,通泰方言、吴语等说“把本书我”。
三是比较句,通泰方言存在这样一种句式,即比较短语位于中心形容词后。例如“你高似他”,北方话一般说“你比他高”。
发展现状
通泰方言区甚为狭小,处于吴语和淮扬方言的夹缝中。长期以来,它处于扬州府治下,风俗受淮扬文化影响本已较大;再加上1949年后国家大力“推普”,使得通泰方言以向淮扬方言靠拢的形式,来向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靠拢。 (个人觉得是种悲哀,和上海一样,好多90后不会泰兴话,让我很难过,所以上海人的方言保护活动我是支持的,因为我们也有相似的困惑。回忆当年我爷爷和他的战友在台湾那么多年,80年代末期回来探亲的时候,仍旧是一口的泰兴话,他们可是和大陆分离了近50年啊。现在也有的年轻人到了外地才几年功夫,居然全然不会说泰兴话,真是悲哀。所以参加在外地的老乡聚会时候,我从内心排斥不会说泰兴话或不好好说泰兴话的泰兴人。不管怎样,我觉得,至少是我自己觉得,泰兴话是有悠久历史,有保留价值和传统价值的方言,是值得保护和发扬光大的。)
具体来说,就是一批字产生近似淮扬方言读法的文读音,在和原有的白读音长期共存、抗衡中地位从弱势逐渐变为优势,直到最后将原有白读音消灭。例如,全浊声母字逢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清音是通泰方言区别淮扬方言的最大特点。而在文读音中,仄声就读不送气清音,和淮扬方言以及整个北方话一致。大致来说,通泰方言西区产生的文读较多,东区较少。(所以保护泰兴话,增强泰兴人的家乡意识,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希望每个泰兴人都能意识到)
来源:百度百科 注解:王冰海
该贴已经同步到 icesnowsea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