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3 16:46:5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黄辟尘的母亲王氏,道名道范,系黄桥望族,清末举人王植三之胞姐。“幼承家学,娴习礼教。黄辟尘年幼失怙,赖母抚字,慈严兼施,中正允符。平日拂晓而兴,初更而息,克勤克俭,独支门户。”教育黄辟尘“首重德行,严于师保。”后来黄辟尘之所以能尽瘁慈道,服务桑梓,且卓有成效,与母亲的教育颇有关系。
黄辟尘特别孝敬母亲,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准备在母亲八十大寿时好好庆贺一番,于是在其母八十生日的两年前就开始着手扩建住宅、花园,为祝寿做准备。
黄辟尘家住横巷西巷口东,其豪宅十分宏伟、气派,但黄辟尘还是将家中的厅、堂、灶、客房、厢房、书房、后花园等进行了全面扩建。
在第一幢门堂增加了两间,防止客人多了住不下,书房也适当扩大些,大厅的南边一幢改上卷弯椽,使一些高贵的客人来访时,看起来气派些。厅房西边又接出一间,里面放了书橱,大书房里比较有价值的书,都归到此地来,小书房前砌了一道月亮门,出门就砌了几个花台,栽有牡丹、兰花、梅花等,牡丹开时显示高贵人家,非常漂亮,兰花的一股清香,嗅在鼻内十分清新,在那幽雅的香味偷偷地渗入你的心脾时,读书的效果也会好到十分。及至梅花开放时,其味好像来清舒一下身心,乐也。房前又有一小天井,在小天井里接了一个披间,地上铺的楼底砖,放了一张大理石小方台,四面几张景德镇的瓷花坐墩,客人们来了可以在此地赏花品茶,看书下棋,谈古论今。没有客人来时,黄家的年轻人,个性比较清静的,也是一块消磨时间,读书的理想场所,故而有人称此是大书房之外的小书房,其实这里的书比大书房还要多。据黄朴庵之子黄桢祥回忆,这里面有大量的名书。它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汉书》,提到《汉书》,这里插一个笑话,苏小妹与苏东坡夫人说笑话,因夫人正在读《汉书》,因此小妹道:“嫂嫂读书心思汉。”苏夫人毫不示弱回敬了一句,因小妹从阳光下走出来,又是夏天,用手遮住阳光,所以接着小妹讲好后,马上道:“姑娘怕热手遮阴。”二人都大笑。苏小妹拉住苏夫人喊不依,要去告诉哥哥。那么苏夫人也就是读的这样的汉书了。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文艺志》、《昭明文选》,曹丕的《典论文选》,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的部分佳作,还有四库全书目录,《文心雕龙》等等,室虽小,种类却很多,举不胜举。可惜,解放后被翻身农民全部抄去,当作封建糟粕而付之一炬了。
黄辟尘在后面堂屋也接出东西各两间,这样在原有三幢一厢的基础上,又在两边空的天井,增加了十余间,均为客房样式。在后花园围墙外有一道天然的沟渠,于是拆掉围墙,增加一些设施,在围墙附近一块空地堆了一座土山,山上栽满了松柏,与旁边的松竹相映成趣。冬天来了,仍然是一片绿色。将小沟的一截围到了墙内,也就是扩大了围墙的范围,这样这块园地里有了山有了水,又有茂林修竹。在小沟上建了一座石桥,是仿造的金水桥样式,又在土山旁建了一座六角小亭,应的是依山傍水,其实这座山是人工挑成的,这个水是涓涓细流的一条小沟。
在最后一幢房子后面的园子里,有严紫竹,旁边还有几根斑竹。这竹林旁边空地上堆了一座假山,是假山石砌成的,比东西向的土山小多了,但里面还堆了一个山洞,洞内放了一尊观音大师像,这是应的“紫竹林中见观音”之说。小溪中还备了两只小木舟,可以划划船。这小溪与庄西面大港相通。有兴趣的宾客,往往要驾一叶扁舟,飘飘扬扬直抵大港之滨,去欣赏那三里横巷九节桥,恰似卧波长龙,亦为横巷之壮观吧。假山周围有土的地方种了一些花草,边上围一圈冬青树,所以总体也就成一座花园了。这园和黄懿寿家花园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也可以欣赏欣赏了。把东西大书房北面的百页窗拉一拉,可以看到园内竹林假山等,若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全园的景色,小书房内也可以看到一点景色。
这座花园在黄辟尘母亲八十大寿时还真派上了用场,这一期间园内忙得不可开交。小亭上的座位太少,小书房的花瓷墩也不够用,两条小舟也忙不过来,只得将村里几条挖泥船清洗干净,应应急。
黄辟尘担任国会议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家中又有丰富的财源,为了母亲八十岁生日,所以不惜耗费了一笔巨资,建造了这么一座家园,可算是盛极一时了。
一九三二年十月,黄辟尘的老母八十大寿时,盛况空前,单是筹备工作,就整整忙了三个月。据“黄家大事记”中载述:邀请的各级官员、各地名流、绅董、黄辟尘的各地好友就有数百人,各路请柬的送达,客人的迎接、陪同、送别都一一落实到人;菜谱的制定,食材的定购,烹饪各种风味菜肴的厨师的确定;表演队的训练、唱戏节目单;交通工具等等,都作了详尽的计划安排。
县立第四小学(横巷小学)有上百间房子,大批的牛羊猪鸡鸭鹅都饲养在校园内,这里也成了屠杀的场所。屠宰的人天天不断的宰,送肉车子不断运送。多少灶头在不断的烧,端菜的人也不知有多少,重盘去,空碗来,一天到晚像穿梭一样。有的贪小便宜的帮工趁着混乱将整片的猪羊肉偷偷背回家去,黄辟尘听到报告后,只是向管理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关照一声,不要再发生类似情况,便过去了。
那时候的苏北农村,交通很不方便。黄辟尘为了母亲的八十大寿,专门包下了两辆小轿车,上面插了一面“黄府汽车”的小红旗。附近的绅董不用请,不用约,都是当然的知客执事。邻县的绅董们有小轿车接送。
全横巷比较富裕的人家,一般都有数十间房屋,都成了当然的招待所,家人成了招待员。来去都是有场面的人物,是不可怠慢分毫的。
邀请来表演的姑娘们穿得花枝招展,在铺上羊毛地毯的大厅中央跳起了花篮舞、祝寿舞,黄桥小学鼓乐队的学生们更是卯足了劲,铜鼓洋号响声震天。黄桥小学歌舞团的学生们,边跳边唱。《黄氏家谱》上专门记载了学生歌舞团演唱的唱词:
不谢的花儿开着,
长春的草儿长着,
请把寿匾儿悬上,
请把寿联儿挂上。
万钟的穀儿槓着,
无量的果儿堆着,
再把寿桃上献上,
更把寿酒儿敬上。
快乐呀,我们真快快乐乐,
笑嘻嘻的一同赴蟠桃。
恭祝呀,恭祝身体健康,
恭祝呀,恭祝你福寿献爵无疆。
我叫花儿齐放,
我叫草儿芬放,
我也叫穀儿满仓,
我还叫果儿盈筐。
花草多,穀儿十分多多,
到这时候无论谁都要爱我,
请问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大家过曾知道我们是布花布穀布果,
最可爱的仙姑,
喂,远远的有位寿母来了……
县长也拜寿了,省政府主席来拜寿了,各地宾朋络绎不绝。大厅中一对比大人还高的烛台,插着一对大蜡烛,每枝有十二斤重,烛面上扎满了一簇簇花,什么麻姑拜寿、八仙过海等等。那时没有半导体或收音机,大厅后放着一台大半人高的留声机,人不断则唱片也不断。大厅中间挂着大总统的匾,上题:节励松筠,左边是省政府主席顾祝同的匾,上题:“坤德斯昭”,右边是县长马仁生的匾,上题:“毓彦贻谋,母仪流徽”,都是金花灿灿。
横巷小学校友会为庆祝黄辟尘母亲八十大寿,在校园内立了一座纪念碑,其碑文如下:
本校前校长黄辟尘先生,于民国三年秉承母太夫人之命,创设横巷小学校,越二年增设高等,定名为震东市私立高等小学校,捐助经临费三万余金,校址五十九亩五分,延请地方士绅组织校董会,经理校务,并年助常费三百金,民国七年,先生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常川驻京,不能兼顾校务,奉母命将校产送归公有,逐易今名。先后造就学子达千百人,当局嘉太夫人之义行,胪陈事实呈奉。
前大总统奖给四等宝光慈惠章,慈值太夫人八十诞辰,同人感昔日身受裁成,无以为寿募金。于校内建立纪念碑以祝太夫人之福寿无量,而吾校之前途亦无量也。
校董丁文甫、黄邦之、戴德甫、丁聚五、黄懿寿、陈筱坡、丁少庭、黄朴庵、丁国材、丁祥之、黄宝传、刘炳森、黄子兰、丁松山、徐秉之、王绳五、王耀庭、黄绍三、顾绍甫、何维松、黄子昂、吴赞庭暨捐资之黄王氏、李鄰乡、僧益如、韩少卿、王泽生于吾校之成极多赞助,例得立书。
泰兴县横巷小学校校友会 敬立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
碑文由武进县书法名家武同举书,请有名的石匠刻下。该纪念碑连底座共四层,上面是锥形,下面是正方形,有二两楼高,底座四周皆铺有大理石,并用大理石围成了一个圆,南北有通道,且配有奇花异草。整个纪念碑熠熠夺目,蔚为壮观。只可惜土改时被翻身群众彻底毁坏,仅存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理石块,在小学后面的操场上,一直作为司令台,四面镌刻的碑文也在文革中被造反派一个个凿掉了。
庄上几个戏台演出不断,大家富户内无不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连空气中都飘逸着阵阵酒香。
一直整整忙了半个月左右。好大场面啊!真是人间帝王府,乡间土绅家。好不气派也。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