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风光民俗] 23年9月欧洲行

76218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2-19 12:54:38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3年9月下半月去列支敦士登的总公司出差,这次行程从浦东去往苏黎世(经多哈转机),居住在奥地利的边境小城费尔德基希,期间周末短途游了慕尼黑,苏黎世,维也纳。
以下是这次行程中所见所闻以及所想的总结:
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首府,南德第一大城市,历史悠久人文背景深厚,希特勒亦发迹于此。同时还是重要工业城市,很多大公司总部(例如宝马)设在该城。
记录和印象:
        去慕尼黑的德国段高速上动辄开到一百七八十码,非常的爽。德国高速不限速,原因在于汽车文化以及汽车行业属于德国重要产业(类似于美国不禁枪),类似的汽车文化代表还有赛车。
中国汽车OEM正在进军欧洲,作为汽车行业人员我拭目以待(这次慕尼黑街头只看到一辆MG),蛋糕做大了才能惠及更多的下游行业和每一个人。
        慕尼黑是重要工业城市,上午参观了宝马博物馆,馆中展示了宝马的历史和成就,例如起家的飞机发动机(开始于战争中),摩托车,汽车(现在的主业)。照片见相册。
        逛了老美术馆,馆中所藏包含了文艺复兴前和之后的画作,文艺复兴之前的作品多为宗教题材,典型的有《最后的审判》,从画中可以看出西方宗教的权力来源(主说你有罪,想要赎罪就要听主xxxxx等PUA),幸亏使用同样套路的佛教在东方一开始就被按住,但也和正统儒家思想一样被扭曲异化成统治阶级的工具。文艺复兴之后记录的更多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比较活力和接地气,放到现在看也能无障碍地看明白。运气很好的是看到了梵高的两幅真迹。
        然后路过了慕尼黑皇宫(巴伐利亚王室),西方宫殿风格是建筑包着花园(砖铺的地面),绿化很少,到处是雕像,建筑为石制,所以能够从历史中保存下来。可以推测出微积分,几何,物理,天文等基础学科很早就在西方发展出来,石制的宫殿,钟表,大航海就是证明。
        慕尼黑街头逛了一圈,啤酒节在昨天开始,全城是啤酒节活动的宣传。因为要赶回去以及开车只吃了个汉堡+无酒精啤酒(也很棒)。
        慕尼黑是工业城市,人口约150万,放在欧洲算是大城市了,城市中完全没有见到上海式的商业高楼和居民楼,建筑保留传统风格。
到了晚上城区很空,颇像14年时的常州鬼城,只有餐厅聚集的地方才有人气,三三两两有人围着小桌子喝啤酒聊天。
苏黎世
苏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瑞士银行业的代表,世界最大金融中心之一。
        第一天苏黎世落地后在机场取了租的途观开往费尔德基希,苏黎世城区道路非常狭窄,特别是修路和隧道路段,以途观的车宽都走地提心吊胆,第一次开车在异国他乡的道路上行走有种别样的感觉。
        城市秩序非常的好,干净整洁,道路通行井然有序,小细节是任何地方汽车礼让行人,大概是因为仓廪足而知礼仪以及管理严格(据说闯红灯1000欧?)。
        沿着分割城市的利马特河走了一圈,非常惊讶的是河水清澈见底,大概因为是活水。
        路过博登湖并小憩一会,这个湖类似于我们的太湖,一边是瑞士另一边是德国,更加惊讶的是这个风景优美的湖也是清澈见底。湖边有一段布满了私人别墅,可见没有经历过彻底革命的国家老钱非常多。
沿着湖骑自行车的人非常多,覆盖老中小,老外很爱运动。
        瑞士小国寡民,产业以高利润的避税&洗钱的金融业,手表和高端制造业为主,人均收入中位线高并且有钱人夸张地有钱(这点同中美)。物价奇高无比,连德国同事都说expensive Swiss,我们在瑞士忍着没花一毛钱(穷鬼),YY的少女峰也没去。
        瑞士是山地之国,因为利守不利攻的地利和地理位置的劣势没有经历过战火荼毒。
        回去时坐的火车,火车开得慢看湖光山色更加美妙了。

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欧洲的主要文化中心,世界音乐之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195万人口(2022年),GDP663亿美元(2016年)
        坐火车从费尔德基希去维亚纳,六百多公里走了五个多小时,火车车厢和中国高铁类似但速度奇慢,正好可以观赏沿途的山川,水体,村落,草场,城市。
        到站后出步行了一会就到了军事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奥地利各个朝代的军事装备,对外战争历史,各时期的版图。最残酷的是一战,人类的同类杀戮艺术登峰造极,一些凶器例如斯柯达380mm陆炮、克虏伯大炮让人瞠目堂舌,当时捷克还属于奥匈帝国。一战中奥匈帝国打着打着就解体了,大概是因为(内容来自百度)
奥匈帝国的解体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奥匈帝国解体的原因:

民族问题:奥匈帝国由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最大的民族是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然而,其他民族,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等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治权。这些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蔓延使得帝国内部政治局势不断紧张,也加剧了帝国内部的分裂。
经济问题:奥匈帝国的经济一直依赖于其大量殖民地的贡献。随着帝国在19世纪末开始失去殖民地,经济问题开始加剧。同时,工业化也让奥匈帝国的经济受到了挑战。帝国内部贸易不发达,贫富差距悬殊,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了民族问题。
政治问题:奥匈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双重君主制,由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共同领导。这种制度在实践中常常导致政治僵局和混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直担任帝国的领导人。然而,他的死亡和继任者卡尔一世的上位使得帝国内部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不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支持了德国,与盟国一起对抗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家。然而,在战争中,帝国的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失去了许多领土和殖民地。战争也让国内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化,导致了帝国的解体。、
        逛完军事博物馆已经是傍晚,落日余晖下乘坐有轨电车穿越城市去预订的民宿,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维也纳的建筑风格古朴,特别是老城区(世界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历经历史的古建筑,走几步就是歌剧院或教堂。
晚饭是就近的麦当劳八欧元穷人套餐,晚饭后在老城区散步,踩点第二天要去的景点。不得不说夜晚在维也纳老城区街头行走就好像走进了浓厚的历史画卷,步行的两小时简直入了戏。
        周日上午逛了霍夫堡,这是皇室居所(类似中国的故宫),馆内介绍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时期的历史和哈布斯堡宫廷生活。
茜茜公主纪念馆也坐落于霍夫堡,参观完之后颇有疑惑,这位姐姐的特点是美貌,爱健身,特立独行(非主流),但怎么都和东西方闻名的高度不搭配。
        维也纳给人的感觉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而且是经历了帝国阔气时代,类似我们国家经历过汉唐的长安。但没有谁能长盛不衰,且不说如今的奥地利和中国的国家命运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今日的维亚纳gdp甚至已经不如常州,产业也貌似是以吃祖上荣光的旅游业为主,很多东西方会谈、世界组织、外企总部设在维也纳。好在物价水平相比起欧洲行中的其他城市低很多。看那里行人的状态可以看出40-60岁的人基本上体魄、精神状态较好,可见他们年轻时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享受过很长的高质量生活,并且那个年代也是欧洲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好时光。年轻一辈则遇到了比他们父母辈多得多的困难,欧洲这几年受到相当多冲击(疫情,难民潮,乌克兰战争,能源问题),通胀高企导致物价巨高(参考1L装牛奶价格,19年德国1欧元,这次在奥地利1.5欧元),城市里穆斯林、黑人,中东人肉眼可见很多,维也纳是东/西欧 ,中东的三岔路口,自古外界对欧洲的有形无形变化都是从这里输入。这座城市以及背后更广的区域的状态很像第一天坐公交车时的景象 – 在昔日的荣光中落日余晖。

列支敦士登
        这个小国家仅仅只有遥观镇大小,有两家大企业蒂森克虏伯Presta和另一家不知名字的公司,其他产业为蹭瑞士的银行业。整个国家分为几个区,都散布在山下或者山上,没有高楼大厦,首府瓦多姿也仅仅和遥观镇中心相当,整个国家是小而美、小国寡民的典范。


总结:
        东西方的历史和政治模式不同,中国在公元前就已经统一,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国家层面的集体意识从那个时代就已经深入人心,土地和土地上承载的人和文明都是国家的组成成分,国家既是一个名义(无所谓唐宋元明清)也是无数国人心目中的国家(国+家),说到国家富强每个人都会像自己家一样地鼓舞自豪,国家沦丧时总会有无数豪杰义士挺身而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历史上国家曾经无数次遭遇外族入侵、王朝更迭,但每次大乱后都很快会重回大一统而屹立不倒,更宝贵的是几千年来国家没有丢掉其精神 - 中华文明。
有利有弊的是这种大国环境里,个人在大时代,天灾、人祸的极权政权等无数灾难面前就是沧海一黍,时代就像一个大浪,每个人只能在波浪里随波浮沉,好时代则像我们当前盛世一样,生在乱纪元只好像历史上乱世的人们一样挣命求生。
欧洲因为自然,宗教等原因自古以来就是支离破碎,到处的山上都有贵族盖的城堡,曾经有限的统一机会但全部失败,在维也纳军事博物馆看到的欧洲战争史,虽然不能尽数理解但也可以推断出西方历史是战火连连,贵族穷奢极欲,普通人更苦不堪言。也许和过去几百年文化复兴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有关,西方人更有自我意识,政府是基于民众让渡的个人权力,个人/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区分地泾渭分明,所以列支敦士登首都瓦多姿的市政厅可以让普通人进出并坐在议长的椅子上过把瘾。
东西方的模式各有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原因,各自有利有弊,都需要达到一种均衡。
        与14年和19年去德国相比,这次明显感觉到软硬件环境变差了,体现在街头更多的黑人、穆斯林,触目惊心的大麻店,维也纳街头随处可见的涂鸦年轻一代和中老年人优秀的精神素质和恢宏的古建筑群形成巨大反差,高涨的物价、房价。
        对东西方生活、小孩求学的个人看法:
西方的教育模式不追求精英教育,社会对普通人的包容更大,下限高,例如hotel服务员也能有2000欧元的月薪,资本主义不养闲人在这里被打了补丁。但想要到高一点的层次是一样的要卷教育,卷工作,卷资源。但是这种社会状态是基于西方在世界产业链的优势地位,随着在产业、科技、文化的系统性东升西降,这种状态未来真不好说。
国民很有自身意识,即国家可以不用那么强甚至不需要国家这个概念但个人的生活、权利必需要保障。个人认为这种社会状态非常好,虽然有点不利于整个集体的进步,体现在大工程、大产业、现在只有中国这样举国体制的大国才能玩得起。
对于移民西方,个人感觉是如果在国内发展地不是那么差去了西方也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好,只有底层才适合去搏一搏,但欧洲的自然环境和小国寡民的人文环境是真的好。在文化层面也类似,如果是在本国文化体系里如鱼得水的人去了欧洲大概会不适应,至少你需要去学习人家的历史、语言、文化和适应人家的食物、风俗、节日,能够无障碍适应的要么是文盲要么是学贯古今、东西的文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2:5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3:0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4-4-14 00:5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像机好,拍照水平也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