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连续两个频率的听力损失在20个分贝以上。 以前突发性耳聋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如今正频频降临到青少年身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占到30%。 突发性耳聋诱因众多,多与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相关;有的则与打电话过多,打枪、放炮、听随身听以及迪厅或音乐会的噪声刺激有关。上述诱发原因均可导致内耳供应血液的血管痉挛、栓塞,内耳膜迷路病变,内耳出血,致使听力下降。 预防听力损失的十点建议 01、远离噪音环境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并且噪音环境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心脏排出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内耳供血,影响听力。 02、合理使用耳机 耳机的不合理使用正在“损耳于无形”!研究表明,如果每天超过89 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造成永久丧失听力。 (1)戴耳机应严格遵循“60-60-60”原则: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 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2)不要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压迫耳机会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3)嘈杂的公共场合尽量避免听歌:当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会损伤耳朵。 (4)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减少环境噪声,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听力。 03、忌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包括抗生素以及一些退烧药、镇痛药等,都可能对特异性个体或者敏感性个体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这些药物称为耳毒性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切勿私自服药! 04、劳逸结合 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不少白领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感觉十分疲惫;学生患者多表示有考试前熬夜的经历。 05、少掏耳预防感染 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用力不当,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造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如要掏耳,应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朵,且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5 厘米)。 06 减少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但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07、戒烟限酒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吸烟者听力受损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出15.1%,而被动吸烟者(二手烟)所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听力受损的概率要高出常人28%。而长期受过量酒精的刺激,耳部会容易出现发闷发胀、突发性耳聋等情况,导致听力受损。 08、打喷嚏时别堵住口鼻 这是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或擤鼻涕用力过猛,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鼻腔分泌物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当然,挡住口鼻还是必要的。 另外,很多人的中耳炎都是由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从而导致听力下降,故切莫忽视感冒、鼻炎、咽炎等小毛小病。 09、健康饮食 高油脂、高胆固醇食品的过量摄入,是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进而对听力造成损害。据调查,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耳聋程度也越重。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糖尿病也会加速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缺血情况下的耳朵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 10、外出注意保护耳部 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超过100分贝,对听力损伤很大。所以,开车时尽量关上车窗。坐飞机时,飞机起飞、爬升或下降过程中,剧烈变化的气压会对耳膜产生影响,轻则造成耳朵不适、耳鸣,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头痛、耳膜穿孔等,影响听力,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呵欠使咽鼓管张开,平衡中耳气压,缓解耳痛。潜水时也可能会出现这种伤害,可戴上耳塞缓解。 参考文献: 林枫. "突聋"年轻化, 预防听力损失10建议[J]. 江苏卫生保健,2021(9):22-23.
|